「古都」和「故都」有啥區別?什麼時候稱古都?什麼時候稱故都?

2022-02-09     言語者

原標題:「古都」和「故都」有啥區別?什麼時候稱古都?什麼時候稱故都?

我們常常在查看相關歷史書籍和文獻的時候,會看到「某某地」稱為故都,「某某地」又稱為古都。那到底「故都」和「古都」有什麼區別呢?

釋義不同

故都 ——舊都,昔日的國都。來源:國無人莫我知兮,不何懷乎故都。——《楚辭·屈原·離騷》

古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設置應該比較穩定。但隨著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以及向外拓張形勢的需要,京都常常從舊都遷往更為合適的新地。在中國歷史上,不僅許多政權在自身發展中經歷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轉移,而且從整體看,歷代京都還呈現出先以東西向遷移為主,後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變換。京都的遷移還必須考慮各種地理因素。中國歷史上統一王朝或者在全局範圍看呈鼎立之勢的大的政權的首都,又稱都、都城、國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經濟和文化中心。

封建王朝故都對應

洛陽(古稱雒陽、斟鄩、洛邑、洛州、京洛、東洛、司隸、三川,別稱神都)——夏、商、周、戰國韓、漢、曹魏、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中華民國十五個建都朝代,新、後趙、東魏、北周、後漢、後周、北宋、金八個陪都朝代,因此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二十二朝)、時間最長的都城。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共計13個王朝在此建都,所以西安也稱為十三朝古都。

南京(古稱金陵、江寧、建康)——越國、吳國、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10個朝代和政權建都於此,所以南京又被稱為十朝都會。

開封(古稱儀邑、老丘、大梁、啟封、陳留、浚儀、汴州、梁州、東京、汴京、汴梁等)——先後有夏朝、魏國、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因此開封有「八朝古都」之稱。

安陽(古稱相、殷、鄴、鄴城、鄴都、鄴郡、相州、彰德等)——殷商、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先後建都於鄴,因此也稱「七朝古都」。

北京(古稱燕京、北平)——後燕、遼、金、元、明、清等六個朝代和政權建都於此,所以北京又稱六朝古都。

鄭州(古稱商都)——黃帝、夏、商、春秋時期的鄭國、戰國時期的韓國先後建都於此,因此也稱「五朝古都」。

杭州(古稱臨安、錢塘)——杭州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

——以上稱為八大古都——

咸陽(古稱渭陽、咸陽)——秦國、秦建都於此。

廣州(古代叫百越、南越、南粵、廣東)——南粵王、南漢建都於此。

成都(古代時期叫蜀郡,別稱有蓉城、少城、芙蓉城、錦官城(錦城)、天府之國、龜城等)——蜀漢、 前蜀、後蜀建都於此。

大理(又名葉榆城、紫城)——大理國建都於此。

銀川(古稱「興慶府」、「寧夏城」和「鳳凰城」)——西夏建都於此。

瀋陽(古稱盛京和奉天)——後金、清朝建都於此。

結語:什麼時候稱「古都」,什麼時候稱「故都」,其實是有區別的。簡而言之,「古都」是時間上的稱謂(以今論古),「故都」是王朝或政權上的稱謂(以今論王朝或政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c231ea8da85ae42cb2d2ba9535fbe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