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作者:洞見yimo
聚散隨緣,得失隨意,萬事隨命。
莊子說: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
田地里的野雞,走十步就吃一口食,走百步便喝一口水。
後人將其總結引申為:一啄一飲,莫非前定。
意思是說,就連吃飯喝水這樣的小事,也是由先天的因果決定的。
得失有常,榮枯有數。萬事萬物都在因果的束縛之中。
佛家認為:人生最深的痛苦源自我們對因果的無知。
唯有看透因果,人生才不至於陷入無明與妄執。才能擺脫痛苦,獲得真正的自在與安寧。
01
關係的因果
前陣子公司有同事離職。
朝夕相處大半年,突然之間就斷了聯繫,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跟朋友聊了兩句,感慨人生真是無常。
他卻說了這樣一句話:我這些幾年親手辦的離職,沒有上百也有幾十了。來來去去,早就習慣了。
家庭、婚戀、職業選擇。
任何一個理由,都可能讓一段關係分崩離析。
前天還言笑晏晏,彼此調侃的「朋友」,後天就可能天各一方,再不聯繫。
金庸在小說里,借程英之口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
是啊,聚散如流雲,誰也控制不了。
緣起緣滅,緣濃緣淡,除了接納,並沒有更好的辦法。
宋元祐六年春,蘇軾擔任杭州知府。
老友錢勰路過杭州,二人短暫重逢。
多年未見,錢勰依舊風節耿介,蘇軾和他把酒言歡,扺掌而談。
席間的酒喝了一輪又一輪,酒壺空了一次又一次。
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錢勰要離開杭州前往瀛洲。
想起即將到來的分別,錢勰瞬間沒了喝酒的興致。
蘇軾卻頗為豁達,他說:「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不必為了離別而悲傷。
我們自己都是天地間的旅客,匆匆而來,匆匆而逝,又何必在意,是不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呢?
無論緣深緣淺,相遇就已是不易。
人生苦短,遇到了就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也別耽溺。
意公子說:我們要活在緣分里,而不是活在關係里。
緣來,則珍惜;緣盡,則放手。
因緣流轉,隨緣而安。
珍惜當下,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一次擁有,豁達地面對生命中的每一次失去。
02
得失的因果
《史記·李斯傳》里講了一個故事:
李斯因有大功,被始皇帝任命為宰相,位極人臣。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的兒子娶的都是秦國公主,女兒嫁的都是秦國的皇族。
有一天,他的長子李由休假回家。
李斯設宴,為兒子接風洗塵。
當時咸陽的官員都來捧場,門前的車馬數以千計。
看著眼前的景象,李斯卻沒有想像中高興。
他說:我本是上蔡的一個平民,如今榮華到了極點,只怕將來未必有好下場。
果不其然,幾年之後,李斯被下獄,族人賓客全部被逮捕,李斯最終在咸陽腰斬棄市。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世間得失名位像風一樣流轉不定,像雲一樣來去無蹤。
前一秒還在你手裡,下一秒就已棄你而去。
《紅樓夢》里,秦可卿病重的時候,曾告誡鳳姐,讓她做好家族敗落的打算。
鳳姐卻問她,如何讓家族一直興旺下去。
秦可卿說:「嬸嬸好痴也。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復始,豈人力能可保常的。」
這裡的痴,就是執,有執就有苦。
後來榮國府被抄,鳳姐無法接受,最終一病不起。
《好了歌注》里說: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滿床笏板的華屋大宅,如今已是空空蕩蕩。達官顯貴喝酒跳舞的地方,已經蛛絲遍地。
有盛必有衰,有起必有落。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沒有誰能一直榮耀,沒有誰能一直繁華。
與其患得患失,不如放平心態,放下執著。
春秋時期,楚國大臣孫叔敖三次為相,但是臉上沒有任何喜色。
三次被罷黜,臉上也沒有任何憂傷。
好友肩吾問他緣由,他說:
「該來的總會來,該去的也挽回不了,得與失往往自己無法掌控,又何必糾結其中?」
得不足喜,失不足憂。
擁有時不必得意,失去了也不必沮喪。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以平常心接受和放棄,生活自然也就少些痛苦,多些洒脫。
03
命運的因果
前段時間,重溫《活著》,頗為感慨。
裡面的富貴本來是個富家公子,家財萬貫。
但是禁不住他自己好賭。
龍二在骰子上做了手腳,富貴一夜之間就把家產全部輸光。
龍二自此取代富貴,過上了逍遙的地主生活。
誰曾想,還不到四年時間,局勢突變。
龍二被抓走槍斃,富貴雖然輸了家產,卻保住了一條命。
行刑的時候,龍二衝著富貴喊:我是替你死的。
我們常說:造化弄人。命運像是個促狹鬼,總是讓人捉摸不定。
龍二費盡心機算計來的財富,轉眼就成了奪命的利刃。
富貴浪蕩輸掉的田宅,反而意外讓它保住了性命。
龍二不甘心,不認命,但是全無辦法。
作家楊石頭說:命運就像天氣,可以預料,但往往出乎意料。
它總是用一個又一個的偶然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
作家格非第一年高考失利,沒有考上大學。
母親就讓他去學木匠。
本來他對上大學這個事情已經放棄了,但是命運卻給他開了個玩笑。
當地中心小學的校長聽說他們鄉沒有一個考上大學的,非常生氣,找負責人要了一份「有希望」上大學的名單。
那個負責人把格非列了進去。
這個校長摸黑走了五六公里,晚上八九點到了他們村,挨家挨戶打聽,最終找到格非家裡把他從床上叫了起來。
然後格非就去復讀了,第二年考上了大學。
木匠格非就這樣變成了作家格非。
格非後來說:很多足以改變你命運的大事,全是偶然性構成的。你說這個當中也有必然性吧?我覺得,沒有必然性,全是偶然性。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人的一生被個人的意志支配,但更被命運的支配,而命運純屬偶然。
李白早年一心出仕,結果半生飄零,成就一代詩仙。
陶弘景早年醉心仕途,卻屢遭打擊,最後出家成了道士,最終創立茅山宗。
曾國藩被奪權之後,日日消沉,沒想到太平天國居然死灰復燃,讓他最終名垂青史。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選擇命運,而是命運選擇我們。
莊子說:安之若命。
命運給予什麼,就接納什麼。
能享受命運的饋贈,也能承擔命運的打擊。
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人生才能充實平靜,自在從容。
俗話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人生百年,得失聚散,都有內在的因果和邏輯。
看懂了,也就看輕了,看透了,也就看淡了。
聚散隨緣,得失隨意,萬事隨命。
無論人生何種際遇,世道如何變化,守住清明,守住本心
安然自適,才能洒脫從容過一生。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