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發現失傳兩千年的古書,是什麼文字?讓專家一個字都看不懂

2022-03-29     適應生活

原標題:貴州發現失傳兩千年的古書,是什麼文字?讓專家一個字都看不懂

前言

易經獨不遭秦火,字字皆如見聖人。

在我國的古代,有一本奇書叫做《易經》,這本書在現在很多人看來其實就是迷信,但其實如果仔細研究這本書,就能發現這本書其實蘊含了非常多的道理。不管是我們這邊的學者,還是西方的一些學者,只要對《易經》研究過,都會給予非常高的評價。貴州曾經發現過一本失傳兩千年的古書,上面寫的文字就連專家也看不懂,那麼這本古書究竟是什麼呢?

分為三本書的《易經》

自古以來就有著很多潛心學習《易經》的學者,只不過由於《易經》實在是太過於複雜,即便我們對它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很難弄明白上面寫的是啥?表達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還要從《易經》這本書的來歷開始說起。我們常規意義上的《易經》,其實就指的是《周易》,但實際上這兩本書有很大的差別,《周易》這本書不能等同於《易經》,它只是這本書的組成部分之一。

現在學術界公認《易經》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周易》、《連山》、《歸藏》,我們以往將周易看成是《易經》,其實這是因為它的後兩卷書並沒有被發現,所以出於先入為主的原因,就樸素的認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以前的學術界其實一直知道有《連山》和《歸藏》這兩本書,但從來沒發現過,所以就產生了這樣的兩種觀點,一個觀點認為歷史上其實壓根就沒有這兩本書,另一個觀點認為我們直到現在還沒有發現它們。

在貴州發現了第二本書

所以說即便是專家,他們別說讀懂《易經》了,就連《易經》上寫的是什麼字都不知道。這這裡面說的《易經》其實不是《周易》,而是它的另兩本書。由於這兩本書存在的時代實在是過於遙遠,別說是專家,就連專門保管它們的人,都無法讀懂上面寫的是什麼,必須要用大量的歷史資料一步一步地考證,才能推斷出上面寫的是什麼。曾經在貴州發現了一本失傳了幾千年的古書,這本書上的文字就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

2004年,在貴州發現了一本名叫「連木桑」的手抄本,當時這件事影響很大,畢竟是發現了幾千年前的古書,各級專家對此高度重視。要求首先要將這本書保存好,其次要讀懂這本書上寫的是什麼。保護這本書很簡單,因為這本書是使用特殊材料製成的,只要把它放在合適的環境下,它就不會出現問題。但要讀懂這上面寫的是什麼,這就難住了很多專家,幾千年前的文字體系,和我們現在早已是天差地別,在歷史記載中也沒有出現過這種文字。

後來專家實在是讀不懂上面的文字,於是就開始走訪民眾,看大家有沒有誰知道這上面文字的。結果卻得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原來這本書上面就是傳說中的《連山易》。專家對此又驚又喜,驚的是怪不得自己看不懂上面的文字,喜的是如果將這本書上的文字給破譯了,那麼對我們文化體系的填充具有很大幫助。

三部曲終於全部面世

其實這本書是用一種名叫「水語」的文字來書寫的,這種文字早已失傳,專家想將它讀懂的難度很高,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研究才能讀懂。《易經》三部曲中的最後一本《歸藏易》,它發現的難度還要比這次高得多。當《連山》被發現後,就證明了其實《易經》一直是有三本的。於是專家就開始尋找最後一本可不管專家們怎麼尋找,翻遍了各種各樣的歷史古蹟,卻一直沒有找到最後一本的下落。

但冥冥之中自有氣運,在1993年,從一座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朝古墓,人們挖出了一本誰也不認識上面文字的書籍。聽到這個消息後,《易經》學者們頓時大喜,連忙趕到了當地,將這本書籍拿過來一看,這本書果然就是最後一本的《歸藏易》。這本書的研究難度還要高於另兩本,因為專家通過研究發現,這本書是三部曲中出現最早的一本,所記載的文字更加深奧,表達的意思更加晦澀。

結語

有人以前總認為《易經》其實就是封建迷信,但推斷出這個結論的人,其實根本就沒有看過《易經》,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根本沒有完整的看過全套的《易經》,那麼得出的任何結果都是虛無縹緲的,都是沒有理論根據的。如果有對《易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詢相關的資料,現在專家對這後兩本《易經》的研究,已經初有眉目了。

參考資料:《冬夜讀書示子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2328520105b59c0a21b237fbe0eb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