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有名的台灣文人,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的作品?

2022-04-08     言語者

原標題:18位有名的台灣文人,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的作品?

近代以來,台灣省地區出現了很多文學大師、藝術大師、語言大師以及國學大師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於島內很好的文學氛圍,加上時代的變革以及與世界融入得相對比較早,很多東西發展得比較快;另一方面在於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帶走了當時大陸很多的各個行業里的頂尖人士,這一批人是他們極其子女們在這一領域的最早從事者,加上教育以及傳承的優越性,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台灣比較著名的18位文人,看看你比較喜歡哪一位的作品?

1、瓊瑤

瓊瑤,原名陳喆,生於四川成都,中國當代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祖籍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畢業於台北市立中山女中。筆名除瓊瑤外,還曾用過鳳凰、心如。瓊瑤創作小說主要代表作有《窗外》、《潮聲》、《水雲間》、《一簾幽夢》、《心有千千結》、《梅花烙》、《海鷗飛處彩雲飛》和《彩霞滿天》等。瓊瑤創作的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梅花三弄》系列、《還珠格格》系列 等。

2、莊奴

莊奴(1921年2月22日-2016年10月11日),原名王景羲,出生於北京,中國台灣著名作詞人,畢業於北平中華新聞學院。莊奴1949年到台灣,當過記者、編輯,演過話劇,但以音樂創作彰顯盛名,其寫詞五十載,作品超過3000首,直到逝世前仍然筆耕不輟,被稱為「與時間賽跑的老人」。莊奴寫詞代表作品有《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冬天裡的一把火》等等。

3、三毛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人。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地。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三毛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4、琦君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原名潘希真,浙江溫州市甌海區人,1949年赴台灣,台灣當代女作家、散文家。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40餘種,其中小說《橘子紅了》曾被改拍為電視劇,散文《春酒》入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19課,《桂花雨》入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琦君的散文作品還有《煙愁》、《水是故鄉甜》等,小說作品有《錢塘江畔》、《百合羹》等。

5、張曉風

張曉風,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8歲時隨母親一起赴中國台灣,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張曉風創作過散文、新詩、小說、雜文等多種不同的體裁,以散文最為著名,在36歲時,就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同時也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聯合報文學獎得主,另多篇作品入選內地及台灣中學的教科書。張曉風散文代表作品有《到山中去》、《釀酒的理由》、《地毯的那一端》、《石縫間的生命》等等。

6、古龍

古龍(1938年6月7日-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南昌,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畢業於台灣淡江大學。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典鎔鑄一爐,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並與金庸、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古龍的小說作品有《流星·蝴蝶·劍》、《蕭十一郎》、《楚留香傳奇》等等。

7、羅大佑

羅大佑(Tayu Lo),1954年7月20日出生於台灣台北,是台灣省苗栗縣的客家人,祖籍廣東梅州市區梅縣區,創作歌手、音樂人、作家,畢業於台灣中山醫學院。他於1974年創作了第一首歌曲《歌》,之後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曾先後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美國VMA亞洲最佳錄影帶獎、中國金唱片獎藝術成就獎、音樂風雲榜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羅大佑的代表作品有《東方之珠》、《明天會更好》、《光陰的故事》、《童年》、《戀曲1990》等。

8、李敖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字敖之,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49年隨父母到台灣,中國台灣著名作家、評論家、歷史學家,畢業於台灣大學。李敖是台灣省無黨派人士,曾任台灣「立法委員」,還獲得過1990全美華人協會傑出華人成就獎、2011年年度新浪微博最具影響力文化人物獎等榮譽。李敖代表作品有《李敖大全集》、《李敖回憶錄》、《北京法源寺》等等。

9、林語堂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福建漳州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先後留學於哈佛大學、萊比錫大學。林語堂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並於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林語堂的小說作品有《京華煙雲》、《啼笑皆非》等,散文和雜文文集有《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

10、李昂

李昂,原名施叔端,1952年出生於台灣彰化鹿港鎮,台灣當代著名小說家,畢業於台灣中國文化學院。李昂在其作家姐姐施叔青的薰陶下,喜愛寫作,作品多以兩性關係為題材,深入探討婦女命運、人性的解放及其與社會文化道德的關係等問題,曾獲得1983年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2002年賴和文學獎等榮譽。李昂小說代表作品有《殺夫》、《迷園》、《愛情試驗》、《人世間》等等。

11、方文山

方文山,1969年1月26日出生於台灣省花蓮縣,中國台灣男詞作人、導演,周杰倫御用金牌作詞人,有「詞聖」的美譽。方文山擅長拆解語言使用的慣性,重新澆灌文字重量,賦予其新的意義,也曾為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蔡依林、林俊傑等著名藝人作詞,獲得過第13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第19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等榮譽。方文山作詞歌曲作品有《青花瓷》、《娘子》、《七里香》、《發如雪》等等。

12、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先後就讀於廈門大學、台灣大學、愛荷華大學。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余光中的代表詩作有《鄉愁》、《鄉愁四韻》,詩集有《白玉苦瓜》,散文集有《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有《聽聽那冷雨》、《我的四個假想敵》等。

13、鄭媛

鄭媛,出生於台灣宜蘭,台灣言情小說家。自1999年起,鄭媛的小說作品在中國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華人市場銷量位居第一,讀者甚至遠大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地,許多華人媒體評價"鄭媛是一位真正有才華,夠實力的作家「言情天后」。鄭媛的代表作品有《殘酷情郎》、《奪愛夫君》、《丫鬟娘娘》、《冷情夫君》等。

14、席絹

席絹,本名吳珍英,出生於1972年2月,台灣鹿港人,是台灣言情小說作家。席絹在1993年11月第一本小說問世,以穿越小說《交錯時光的愛戀》出道,開創了言情小說的新篇章,從而成為言情界領軍人物。席絹的作品被稱為「冰淇淋」文學,早期以唯美活潑、輕鬆詼諧為基調,近期作品更趨於成熟,文字更精於理性。席絹代表作有《上錯花轎嫁對郎》《就愛耍心機》 《珠玉在側》等。

15、諸葛青雲

(圖中左起:臥龍生 諸葛青雲 古龍)

諸葛青雲(1929年—1996年),本名張建新,出生於中國台灣,台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畢業於台北行政專科學校(即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前身)。諸葛青雲自幼好詞章,國學功底深厚,以文筆典雅、詩才佳妙蜚聲士林,在台灣早期的武俠小說界,與古龍、司馬翎、臥龍生並稱台灣武俠四大家。諸葛青雲武俠小說代表作品有《紫電青霜》、《奪魂旗》、《折劍為盟》、《書劍春秋》、《傲笑江湖》等。

16、孫曉

孫曉,1970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台灣武俠小說家,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後又取得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公共政策碩士學位。2000年孫曉與人合資創辦「講武堂」,旨在出版最好的武俠小說和教授人們寫武俠小說,並發表第一部長篇作品《英雄志》,現仍持續於武俠小說的創作與發表。孫曉還著作有長篇作品《隆慶天下》。

17、九把刀

九把刀,本名柯景騰,1978年8月25日出生於台灣省彰化縣,台灣網絡作家、導演。「九把刀」,原本是柯景騰讀高中時寫的一首歌,因歌詞和旋律簡單而且容易上口被唱。他著有言情,恐怖,超能力等多種類別的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功夫》、《殺手》、《少林寺第八銅人》等。其《等一個人咖啡》在 2013年「中國好書」評選活動中獲獎。

18、龍應台

龍應台,1952年2月13日生於中國台灣高雄大寮鄉眷村,台灣當代女作家,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1985年,龍應台出版書評《龍應台評小說》、《野火集》印行100版,風靡台灣,對80年代台灣社會產生巨大影響,曾獲得第二屆「散文世界」杯全國散文獎、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等榮譽。龍應台書籍代表作品有《親愛的安德烈》、《目送》、《百年思索》、《這個動盪的世界》、《故鄉異鄉》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1c23ba22bd48777167cf88bd8d1d5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