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是「實力」
好看有什麼用?
小時候,家長常說:「好看有什麼用?好看又不能當飯吃!」
但長大之後,我們往往會發現:長得好看不僅可以當飯吃,掙的錢更加是好幾輩子也吃不完。
娛樂圈女明星的收入,夠吃好幾輩子了
而美的力量還不止於此!
無論是先天長得好,還是底子好加後天醫生給力,能不能擁有一張好看的臉,「註定」的成分很高。
這種程度前後對比,往往是底子+技術+運氣+作弊的綜合產物
但美既是窄門,也有其寬容一面:
懂得美、懂得營造美的人,即使不是奉天承運大美女,也自有其無可替代的吸引力——
憑這核心能力,可以顏如玉,亦可黃金屋。
在這點上,李子柒是絕佳例子:
可能是最懂氛圍美的人,沒有之一
論長相,她算清秀舒服,但很難說艷驚四座。
但憑藉她的美食視頻,她不僅在youtube上贏得815萬粉絲:
而且關注量每日漲幅以萬計
更難得的是,她的關注者雖然來自世界各地,大機率聽不懂中文,也很難複製她所做的美食,但卻都能get到她和她視頻的美:
很神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沉醉於同一種美
據統計,僅youtube廣告,李子柒一個月就能收入371萬,絕對夠得上黃金屋標準。
寫到這,擦了把眼淚
而更厲害的是,她的視頻不僅為她自己贏得了極大的關注喜愛和收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個世界。
視頻下的評論區,掐架罵博主是常態。
但她的評論區下面,和平地仿佛另一個世界:
看她的評論區,感覺在接觸人性特別美好的部分
也因為她,不少對中國不甚了解的外國人,對遙遠的中國產生了好感——
一個人抵上一個宣傳機構
古人說美,愛用「傾城傾國」。
如金庸小說中頂級美人,是美到止戈的香香公主。
本身已經兩軍交戰一觸即發,香香公主一出現,「不論軍官兵士,都沉醉在這絕世麗容的光照之下……人人都呆住了……無數長矛掉下地來……但覺心中柔和寧靜,不想廝殺」。
因為描寫得太美,所以幾乎每一任演員都會被觀眾挑剔
而李子柒視頻的美,雖然跟香香公主的美不是同一類別,但亦起到了無形化百萬的作用——
美之力量,一至於斯!
好看沒有用嗎?好看太有用啦!
02 展現美是「能力」
央視評李子柒,概括得極妙:「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以此終結了前段時間圍繞李子柒的討論
為什麼簡妮我說這評語很妙呢?
一則,點明李子柒視頻的魅力,在於「美」這重要軟實力。
二則,不像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點明李子柒的成功,在於她懂得呈現美。
看到這畫面,大部分人都能get到美,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美呢?
在討論美時,常見的兩派發言,是純硬體派和整體感覺派:
前者說,美來自於硬體的優越,如張柏芝這等奉天承運360°無死角大美女,怎麼拍都好看。
但其實,張柏芝也有特別美和一般美的程度差異。
後者說,美在整體感覺,因此個人偏好很重要。我覺得不美,就是不美。
李子柒厲害的是,攻擊她的人最多說她擺拍,但幾乎沒人覺得她拍的不好看——一定程度上統一審美觀
不同於這兩者,簡妮我是偏硬體向、承認感性影響的「技術派」:
他人看美人美景,只嘆渾然天成,贊其天資優越和硬體過人。
而簡妮我看,則更多看到整體美感後,是環環相扣的精細規劃與心血傾注——
從這一點來講,李子柒的視頻是真心厲害
因此,比起討論李子柒能不能作為文化輸出,簡妮我更想從「技術」的角度來分析,她構建美、呈現美的技巧。
就像考試,有人有90分的實力,只考出60分的水平。有人則能用60分的能力,考出90分的效果——
美有多重要,營造美、展示美的能力就有多重要。
youtube上類似定位的還有滇西小哥,如果說李子柒是藝術美向,她就更接近生活向,不說優劣,但從美感上確實高下立現
通過這篇,希望我們的讀者,不僅能get到一些構圖和拍照的「術」,也能擴展對美的認知和想法——
美是理性與感性的交相輝映,是天賦與技巧的協力共築,是硬體與氛圍的珠聯璧合
。
具體如何做到?且聽簡妮我慢慢道來——
03 旁觀另一種生活
「疏遠感」
人們分析李子柒時,總喜歡提到她的做菜視頻,會從種菜開始拍——
言語中頗有些「為了獵奇」「勝在新穎」的不以為然。
很經典的,為了做醬油,會先拍種黃豆
要簡妮我說,這是只知其皮毛,不知其精髓。
正如熱評所說,與其說李子柒是「美食」博主,不如說她是「生活方式」博主。
她的核心魅力,在於呈現了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美好生活——
無論是種菜、摘菜還是吃菜,都只是這生活的一個側面。但核心是讓你感受、沉浸並喜愛上這種生活,繼而愛上營造這種生活的她。
核心是生活,是整體感覺,而不是菜本身
「田園牧歌」式生活,魅力何在?
對身陷鋼筋森林的現代人來說,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紅花綠葉等自然景色,往往自帶治癒效應,讓人見之忘卻案牘之勞形。
也因很多人沒做過農活,對田邊土旁亦有浪漫的幻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不就是這個味?
誰心裡沒有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夢呢?
也因此,要呈現「田園牧歌」式生活的美,「自然美景」就應該重點突出——
李子柒之所以要從種菜、採摘開始拍,意義之一,是為了自然而然地引出美景畫面。
顯著的表現,她的視頻中,有大量無人物的空鏡頭,讓你從自然景觀中感受到美。
這可以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然這不是桃花,是辛夷花)
可以是「種豆南山下」,也可以是「枯藤老樹昏鴉」——
有中文背景的人,更能get到那種意境美。但不懂的人,也能淺淺地感受到一點好看與動人。
很美的兩個鏡頭
如果李子柒的呈現技巧僅限於此,那還當不起「厲害」兩字——
畢竟,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景本身好看,不是人會拍。
「田園牧歌」式生活,一定是帶點浪漫帶點童話感的,真的在田裡勞作,熱、曬、蟲子、累,種種不美好。
對李子柒的批評,很多也集中在「真實做農活,哪可能這麼輕鬆漂亮」——不過人家也沒說自己反映真實生活啊……
但,觀眾想要的,其實未必是自己「真正生活」在這種環境里,而是希冀能短暫地感受「田園牧歌」生活的浪漫美感——
如何讓觀眾儘可能地沉浸在這種生活的美,而忽略這種生活的不美呢?
用技巧,花心思,不外如是。
方便大家理解,簡妮我把思路之一總結為「疏遠又靠近」——
「疏遠」說的是,她著力呈現於一種區別於現代人日常城市生活的「另一種」生活方式,讓你以旁觀者的角度,體會這種生活的美感,忽視可能的缺點。
具體說來,她的構圖中,人往往只在畫面一角,重點在人與景的交融。
人的勞作細節看不清,只體會到整體美感。
人往往只占一小部分
跟同類型,但風格更真實日常的博主「滇西小哥」對比,很能看出構圖的差異。
比如,同樣是收甘蔗。
人在圖中大小就大不一樣:李子柒重點在景,滇西小哥重點在人,勞作細節更清楚。
李子柒更有藝術感,滇西則更接近人間煙火感。
即使人在畫面中占比較大,李子柒也多半不會出現在畫面中央——
畫面的主角依然是景,而不是人。說明她很懂得視頻的魅力所在。
滇西這畫面也很美,不過構圖依然是不同思路的
從「種菜」開始拍,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為了製造「疏遠」感——
都是做菜,如果從「做菜」開始拍,無非是你我廚房廚具不同,做出來擺盤效果不同,無法體現整個生活韻味。
從種菜開始拍,才能最大限度地讓你感受到「日常生活」和「李子柒生活」的巨大不同:
比起超市買的,這種長在枝丫上的茄子,顯然讓人更有成就感。
比起種菜,殺雞可能會引起不適,但又是做菜難以避免的——如何儘可能呈現好,迴避不好?
李子柒在這一點上,處理得頗為藝術:
只給你聽見雞叫,但不給你看到活生生的雞,繼而虛化,只剩一根雞毛。
你能感受到過程的成就感,但不沾一點血腥。
類似於電視劇里男女主角一過夜就讓你看窗簾,大家都懂得但不適合拍出來(我在說什麼)
而營造「疏遠感」或者說「區別感」的另一要素,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是她的光線與色調。
常拍食物的讀者可能有印象,想要讓人食指大動,往往需要明亮的光線、調高畫面的飽和度,色溫偏暖,顏色就更鮮嫩可人。
同一張照片,處理顏色前後
而李子柒的畫面處理,往往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愛用明暗交錯的光線、色調也偏冷偏暗。
跟滇西對比,不難看出色調偏冷偏暗
從「凸顯食物本身」的角度說,這樣的處理顯然是失策的——會降低食慾。
但如果意識到,整體重心是「凸顯生活方式」「營造感覺」,這樣做的原因就顯而易見:
這種光線和色調,帶一點復古,更有童話感和疏離感——讓你仿似覺得,穿越到另一個時空,也因此,擁有了另一種生活。
這種色調還有一個好處,顯得人比較白
04 參與另一種生活
「靠近感」
當然,如果只是「疏遠」,顯然是不夠的——人們固然想看另一種生活,但看得到摸不到,反而會激發沮喪。
李子柒拍得固然很美,但比起BBC這類專業團隊,只拍景的話,還是難尋勝算。
如果只需要呈現自然風光,那麼BBC紀錄片肯定更厲害
而這,就需要在「疏遠」之外,加一點「靠近」——
先讓人們覺得這生活很不同很美好,繼而讓人們有參與感和親切感,愛上這生活。
如何營造「參與感」?一個很妙的角度,如何拍採摘。
李子柒拍採摘時,常會讓畫面非常靠近,只剩一隻手,像第一視角,讓人感覺「自己在摘」:
隨便舉兩處例子
不僅如此,鏡頭往往會記得留給滿滿的菜籃——讓人很有成就感!
值得一提的是,排列的也很整齊
「參與感」很玄妙:對於成果,人們都想要參與分一杯羹,最低限度,得到點成就感。
但對於辛勞和過程的艱辛,本性上,人們其實很想跳過。
李子柒的視頻,就很好地照顧到了這種人性:雖然每一個步驟都會拍,但中間的辛勞其實會不動聲色地跳過。
這裡砍東西應該很累,但她也是一臉淡然
而對於成果,則會放得很大,讓你有充分的成就感:
食物特寫,讓人特別有成就感
為了拉近距離讓你有親切感,她也會拍一些小失誤,拉近與你之間的距離:
但也是你會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很可愛」的程度,不會是拍出讓人氣到罵娘的情節
類似的,她的視頻里,不僅有種菜收菜,也有生靈間的有愛互動——
不僅有「風景美」,也有「人情美」。
比如她的奶奶,雖然很少說話,但和她的互動非常拉好感,評論區都說,希望她奶奶能活到永遠:
為整個生活基調,填上家庭和睦的吸引點
不僅人和人和諧相處,人和動物、動物和動物之間,也頗得其趣。
貓試圖偷吃菜,被拍下來也顯得很可愛
她點擊量特別高的年貨視頻,結尾特別可愛:
她為奶奶做了甜點,一起吃的時候,小狗也想偷吃——真的太萌啦!
這種讓你覺得很可愛的細節
而出門時,她會拍下相互依偎的貓頭鷹——
像是你借著她的眼睛,細細收藏這生活中每一點可愛的細節。
單獨這種畫面,就讓人覺得溫馨
有人會把現實與夢幻完全對立:現實是殘酷的醜惡的,夢幻是溫馨的美好的。
照我說,李子柒所呈現的生活魅力,其實頗有智慧:所謂夢幻,其實也大抵是美好版的現實。
李子柒沒有拍飛天掃帚奇幻,也沒有拍逆天改命勵志,很多都是現實生活里可想像的場景。
但她把溫馨和美好收集,再醞釀包裝呈現,硬是拍出了「生活之上的另一種生活」的童話感。
誰沒幻想著自己摘花也這麼自然又美麗呢?
所以啊,那句話怎麼說來著?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
這話最好再加一點,變成「缺乏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和呈現美的頭腦」。
05 你的面貌是
你生活的面貌
理解這些,對普通人有意義嗎?對變美有意義嗎?
考慮到這篇的主題是李子柒,寫這點有點偏題,其實最好的處理辦法,是用前輩高人范拋下三個字:「自己悟」——
但如果簡妮我真這麼做,估計會收到不少臭雞蛋爛蘋果,所以還是多說幾句吧!
之前講氛圍美人時,提到晚晚的核心詞是「文藝有錢感」。她幾乎都會選文藝風的背景,背景不對感覺不對,整體效果就差很多。
右邊妝容也救不回來
而很多讀者也表示,受之前拍照教程系列的啟發,懂得用美好的景色,烘托自己的美。
最初級的,學高圓圓,找與自己顏色呼應的景色拍照,就要有感覺很多
但人和景的關係,顯然沒這麼簡單——
很多時候,景很漂亮,人也很美 ,但拍出來就是遊客照,得到1+1<1的坑爹效果。
明星也有這種情況
景和人,都可看做畫面的組成部分。而畫面的美,不僅在於畫面本身,更在於畫面所引起的聯想及感覺。
人突出於景,固然可以讓人的優點更為彰顯。但這也是一種略帶侵略感的表現方式,如果效果不佳,易激起反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過於「知道自己美/帥」的明星們,拍照互動感太強,反而讓人不舒服。
楊洋夠帥了,但太過表現出來,被稱為油膩
相反,自然地融於景,反而讓大家可以更平和地感受到畫面的整體美感。
很多明星生圖比精修好看,往往是因為生圖的刻意感更低。
而觀者往往帶著「旁觀者」角度,像坐在他們旁邊一樣,更能直觀地感受到那種差異性的好看(特別當同畫面中有素人時)。
生圖好看很容易給人一種「不經意抓拍都這麼好看」的感覺。
更懂的人,會「借勢」——
讓人和景共同構成畫面美感最大化,乃至讓你想到一段故事,一種心動。
這種魅力,絕不是死摳硬體的人能把握的。
簡單例子,吉永小百合不美嗎?肯定是美的,但死摳硬體,也能說出不少瑕疵:
年輕時的她
她的顏值巔峰,幾乎公認是中年後的雪景照。
雖然也能看得出五官輪廓,但這顯然不是照片重點。
顏色上,烏髮紅唇雪膚對比冷艷又素雅,雪花加重了冷中和了艷,像是雪地里忽現的精靈,腦補一段纏綿悱惻悲歡離合。
非常經典的兩張
再比如,柏原崇不帥嗎?超級無敵霹靂帥,五官大特寫也好,側面輪廓也好,都絕對能打。
但要盤點大多數人對他的心動時刻,他們想起的可能不是他的輪廓,也不是他的五官,而是那風和白窗簾:
你每次看到這張圖時,都會想起一開始那心動的感覺,而不是他鼻子高不高
美歸根結底是感覺,如果說「拼硬體」是硬拼,那麼「拼感覺」則可以說是智取。
你的受眾嚮往什麼感覺?為什麼嚮往?核心是什麼?
根據這思路,有重點有規劃地安排自己的魅力點,才能起到整體效果最大化的作用——很多時候,這比臉上一畝三分地重要得多。
比如說,文藝女路線的江一燕,很多女生會覺得,她的異性緣大大大於她的美貌程度。
文藝路線的女生,基本都是這種情況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有人偏好文藝感,甚至認為比美貌重要?
說白了,文藝感往往帶來優秀智商的聯想,是對知書達理式解語花的幻想,是對可暢談人生談古論今精神伴侶的希冀。
文藝女神要脫離於柴米油鹽,脫離於蠅營狗苟,脫離於勾心鬥角爭奇鬥豔。
類似的,如果清純女神開始露肚皮,那即使身材很好,也往往要減分
與其說那是對一張臉的嚮往,不如說是對一種類型,一種生活的嚮往。
中年男性苦惱於繁瑣的日常生活,蠻多反而很喜歡煙火氣輕的解語花式對象,美艷倒未必很受歡迎。
作為文藝女神,湯唯也常被說氣質和吸引力大大高於硬體
對同性亦是如此:我們有人喜歡柔弱可人的莬絲花,有人喜歡大殺四方的御姐——
自問一下,我們喜歡的,真的只是那一張臉一面妝嗎?
不是吧,很多時候,我們是嚮往那一種不費力贏很大的設定,是那種憑硬體大殺四方的快意。
對某種美感的偏好,往往有很強的聯想和感情因素
類似的,宋思明為什麼那麼喜歡海藻?
他放不下初戀情結,而跟年輕小姑娘談戀愛,能讓他產生「我回到年輕時候」的錯覺。
與其說是年輕姑娘讓他們老房子著火,不如說是他們對「重返年輕」的慾望不可阻擋
當突然發現解語花變成霸王花,或發現人間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並無例外後,那張臉那身段就不再有魔力——
紅玫瑰變成了蚊子血,白玫瑰變成了米飯粒。變得不是臉,而是你對那張臉傾注的理解、想像與感情。
明星的生存之道,不止在臉,觀眾緣也極端重要,跟美不一定劃等號
現代人很容易鑽牛角尖,再加自我主義盛行,很容易把「我」看得太重——
我美不美?我完美不完美?我有沒有美到壓過別人?這景色這衣著能不能顯出我更美?
但「我」太重,未必會讓整體效果最大化。正因為大家都很注重「我」,太「我」的人,反而不易招到廣泛的喜愛。
劉亦菲路人緣不錯,固然因為她美,也是因為她基本不太爭搶
理解美在一種感覺,懂得投其所好的人,往往會把自己放得更小一些:
我是我所呈現的感覺的一部分,我的面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表現是我的內涵的一部分。
不張牙舞爪地要你看所有的我我我,而是儘量有選擇性地為你呈現一種有吸引力的感覺、一種有美感值得嚮往的生活——
李子柒的視頻,她是整體生活的一部分,但整個視頻不完全都是她
我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需要都是我。
但,如果你喜歡這種生活,喜歡這種感覺,那麼你也幾乎必然,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上構成它的我——
打開李子柒的視頻,就像打開了另一種生活,大家不僅喜歡她,也喜歡她奶奶、寵物等等
這樣說起來,倒是有些「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味道。
從這意義上來說,央視說李子柒懂得中國美,倒確實是極其到位的——
而她營造氛圍和拍攝、構圖的技巧,篇幅問題,系列下期再聊吧!
氛圍美人 / 中國人變美太難
90年代港風1 / 90年代港風2 / 香港衰落與美人
復古穿搭 / 復古風格 / 晚晚變美
點我跟李子柒一樣顏值事業雙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0IOpm8BbDmBVZuPvj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