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羊脂球》你就懂:好人有好報,但老好人不是

2023-10-27     洞見

原標題:讀過《羊脂球》你就懂:好人有好報,但老好人不是

讀過《羊脂球》你就懂:好人有好報,但老好人不是

1877年,幾位年輕人聚集在法國的某棟別墅里,他們相約以普法戰爭為題材,每人寫一篇中短篇小說,然後結集成冊。

兩年後,小說集一出版,立刻轟動了整個法國,其中最受歡迎的作品就是《羊脂球》。

作者莫泊桑,從此像一顆星星照亮法國文壇,成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王」之一。

《羊脂球》講述了普法戰爭中,法國不同階層的10個人,乘坐同一輛馬車逃亡的故事。

這輛馬車像一個濃縮的小型社會,各色人等,輪番上場,演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

善與惡的角逐,美與丑的博弈,在利益的拉扯之下,偽善的面具被揭開,人性的醜陋一覽無餘……

在邪惡面前,人性的善良不堪一擊,好人不但難有好報,反而更容易被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1

  • 沒有牙齒的善良,是人盡可欺的懦弱。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身材豐腴的妓女,雖然胖,但她膚如凝脂,性感魅惑,十分動人,因此被稱為「羊脂球」。

羊脂球淪為妓女,只因出身貧寒,被生活所迫。

雖然做的是皮肉生意,但她內心依然有自己的堅守。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戰爭初期,法軍節節敗退,普魯士軍隊步步為營,攻占了法國大部分地區。

羊脂球生活的城市魯昂也淪陷了,一個普魯士軍人侵入羊脂球家中,羊脂球勇敢地衝上前去,掐住敵人的喉嚨,與之殊死搏鬥。

但由於勢孤力薄,羊脂球輸了,只好倉皇逃離。

和她一起登上同一輛馬車逃跑的,還有九個人。

他們是葡萄酒商鳥先生夫婦,資本家拉馬東夫婦,貴族伯爵夫婦,還有兩個修女,以及一個投機分子科爾尼代。

羊脂球一上車,立即被三位太太認出,她是城裡有名的妓女。

大家向她投來輕蔑的眼光,開始竊竊私語,鄙視她,說她的壞話。

但大家想不到的是,就是這樣讓她們看不起的妓女,在關鍵時刻幫助她們渡過了難關。

由於出發倉促,其他人都沒有來得及帶食物,只有羊脂球為自己準備了三天的乾糧。

羊脂球從座位底拉出來一個籃子,一打開籃子,食物的香氣在狹小的空間裡瀰漫開來。

鳥先生死死盯著籃子裡的一隻雞,垂涎欲滴的他開始同羊脂球搭訕,對著羊脂球一頓猛夸。

羊脂球心領神會,分給鳥先生一隻雞腿;

同時,羊脂球還對坐在一旁的兩位修女,溫柔而謙卑地發出邀請。

清高的修女們也接受了她的食物,結結巴巴道謝後,連眼睛也不抬,連忙吃了起來。

這時,有位太太餓暈了,羊脂球拿出了紅酒,滴進太太嘴裡,太太這才慢慢甦醒過來。

看到還有好幾個同行者沒吃東西,羊脂球藉此機會向他們示好。

太太們借坡下驢,大大方方地接受了羊脂球的饋贈。

他們一邊享受美食美酒,一邊對羊脂球的善舉大加讚揚,之前冷淡的氛圍一下子升騰起來,變得輕鬆愉悅,其樂融融。

但不一會兒,羊脂球的三天口糧被他們分食一空後,他們對羊脂球的態度又來了個大拐彎。

他們收回了熱情,重新端起了架子,應付性地聊了幾句後,便不再搭理羊脂球。

仿佛之前的事情從未發生,氣氛一下子又降到了最開始的冰點。

有位網友評論說:

其實羊脂球分享食物之前,是經過複雜鬥爭的,她遲遲不願拿出來分享,就是不太願意給侮辱過她的人吃,直到有人餓暈死過去,她心軟了,違背意願將善良喂了虎狼之人。

其實羊脂球分享食物之前,是經過複雜鬥爭的,她遲遲不願拿出來分享,就是不太願意給侮辱過她的人吃,直到有人餓暈死過去,她心軟了,違背意願將善良喂了虎狼之人。

善良的人,最大的優點和缺點,都是心軟。

他們同理心強,看不得別人受苦遭罪,總是把別人的苦當成自己的難,寧可成全別人,也不會獨自苟安。

可是付出所有,別人未必能感知到你的善意,反而將之視為理所當然。

愛默生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兒鋒芒,否則等於零。」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沒有鋒芒的善良,像是軟杮子,誰見了都想捏一把。

你待別人越好,別人越容易得寸進尺,最後倒霉的還是自己。

只有長出鋒利的牙齒,善良才不會成為柔弱的代名詞,才能柔中帶剛,令人敬畏。

2

  • 善良一旦失去底線,人就會變成任由宰割的羔羊。

酒足飯飽後,一行人經過長途跋涉,到了托特鎮,卻被攔在路上的普魯士軍官扣下。

普魯士軍官看中了漂亮性感的羊脂球,讓她陪自己睡一覺。

但羊脂球她毫不避諱地挑明立場:不在敵國發生交易,不與敵人發生關係。

即便是之前投機者科爾尼代先生想與羊脂球交易,她也以「普魯士人就在隔壁房間」為由婉拒了。

第二天,一車人準備繼續出發的時候,普魯士軍官下達命令,不予放行。

普魯士軍官的強盜行徑瞬間點燃了大家的憎恨,但他們還是沒有辦法脫身。

他們想了很多辦法都不可行,最後只好把焦點轉向羊脂球。

他們試圖說服羊脂球,作出讓步:

「對娼婦來說,和所有男人幹這種事本來就是她的行為,沒有必要挑三揀四。」

羊脂球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眼看著用強硬的辦法不行,他們決定聯合起來,攻心為上。

趁羊脂球在場時,他們故意內涵羊脂球,旁敲側擊。

他們引經據典,把歷代為救人而作出犧牲的歷代人物,如數家珍般一一列出。

說著說著,他們還把修女拉入陣營,修女也提出:「只要目的是好的,可以不擇手段。」

修女的話巧妙而隱晦,卻聲聲敲打在羊脂球的心上。

善於察言觀色的伯爵看到羊脂球心意動搖,隨即乘勝追擊,他輕輕挽起羊脂球的手臂,如同婚禮上挽起待嫁的女兒。

伯爵心平氣和地給羊脂球講道理,戴高帽,並且還不斷畫大餅,保證事成後,羊脂球的善良和義舉也將被人感激不盡。

羊脂球被說得暈乎乎的,就這樣被伯爵攙扶著,送進了普魯士軍官的房間……

《生活大爆炸》中有句話說:「如果你太過善良,這個世界就會把你啃噬得屍骨無存。」

三分幫忙真幫忙,十分幫忙幫倒忙。

一個人再善良,若沒有了底線,便如同純良柔弱的羔羊,面對人性的醜惡貪婪,只能束手就擒,任人宰割。

只有守好內心的底線,我們才能給自己建立堅固的屏障。

在底線之內,經營好自己;在底線之外,儘可能與人為善。

保持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感,我們方可進退自由,既保護自己,又溫暖他人。

3

  • 好人有好報,但老好人沒有。

為了讓大家早日獲得自由,羊脂球只好捨棄自己,忍受普魯士軍官的百般折磨。

令她沒想到的是,此刻同行者們早已將她的生死榮辱置之度外,大家像打了勝仗般心花怒放,歡呼雀躍。

甚至有人提出用喝酒或彈鋼琴的方式,慶祝即將到來的解脫。

第二天,滿足了獸性的普魯士軍官最終兌現諾言,給十人放行。

上車出發前,疲憊不堪的羊脂球出現在大家面前,她希望得到大家的感恩和同情,哪怕一句安慰的話也行。

可是,其他人始終無動於衷。

曾像父親般對她的伯爵,沒有了之前的寬厚溫柔,取而代之的是滿臉嫌棄;

曾經暗示她只要陪了普魯士軍官,就是大家救命恩人的兩個修女,此刻正裝模作樣地祈禱,連看都不願看她一眼。

她目光掃過所有人,發現大家都無視她,迴避她,生怕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羊脂球這才恍然大悟,之前的熱情和承諾,不過是用虛情假意編織的羅網,而她,正是那個自投羅網的獵物。

令她更加氣憤的是,這一次,每個人都帶了食物,唯獨羊脂球沒有來得及準備。

羊脂球希望有人像她之前贈予食物一般,也分給她一點。

然而,所有人都選擇了無視。

「她覺得自己被淹沒在一片輕蔑當中。這些衣冠禽獸,先是把她當做祭品奉獻給敵人,隨後又把她當作一個骯髒無用的東西扔掉。」

她委屈極了,強忍淚水,但淚水還是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伯爵夫人看見了,示意她的丈夫予以安慰。

伯爵只是聳聳肩膀,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有什麼辦法呢?這又不是我的錯。」

旁邊一個太太則幸災樂禍地說:「她感到羞恥,所以哭了。」

就在此時,有人則唯恐天下不亂,開始用口哨吹起了法國的復仇歌曲《馬賽曲》……

事已至此,羊脂球除了哭還能怎麼辦呢?

書中描寫道:「羊脂球一直在哭泣,黑暗中,有時候在兩段曲調中間,會傳出一聲她未能忍住的嗚咽。」

羊脂球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為救學生,而一點點滑入命運的深淵;

也想起《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對誰都慷慨大方,結果散盡家財,最終一無所有。

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老好人比比皆是:

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別人,卻被反咬一口;竭盡全力幫助別人,反而被對方當成仇人;職場上你總是替人考慮,自己卻被排擠孤立……

有人曾說:

我一生最怕鬼,鬼卻未傷我分毫,我一生善良,真心待人,人卻讓我遍體鱗傷,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心的醜陋。

我一生最怕鬼,鬼卻未傷我分毫,我一生善良,真心待人,人卻讓我遍體鱗傷,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心的醜陋。

以善事惡,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不顧自己安危和根本利益,無所保留的付出,只會縱容人性之惡不斷地蔓延生長。

當你掏空所有,你才發現,你不過是對方的墊腳石,背鍋俠,最後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

凡事過猶不及,愛得太滿會溢出,待人太好則顯得廉價,唯有適可而止的善良才最珍貴。

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維持不近不遠的關係,付出一份收放自如的溫暖,才可以在這個曲折變幻的世界,活得遊刃有餘。

知乎上有個網友說:「《羊脂球》短短三萬多字,讀後我卻全身上下都覺得沉重。」

和那些看起來高貴顯赫之人對比,羊脂球做著骯髒的皮肉生意,接觸天底下最齷齪的事,內心卻乾淨得像白紙。

羊脂球一心向善,總以為好人會有好報,卻不料被一群虎狼之人撕咬得片甲不留。

其實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如出一轍,循環著羊脂球的命運,一心成全別人,可最後卻得不到一點點感恩。

他們始終不知道,真正的好人,既有溫度,更懂尺度。

正如米格所說:「圓潤而不尖銳,善良而不懦弱,這樣的美好,才是飽滿的。」

做好人,不僅有一心助人的善念,更需要用智慧去經營。

既要有悲天憫人的溫柔仁慈,藏鋒於胸的堅韌克制,更要有外圓內方的迂迴和堅守。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救贖別人的同時,自己才能被真正被尊重和珍惜。

點個贊吧,善良有尺,施恩有度,我們的付出,最終才不會被辜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05e0c1423e5ae58cee273734b5dab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