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英國唯一天然溫泉上的古羅馬浴場,至今每天仍流出110萬升水

2019-12-23     沙漠玫瑰Rose

冬天最愜意的休閒方式之一,莫過於泡溫泉了。若論泡溫泉沐浴,誰也比不過古羅馬人。浴場是古羅馬城市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去公共浴場洗澡,是古羅馬上流社會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當古羅馬軍隊的鐵蹄踏破一座又一座城池大興土木之時,也蓋起一座又一座的浴場。如今古羅馬帝國早已分崩離析,在許多國家還可以看到古羅馬浴場的遺蹟:雜草叢生的浴池,東倒西歪的斷壁殘垣,早已乾涸的排水系統……但英國小城巴斯的古羅馬浴場,卻一改往日的滄桑。

由蜂蜜色的岩石修建的巴斯城市,古典端莊,整齊劃一。就在這被譽為「英國最高貴優雅的街道」包圍中,有一座積澱了兩千年歷史的古羅馬溫泉浴場,巴斯這座城市,也正因此而得名。

公元1世紀,古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征服不列顛,羅馬人在此發現了英格蘭唯一的天然溫泉,旁邊還有一座凱爾特人建立的供奉蘇利絲女神的神廟,就把這座城市命名為「蘇利絲之水(Aquae sulis)」。羅馬人將神廟改建成浴場,在神廟裡供奉起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女神彌涅爾瓦(Minerva,即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公元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不列顛,浴場也逐漸廢棄。盎格魯-撒克遜人沒那麼高雅,不懂得天天洗澡,估計也理解不了古羅馬人神仙似的生活,就一拍腦袋把這兒命名為「洗澡之城」了。「Bath」作為地名最早見於公元9世紀愛德華國王(Edward the Elder,874-924)所鑄造的錢幣上,廢棄的浴場逐漸被淤泥覆蓋,巴斯城也在廢墟上發展起來。直到300多年前,神廟才被考古人員發現,浴場也重見天日。約翰·伍德(John Wood)父子對浴場進行了大規模重建,開闢成羅馬浴場(Roman Baths)和博物館供遊客參觀。它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甚至整個歐洲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浴場。

我來的這個季節算是英格蘭的雨季,午後抵達浴場門口。別錯過入口售票處這個大廳,它是由布萊頓(J. M. Brydon,1840-1901)在1897年建造的音樂廳改建而成。

儘管之前已經在無數旅遊攻略里看到過巴斯浴場的圖片,但當我站在大浴池(Great Bath)前的時候,依然被震撼了:長方形的水池裡是一泓碧綠的泉水,水面上薄霧繚繞;浴池邊緣深入水中的台階光亮如昨;四周幾根粗壯的立柱支撐起上面的一層迴廊,牆壁上的拱形裝飾歷久彌新,牆邊還擺放著石椅,仿佛兩千年前古羅馬人還在此談天說地……



這一天氣溫也就只有10度,1.5米深的溫泉池水面熱氣騰騰。古羅馬人才不會那麼傻淋著雨泡澡,這裡最早是有屋頂的,屋頂的殘片置於大浴池的一端。

二樓陽台四周裝飾的雕像製作於1894-1897年,都是古羅馬帝王和不列顛總督的雕像。從東北角順時針依次為:「凱撒大帝」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前44年)、羅馬帝國皇帝克勞狄烏斯(Claudius,公元前10-公元54年)、韋帕薌(Vespasian,9-79年)、不列顛行省總督史卡普拉(Ostorius Scapula)、保利努斯(Suetonius Paulinus)、阿古利可拉(Julius Agricola)、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Hadrian,76-138)和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the Great,272-337年),西南角的是象徵著羅馬精神的「羅馬之首」。



跟隨導遊走進地下,別有洞天。今天發掘出來的浴場已經成了博物館,一座透明的有機玻璃模型,完整地展示了浴場在公元1世紀末剛建成時的模樣。浴室包括更衣室、冷水浴室、溫氣室、熱氣室(有點像今天的桑拿房),地下有火坑供暖系統,古羅馬人對蒸汽浴青睞有加,以此來對抗不列顛島濕冷的天氣。


博物館就建在古代浴場之上


大廳里陳列著不少浴場出土的斷壁殘垣。在一間大廳的牆壁上陳列著開頭提到的蘇利絲神廟的三角楣殘件。中間雕刻的是古希臘神話裏海神福耳庫斯(Phorcys)的三個女兒之一戈耳工(Gorgon),海神最小的女兒我們更熟悉,就是蛇髮女妖美杜莎。所以,戈耳工的頭髮也是蛇形,右下角還有一隻貓頭鷹,在神話中經常和戈耳工一同出現。


在浴場的地下,依然還可以看到泉水不斷湧出,順著古老的通道注入浴池,最後流入河中。巴斯城地下獨特的地質構層造就了巴斯溫泉的奇蹟:今天看到的溫泉,是千百年前從天而降的雨水,一直滲透地表直到2700-4300米深的地層,經過多孔石灰石中層層過濾。在如此深的地下,地球的地熱使水溫上升到64-96攝氏度。在壓力之下,水通過岩石縫隙和地殼斷層重獲新生,噴涌而出。每秒出水13升,每天可流出大約110萬升的水量,出水溫度達46攝氏度,水中富含43種礦物質,從而造就了這個英格蘭唯一的天然溫泉。可以想像,這樣的浴場,怎能不讓愛社交的羅馬人神往呢?

仔細看「國王浴池」里湧出的泉水還冒著氣泡,是水中的氣體跑到空氣中形成的。泉水從地下噴出時,就像打開一瓶氣泡水。

在大浴池的西北方向還有一個小一點的「聖泉池」,天然溫泉就是從這裡湧出的,今天還能看到以前溫泉水泡過的痕跡。


我問導遊牆上的銅環是做什麼用的,她說,由於溫泉水很熱,人們不可能在裡面長時間浸泡,銅環是作為泡溫泉的人拉著的把手,可以站立或坐在旁邊石質的座椅上。

博物館裡的銅製拉手

中世紀時的巴斯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公元前9世紀,不列顛國王路德胡迪布拉斯(Ludhudibras)的兒子布拉都德(Bladud)染上了麻風病被趕出宮廷去野外放豬,他看到豬在一個冒著熱氣的沼澤里打滾後,身上的瘡都消失了,他也進去洗浴了一番,頓時病症全消,被重新接納回宮。他當了國王后,就在沼澤上建造了巴斯城。年輕國王的雕塑,就被刻在聖泉池的牆上。

博物館牆壁上有一塊刻字的石頭,它是浴場一座紀念碑的一部分,文字里提到了古羅馬皇帝韋帕薌,可以推測出在公元75年左右的時候浴場就已經存在了。


古羅馬人有一整套繁瑣的沐浴流程:更衣後,先去溫水浴室,工作人員把帶有香氣的油塗在客人身上,用特製的青銅刮刀把油和污垢一起刮掉;刮乾淨後,去旁邊另一個溫度更高的熱浴室里待一會兒,在地上洒水提高濕度,就像現在的桑拿房一樣。

特製的青銅刮刀

博物館的地下,有一排排壘起的紅磚底座,就是當年的火坑供暖系統。

蒸好了「桑拿」,就來到隔壁的圓形小浴池,今天屋頂上還有鏤空的採光孔,人們沐浴後就在這裡休閒放鬆、社交、談生意,或者什麼都不做,就躺在裡面看著天頂的星空思考人生。這樣和我們今天泡溫泉別無二樣的身心體驗,兩千年前的古羅馬人就已經駕輕就熟了。

展廳內還有從浴場裡挖掘出的古羅馬時期甚至更早的錢幣。

在展廳的一個玻璃櫃里,展示著出土於1727年的鍍金銅製頭像,它製作於公元1世紀,就是當時神廟裡彌涅爾瓦的頭像,也是古羅馬統治不列顛時期遺留下來最好的銅像,目前整個英國僅有三個。在羅馬神話傳說中,彌涅爾瓦將紡織、縫紉、制陶、園藝等技藝傳給了人類,擁有過人的智慧和超人的武力,是勇氣和智慧的雙重象徵。同時,她也是自由的代表,在古羅馬人的生活中,浴場不僅僅是社交場所,也是宗教場所,人們相信通過崇拜彌涅爾瓦可以獲得身心的安寧,達到超凡脫俗的心境。


19世紀,在巴斯浴場上面建造了一座「泵房餐廳(The Pump Room restaurant)」,當時迅速成為巴斯紳士淑女們每日聚會的場所。在簡·奧斯丁的著作《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中也曾提到過這裡。

遺憾的是,當我遊覽完博物館想上到浴場二層平台,俯瞰浴場的時候,因為雨太大,為了安全頂樓平台暫時關閉了,也就錯過了欣賞浴場最好的角度。

浴場裡流出的溫泉不僅富含礦物質,水質清潔還可以直接飲用(大浴池裡綠色的水是池中青苔映照的結果),憑門票每個人都可以在博物館裡接一杯溫泉水,品嘗來自地下三千米處的甘甜。

巴斯浴場博物館裡的文物真實地記錄著巴斯城曾經輝煌的歷史,可以想像當時人們的生活。在2000年前,古羅馬人就已經有如此偉大的創舉了。若是時間充裕,還可以去旁邊現代化的巴斯溫泉浴場(Thermae Bath Spa)泡個溫泉浴,一掃旅途的勞頓和英倫的濕寒之氣。

(本文部分解讀來自巴斯浴場英文版官方導覽手冊)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u3YOW8BMH2_cNUg5f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