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難過!從GDP「迫6」到預期CPI「破6」…

2019-12-11   炒股跟Z走


11月CPI同比上漲4.5%,創近94個月新高,甚至有分析師「預期」明年一季度CPI會「破6」……在三季度GDP增速「迫6」之後,隨著月度CPI數據的快速高企,習慣於「短線思維」的A股,難免不會被日益高企的「假通脹」所襲擾,尤其是在A股本身就比較脆弱,而宏觀形勢總體上也並不樂觀的情況下,這個「敏感點」上的「發作」,有可能成為加倍預期「謹慎情緒」的著力點。因此,筆者此前才強調,至少是要適度降低對2020年春季行情的「預期值」。中信證券策略組也強調「歲末年初」要「貓冬防禦」,預計「要到2020年二季度」才會迎來該年的第一輪上漲。

從K線上看,12月的滬指來了個7連陽,貌似相當不錯!但真正的賺錢效應如何,各位投資人「冷暖自知」。

考慮到內外環境與年末市場主體的「兌現收益」需要(也難怪MSCI要敦促A股「調整過短的考核周期」),筆者對中期行情不太樂觀,12.6會議之後也「調低」了對明年一季度行情的預期,能夠「苦中作樂」的,是筆者一直堅持「買彩票」的科技概念,而科創板在持續調整多時之後,能夠在10日異軍突起,既有自身技術因素,恐怕更多是在當前「迷離」的宏觀環境下,資金尋找「『臨時』避風港」的被動選擇——畢竟在整體經濟數據不樂觀的情況下,也只有新經濟、高科技(以及服務業)這些「新興動能」的高增長勢頭還在保持(也得到了政策全力的呵護),短線資金也不避諱再次做回「露水夫妻」;

出口數據顯示,1月至11月,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如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等,出口快速增長。

12.6政治局會議提出,2020年要「要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工信部日前印發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網絡覆蓋範圍,鼓勵製造企業通過內網改造升級實現人、機、物互聯,為共享製造提供信息網絡支撐。

至於中長期,筆者還是認為,從12.6會議透露出決策層堅定的改革意志來看,只要這次「改革闖關」成功,中國資產價格勢必要對其給予「風險補償」,只是這個時機能否在2020年實現,尚待觀察;

而在明年一季度之前,關於中國經濟究竟「會被壓抑到何種程度」,估計一直都會成為繼貿易博弈的「不確定性」之後,又一個嚴重困擾投資人預期的「大山」:博覽財經注意到,至少在三季度GDP增速「迫6」之後,隨著月度CPI數據的快速高企,已經有分析師在「預期」,明年一季度CPI會「破6」……

2019年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5%,創近94個月以來新高。近段時間豬肉價格雖然出現回落,但依然難以撼動整體上漲的格局。儘管核心CPI依然穩定,但短期內中國經濟「虛火」難除,豬肉價格繼續上行是大機率事件。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目前來看,豬肉價格遠未到拐點,預計2020年一季度CPI依然壓力大,尤其是1月份春節期間,將繼續帶動食品價格上漲,伴隨著翹尾因素,預計CPI將會破6%。

換言之,中國經濟的「嚴峻度」對投資人想像空間的壓迫感,尤其是決策層應對這種挑戰時「不走尋常路」的「改革思維」,對投資人傳統理解邏輯(筆者所謂的「08思維」)的挑戰,將在一段時間內成為抑制投資人預期的新增「不確定性」風險(也即,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許多投資人仍然在想「放水」,但12.6會議決策層給出的仍然是「改革」)!

儘管從年度數據上看,2019年的CPI數據仍然大機率落在3%之內,但習慣於「短線思維」的A股,難免不會被日益高企的「假通脹(或曰豬周期)」所襲擾,尤其是在A股本身就比較脆弱,而宏觀形勢總體上也並不樂觀的情況下,這個「敏感點」上的「發作」,有可能成為加倍預期「謹慎情緒」的著力點。

總體來說,筆者堅持認為,在2019年持續遭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決策層始終沒有因為「內外壓力」而改變其「深化改革」的方向。此次「12.6」的政治局會議再次強化了這一政策立場與大方向。這決定了2019年下半年的經濟形勢與政策環境,明顯不同於2018年下半年,決策層無須再次「刺激」資本市場,A股行情想「起跳」缺乏有足夠彈性的「政策槓桿」。因此,筆者才強調,至少是要適度降低對2020年春季行情的「預期值」。或許確如中信證券策略組的判斷:12月經濟下行和通脹上行的預期難見底,短期內政策難超預期,流動性寬鬆預期邊際上減弱,且中美博弈複雜化,外部風險預期上升,因此「歲末年初」要「貓冬防禦」,預計「要到2020年二季度」才會迎來該年的第一輪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