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作為孔子最寵愛的學生,為何被剁成了肉醬?

2020-09-22     新車測評

原標題:子路作為孔子最寵愛的學生,為何被剁成了肉醬?

子路是孔子最寵愛的學生,本名仲由,字子路,魯國人(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

子路年輕的時候性情剛烈,好勇鬥狠,喜行俠仗義卻很頑劣,經常頭戴孔雀羽毛,腰懸三尺寶劍招搖過市。

子路「七個不服,八個不配」的樣子,實屬「璞玉」之類的人物。

也就是如果經過高人的「雕琢」,他會成為閃閃發光的「美玉」。

「雕琢」子路的高人就是孔子。

孔子乃一代先賢,儒家聖人。他通過觀察,認為子路是可造之材,於是開始用心教導子路。

說實話,當初子路還真看不起孔子,(曾輕辱過孔子)。說他「百無一用是儒生」,然而孔子並不生氣,而是用禮樂和儒家思想感化他。

久而久之,孔子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法終於有了效果。子路通過孔子其他學生的引薦,攜禮物拜孔子為師。

從此以後,孔子身邊有了一個孔武有力的保護者。

子路仗劍伴師周遊列國,他實際成了孔子的貼身侍衛。孔子欣喜不已,逢人便說:「自從子路站在我旁邊,再沒人敢衝撞我了」。

講真子路與其他同學確有不同,子路只比老師小9歲,在我看來二人屬於亦師亦友的關係。

子路並非都是屈從老師,認為孔子說的不對時,他都會直言抗爭。

比如孔子教導學生「男女授受不親,要遠離色慾」。但是,有一次孔子和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交談,也許是孔子看到南子十分漂亮,不知不覺兩人在屋裡交談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子路質問老師為什麼和這樣的女人來往?(南子有淫蕩之名)。孔子急得滿臉通紅辯解道:「如果和南子有什麼瓜葛,讓老天討厭我」。

子路毫不留情指出老師的錯,也許是誤解。但從側面可以看出子路是一個愛憎分明之人。

老師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不會像其他同學那樣轉彎抹角,模稜兩可說好話。

子路之所以能成為「孔門十哲」之一,受儒家的祭祀,完全是他這種「剛柔並濟」的性格所致。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意思是說:漢初韓信在落魄的時候被丞相蕭何推薦成了大將軍,韓信因功封侯,然而就在韓信功高蓋世的時候,蕭何卻和呂后合謀害死了韓信。因此有了這句話。

透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子路能夠成為孔子十賢,老師的儒家思想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把他從一個莽夫培養成了一個文武全才,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老師「儒家思想」害死了子路。

話說子路後來做了衛國大夫孔悝的手下(蒲邑宰),史書記載子路「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濟貧救困,政績突出」。

轉眼到了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這年秋天衛國發生了內亂,有人要謀奪王位。

此時大夫孔悝為了救衛靈公被叛軍團團圍住,子路看到這種情況,奮不顧身去救孔悝和衛靈公。

誰知冤家路窄,子路正碰上謀反的蒯聵(就是後來謀權篡位的衛莊公)。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子路使出通天的本領,無奈寡不敵眾最終落敗。

被殺之前,他對蒯聵說了一句話「且莫動手,等我正正衣冠再砍我」,蒯聵哪聽子路扯淡,手一揮,亂兵隨後把子路砍成了肉醬。

我想,如果子路沒有儒家思想的拘束,估計他拼全力也不會落敗,逃生應該沒問題。在關鍵時刻,子路為了面子正衣冠,錯失了逃生的機會。所以我說儒家思想害死人!子路死相不難看,但結局很慘,你說這怪誰呢?

文/秉燭讀夏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Q8gtHQBd8y1i3sJRv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