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70周年,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旅遊如何升級?

2019-08-27     睿途旅創

近年來,紅色旅遊越來越受到遊客青睞,客源範圍、年齡範圍不斷擴大,出遊頻率和到訪率不斷升高。今年又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內各紅色旅遊景點也紛紛推出紅色教育培訓和紅色研學旅遊等活動,吸引了不少年輕群體。

2019年暑期我國紅色旅遊目的地遊客接待量仍將保持上漲態勢,全國預計將有超過1億人次前往紅色旅遊目的地。另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紅色文化旅遊景區景點接待遊客累計達51.7億人次,紅色文化旅遊綜合收入累計達1.35萬億元;全國紅色文化旅遊直接就業130.6萬人,間接就業510萬人,足見紅色文化旅遊已經成為文旅融合新焦點。

在看到其紅色旅遊對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影響愈發明顯的同時,也不能忽略當下紅色旅遊本身面臨著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深入、形式單一枯燥、精品意識不強等問題。那麼在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紅色旅遊如何進一步轉型升級呢?

1.品牌升級

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紅色革命歷史為中華民族精神寶庫增添了重要的一筆。發展紅色旅遊,關鍵是要深入挖掘紅色精神財富,思考如何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在旅遊中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從而更好地傳承革命文化。

發展紅色旅遊,要注重講好紅色故事,在細微之處引起情感共鳴,才能在遊客內心留下深刻烙印,從而也可以樹立起自身的品牌。

傳統的紅色旅遊大多數都沒有樹立起強烈的品牌意識。在沒有品牌意識的情況下,紅色旅遊景區的品牌傳播中容易出現一些影響整體品牌的傳播事件,比如有些紅色景區會舉辦一些與景區調性不吻合的活動,雖然短期內吸引了流量,但是長期來看,卻損害了景區的形象,不利於樹立有品位的景區品牌。

品牌升級的內容包括品牌再定位、品牌傳播渠道重塑、品牌傳播團隊的培養等等。紅色旅遊品牌的特殊性在於,每個目的地都必須從全國紅色旅遊的戰略體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要服從全國性的戰略格局。

渠道聯動和產品聯動都是紅色旅遊品牌升級的一條重要途徑。近日,江西贛州、貴州遵義、陝西延安市文化旅遊部門共同簽訂了《文化旅遊合作框架協議》,有效整合三地長徵文化旅遊資源,共同推出以長徵文化為主題的精品旅遊線路,將長征的重要節點按照時間維度進行串聯,讓廣大人民群眾在休閒度假、研學旅行中零距離感受紅色文化,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紅色文化旅遊品牌。

2.產品升級

創新表達形式,打造有體驗感的紅色旅遊

部分紅色旅遊景區還停留在追求硬體設施的階段,去參觀的時候,各項硬體設施都很齊全,但是,產品卻仍舊還是老一套的展覽展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紅色旅遊的體驗需求也在不斷升級,過去那種單純的依靠導遊講解、依靠展覽紅色遺存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麼就需要的就是產品創新升級。

紅色旅遊的產品創新升級可以從產業融合角度來進行,比如「紅色+綠色」「紅色+科技」「紅色+古色」等方面。

紅色旅遊的產品創新也可以從體驗挖掘角度來進行,比如加強產品的互動性、參與性等方面。體驗的升級還可以藉助新科技,比如通過APP導遊工具來替代導遊,進行更精準更生動的講解。注重引入網際網路、VR、全息投影等新技術,在技術的輔助下更直觀生動地呈現歷史事件和場景,讓紅色歷史「活」起來。遊客可以通過沉浸式體驗獲得內心的震撼,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紅色旅遊的產品創新還可以從主題創新角度來進行,比如每年根據不同的重大節日和重要人物紀念日來進行節慶設計,形成豐富的節慶體驗。

紅色旅遊產品創新還需要考慮到區域聯動效應,同一個主題的紅色旅遊資源往往會分布在不同的行政管轄範圍,這時候就需要各個行政區域的管理者形成聯動效應,共同進行產品開發和產品營銷。

當然,紅色旅遊產品畢竟有著其特殊性,在進行產品升級時,既要考量商業價值,也要考量公益價值,所以,任何創新都不能單一考量商業維度,否則,丟失了公益屬性的紅色旅遊產品,也是沒有價值的。

各地的紅色旅遊線路紛紛增添「時尚」元素,智能導覽、互動微游、趣味答題等新形式吸引了年輕人主動探索發掘紅色文化和歷史。

在上海,紅色旅遊線路融入「密室逃脫」、黨史知識問答、城市定向等形式,多方位呈現上海紅色基因。井岡山推出紅色拓展活動,遊客們住土營房、吃紅米飯、喝南瓜湯,紅色教育、拓展訓練和旅遊休閒融為一體;湖南打造了全國首家紅色情境體驗式培訓基地平江石牛寨紅色拓展學院;山東揭牌了全國第一個紅色運動基地。各地推出的實景演出《井岡山》《延安保衛戰》《日出韶山》,「紅色動漫」《雷鋒的故事》《西柏坡》《紅軍長征的故事》,舞台劇《延安保育院》等,都深受遊客喜愛。

3.運營管理升級

推動業態融合 樹立紅色旅遊全域發展觀

在全域旅遊發展的趨勢下,紅色旅遊也開始從「觀光式」旅遊向「體驗式」旅遊轉變。不少紅色旅遊景區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域文化,紅色旅遊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融合成為各地探索實踐的重要思路。

同時,一些區域間紅色景點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將這些紅色景點串聯起來的紅色主題線路,可以為遊客更完整、全面地呈現一段紅色歷史,通過延長紅色旅遊IP價值鏈,打造紅色旅遊精品,可以讓遊客的紅色之旅更加難忘。

要樹立紅色旅遊的全域發展觀,推動紅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針對原來「景點旅遊」所帶來的諸多問題和相對薄弱環節,以全域旅遊「育公共服務」,從過去粗放型發展模式向標準化、規範化提升,讓遊客與居民共享,增加綜合效益。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發展模式的轉型中,通過打造「紅色記憶」景觀帶,實現景區景點內外一體化,使遊客進入旅遊區域即可感受紅色旅遊文化氛圍,從而提升紅色旅遊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不少紅色旅遊目的地當前也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海南:探索的紅色旅遊「四色」融合發展模式

帶動紅色旅遊的「紅、綠、藍、古」四色融合發展,實現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碧水藍天、古蹟歷史等人文景觀與自然資源的高度整合,並在此基礎上推動紅色旅遊與文化、農業、教育、醫療、體育融合發展,開發包括康養度假、研學旅行等紅色旅遊的特色衍生產品,開發紅色旅遊周邊文化創意產品。

四川:發布紅色旅遊九大行動

今年四川發布了紅色旅遊九大行動,爭取2019年四川省紅色旅遊接待人數突破1.2億人次,紅色旅遊總收入超過610億元;推動紅色景區創建A級旅遊景區,創建文化旅遊特色小鎮和省級旅遊產業園區。

上海:深挖紅色旅遊資源

上海於2019年1月9日發布了地方標準《紅色旅遊基地服務質量要求》,並於5月1日正式實施。突出上海紅色歷史發展脈絡和地位,定位明確;圍繞上海紅色文化,結合自身定位,編制發展規劃;挖掘文物史料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不斷推出相關研究成果;圍繞基地主題,設計研學旅遊、親子旅遊等專題遊覽線路,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

山東:推動「紅色+旅遊+研學」相融合

山東各地積極推動「紅色+旅遊+研學」相融合,進一步豐富紅色旅遊發展模式;以特色農業發展為基礎,將紅色旅遊與研學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等多種旅遊形式相結合,進一步豐富旅遊業態。

紅色旅遊是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旅融合新的發展階段,紅色旅遊的發展也在面臨新的機遇,講好紅色故事、增強文化內涵,創新發展形式、促進業態融合,將會成為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文章由睿途旅創整理髮布,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海睿途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註冊商標:睿途旅創)是專注於旅遊創意研發與實踐的專業機構。公司總部設立於上海,在丹麥哥本哈根、新加坡、北京設有分支機構。公司由旅遊產品創新研發中心、策劃與規劃設計中心、創意孵化中心三大板塊組成,主營小鎮/鄉村/景區等各類策劃、規劃與創意設計、旅遊創新產品研發與IP輸出。

睿途理念: 小創意改變大旅遊

睿途使命: 以優質創意內容革新中國旅遊

睿途精神:I3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創新意識) Innovation thinking(創新思維)Innovation ability(創新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N4T1GwBJleJMoPM3s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