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紅花》很好,可惜差口氣

2021-01-03     壹條電影

原標題:《送你一朵小紅花》很好,可惜差口氣

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條電影

引子

說實話,要做到真正客觀地評價《送你一朵小紅花》,挺難的。

首先當然是這個癌症題材,生死、親情、初戀,這些元素一起放出來,尤其導演/編劇韓延不少細節又設計地很是精妙,淚水一多,判斷力就容易失靈。

再就是易烊千璽。

有《少年的你》在前,頂著高預期的他還真就證明了,自己是演戲那塊料兒。這份驚艷也會成為理性打分的障礙。

不過,即便如此,《送你一朵小紅花》並沒有如公映前預期的那樣,成為真正的口碑爆款,一個對比是:

「小紅花」和「拆彈2」豆瓣分接近,我的好友評分也很接近,但「小紅花」的五星、三星和二星占比明顯高於「拆彈2」,四星則少了一大截。

這意味著,「小紅花」並沒有因為絕對的亮點而做到充分服眾,甚至在我的好友評分中,二星出現的次數並不算少。

我個人是給「小紅花」打了四星的,實打實的喜歡。但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樣一部大熱新片最需要的,還是一個儘量客觀的「三星視角」。

因為平心靜氣地說,這就是一部優缺點都十分明顯的「三星電影」。

1.

細節真好

按照慣例,從優點說起。

前面提了一句,「小紅花」不少細節很妙,這也應該是很多人喜歡、並且被戳中的原因。

這個妙,首先妙在韓延處理商業類型片的嫻熟技法上。一些看似很小很不經意的細節,背後都是精準有效的設計。

比如那個被墊了又墊的桌腿

一個畫面,就讓人看到了這個癌症家庭的拮据一面,又在後面父子矛盾大爆發那場戲,成為絕對的點睛之筆。

比如幾次出現的騎小摩托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一上來,是劉浩存騎車載著易烊千璽,代表著這段關係中女生占據著完全的主動;到後面,就換成了千璽載著劉浩存了,包括摟這個動作,都在告訴觀眾,男孩成長了,開始成為那個主心骨了。

再比如配角的細節,岳雲鵬看錢包的動作,和後來錢包掉地上一閃即過的照片;

剛開場時騙女兒自己吃了牛肉麵,和最後哭著吃下那一碗牛肉麵外賣的父親;

以及更明顯的,從一開始就對易烊千璽夢中看到的女孩,和劉浩存之間做各種映射,暗示她就是那個她。

類似的細節還有不少,這些說實話,沒什麼新奇,就是基礎的類型片技巧。編劇拿著一桿筆,就可以對觀眾的觀影情緒做一個引導,甚至操控。

刻意嗎?有的的確很刻意;

有效嗎?事實證明,就是很有效啊。

這個妙,還體現在韓延對人物真實狀態的精準把握上。

被提及很多的一段,就是媽媽面對乞討母女的一系列表現。先是無名之火,不想搭理;忍不住搖下玻璃,劈頭就是斥責,你孩子病了嗎;哭著罵完,塞給對方一百塊錢。

一個剛剛得知兒子癌症復發的母親,那種夾雜著憤怒、憋悶、委屈、悲傷、憐憫的複雜情感,都在裡面了。

這裡的關鍵在於,說一半留一半,沒有明說,但觀眾都明白了。跟前面說的那些設計與鋪墊比起來,這就是更高級的技法了。

類似的還有很多,都是細節。

一些是通過鬆弛有度的表演。

比如易烊千璽從坐姿到說話,很多小動作都是在幫助觀眾入戲,繼而相信這個因為癌症而陷入自閉情緒的男孩。

另一些就是通過鬆弛有度的鏡頭語言。

比如爸爸出去開滴滴,回來兒子煮了一碗面。爸爸穿著白背心坐在那裡吃面,鏡頭之後給了一個易烊千璽的視角,對著爸爸的背影定格了好幾秒種。這裡就是故意拉長時間,給觀眾一個入戲的過程。

2.

愛情真好

不過,真要拋開個人觀感,「小紅花」的最大優點,不在這些細節。是什麼呢?這就得從客觀評價「小紅花」的兩個前提說起。

什麼前提?

一是如何看待易烊千璽對電影的影響;二是到底該怎麼界定電影的類型。

先說第一點,必須承認,雖然易烊千璽多大程度帶動了票房無法量化,但「小紅花」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因為他而有了一個質變,應該沒人會否認。

但他給電影拖後腿了嗎?我覺得不但沒有,反倒是大大的加分。

這加分,既有易烊千璽演技過硬打下的基礎,也有因為他的偶像身份,而給這個人物平添了幾分新魅力的意外驚喜。

比如那些戀愛中小男生的各種傲嬌又可愛的表現,脫衣服、學吸鼻子、悄悄關注、偷偷看直播、逞能舉槓鈴、半夜刷對方朋友圈等等,不光粉絲嗨到了,連我也享受其中。

想像著易烊千璽這樣一個、生活中必須刻意藏起自己的超級偶像,在電影中去放開體驗一把正常男孩該有的、那些戀愛中的喜怒哀樂。說是替他高興有點做作,但戲裡戲外放在一起,的確給觀影帶來了很多新鮮又快樂的體驗。

第二就是電影的類型。

要明確的是,「小紅花」不是一部寫實風格的電影,儘管它的主題看起來非常有現實意義,但它就是一部標準的、負責給觀眾造夢的商業類型片。它只負責情感的愉悅與釋放,不負責提出或解決任何實際問題。

甚至再細化一點,「小紅花」也可以當做一部青春愛情電影來看。

拋開癌症,電影的主線就是一個不合群的男生,和一個開朗直率的女生,如何從冤家到朋友、再到戀人直至最後分別的全過程。放在國產電影中,這非常難得——因為兩個愛情的主角,都是十八九歲的少年,大人眼中他們甚至還是孩子。

雖然整體的愛情戲拍得很克制,但愛情的味道,的確是明確而直白地傳遞出來了。

這兩點說完,「小紅花」的最大優點,就呼之欲出了。

它的最大優點,不是那些煽情催淚戲碼,也不是所謂刻畫癌症群體的現實意義,最大優點,恰恰就是以上兩點的結合:

易烊千璽+青春愛情,所帶來的國產電影讓我眼前一亮的清爽感。

沒錯,就是清爽。

想想吧,我們有多難看到國產電影中出現一對少年男女談戀愛,有多難看到偶像的演技被交口稱讚。

流量偶像的演員進階,少年的情竇初開,這些結合到一起,迸發出一種煥然一新的美好。

這甚至讓我對內地流量偶像、對國產商業類型片,多少又重拾了信心,連帶著對2021的國產電影都多了幾分期待。

3.

情緒太滿、雞湯太濃

優點說完,該談談缺點了。

簡單總結,八個字,成也韓延,敗也韓延

平心而論,從「腫瘤君」到「小紅花」,都是癌症題材,韓延的編劇水準都保持得很好,但作為導演,就像這部電影本身,距離優秀,始終還差著口氣。

剛才說了,「小紅花」雖然拍的是抗癌,但走的不是寫實路線,所以一些評論提到的諸如「電影里全是大好人,一家子親戚搶著賣房子給孩子治病,太不真實」、「兩個年輕人在城市裡假裝探險,太虛假了」等等,在我看來,就不用太過糾結。

本來就是個商業片,適度誇張沒問題,而且也不需要承載多少社會表達。

那問題出在哪呢?

不知是不是類型片創作過於熟練,韓延太沉迷於滿足觀眾和類型片的橋段設計,以致於整部電影表達過滿、情緒過溢,最後的結果,就是雞湯味兒過濃。

具體來說,導演的這種沉迷帶來了兩大問題:

一是煽情失真。

應該說,電影的前80分鐘,圍繞易烊千璽和劉浩存的愛情展開,觀感非常好,流暢清楚,不乏亮點高光。但從岳雲鵬和男主爸媽強行開啟煽情模式,後40分鐘的連番轟炸,多數對我是失效的,因為煽情太滿了、也太濃了,後果就是,我不信了。

無論是岳雲鵬故去的愛人往事,還是和病友們最後的鼓勁兒吶喊,包括爸媽給他拍的那段短視頻,雖然這些煽情之前都有鋪墊,但都難免呈現出一種「前面煽情很克制很出色,但馬上結尾了必須放大招讓大家再哭一波」的強行與刻意。

喊口號、錄視頻,這些煽情手段或許讓不少觀眾爆哭,但也得承認,比起前面的高級與流暢,還是顯得有點,簡單粗暴了。

包括結尾,一年後的易烊千璽,去上大學去徒步,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我明白韓延這裡是要給觀眾一個完滿的交代,看到人物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有一個情緒的釋放。但不得不說,這部分的觀感不僅非常MV和廣告質感,同時也難掩冗長和多餘。

很多時候,放不如收。留有回味和餘味,反倒是更好的處理。

就像多次出現的易烊千璽的旁白,真正好的電影,很少會大量藉助旁白這種手段。因為本質上,旁白過多,就是一個導演敘事能力不足、自信心不足的體現。

太怕觀眾看不懂,過於低估觀眾智商,勢必就會帶來反作用。

二是愛情爛尾。

「小紅花」如果歸結為一句話,其實是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故事。

所有人付出犧牲,爸媽辛苦勞累,劉浩存的人物最後死去,夏雨的人物沒了妻子又沒女兒,岳雲鵬的人物失去愛人,選擇回家,其他病友則各有各的傷痛,包括那個失去女兒的路人父親,這些人物加在一起,付出如此巨大的犧牲,最終是為了讓易烊千璽這個核心,從最初的喪氣與自閉,完成蛻變與成長。

有人可能不喜歡這麼寫,覺得其他人都成了工具人,就為了襯托主角。但在我看來,這裡多數人物工具化都沒問題,唯一可惜的,是劉浩存。

因為這個人物的工具化,讓「小紅花」里最重要、也最出彩的那段少年愛情,最後只能弱化收場。

雖然劉浩存主動直率那一面我們都看到了,但她的人物形象,細想想是有些模糊的。她為什麼會成為這樣一個人,電影並沒有交代。因為重心都在易烊千璽的人物身上。

這就是工具化的必然結果。

前半部分還能靠著技法掩蓋過去,但當後面開啟強行煽情時,愛情退居二線,弧光就自然轉到易烊千璽、爸媽和岳雲鵬那邊了,電影的主題表達也從少年愛情,轉向了更高大上的人間真善美。

愛情沒了,煽情填上,而煽情一旦拉胯,觀感的垮塌也就在所難免。

還是那句,放不如收。

為什麼就不能,只是好好拍一對癌症少年的愛情故事呢?

或許,是為了通過更宏大的主題,照顧到更多觀眾,拿到一個更好的票房——從現在的表現來看,這個目的也的確達到了。

包括片尾字幕時,那些加在左邊的短視頻混剪,也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吧。在這個短視頻時代,煽煽情催催淚,多數觀眾就買帳了。相比暗藏回味,還是直給的情緒更能帶來票房。

不過,如果只是追求討好觀眾,讓觀眾笑一笑、哭一哭,打發下時間、釋放下情緒,那抖音、快手已經碾壓國產電影了——片尾的短視頻不就是鐵證嗎?

電影,終歸還是應該有更高、也更純粹的追求。

那位說了,好電影本來就少,觀眾喜歡就好,有必要那麼苛責嗎?

但恰恰,越是「小紅花」這樣難得用心的好電影,我們才越應該苛責,讓創作者能在未來變得更好,不是嗎?

結語

優缺點都說了,最後還是說一句,「小紅花」還是值得被更多人看到。放在國產電影維度,它當然是一部絕對意義的好電影。

國產電影需要觀眾的支持,好演員、好導演更需要一個讓片方滿意的票房,去延續自己的職業生涯,繼而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雖然給韓延導演挑了很多刺兒,但他的進步是實打實的,未來的表現也令人期待。

況且,即便有諸多問題,但放在這個「阿貓阿狗都來當導演」的時代,中國電影,太需要韓延這樣懂行的人,從那些業餘「導演」手中,搶過創作的話語權了。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設置置頂哦~

如何星標我們:

【壹條電影】互動群

敲級感謝大家對我們【壹條電影】的支持!為了報答大家(認真臉φ(>ω<*) ,我們開設了一個互動福利群,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以及線下活動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員ID:【movielove666】加入壹條電影互動群和胖友們一起討論電影的聲光影!

你們的【在看】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Hmbz3YBF7MU6wDE3MS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