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衝擊之下,「關廠潮」正在席捲全球汽車產業。
有媒體統計,截止3月19日,全球範圍內已有大眾、寶馬、豐田、福特、特斯拉等14家主流跨國汽車集團曾宣布關閉部分工廠。在世界範圍內被波及的工廠總數達到100餘座。
汽車行業預測機構LMC Automotive早前更將今年的全球汽車銷量預期下調了4%,稱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經濟破壞將繼續給汽車生產和需求帶來壓力。
尤其在這場「全球大流行」的疫情最終將會給汽車行業帶來強度多大、時間多久的影響仍然未知的情況下,各大汽車製造商都必須儘快找到如何提高「免疫力」的辦法。
例如從寶馬集團近期公布的2019年財務數據中,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一點端倪。
去年寶馬全年研發費用高達59.52億歐元,同比增加11.9%。這已是寶馬連續五年研發投入超過50億歐元。
同時,寶馬還宣布自2021年起,將計劃裁減50%的「傳統」動力傳動系統業務,並將於2023年前推出25款電動車。
除此之外,中國更被寶馬定義為「推進未來出行的先鋒市場和創新中心」,是德國之外最大的研髮網絡。由此可見,寶馬把決勝「新四化」的關鍵重重地押在了中國。
雖然眼下的疫情暫緩了車企的生產進度,但他們還是清晰地意識到,車市未來更大的挑戰,仍然來自「新四化」所帶來的壓力。
同樣於本周公布了2019年業績數據的大眾汽車集團就明確表示,今年上半年將力爭完成收購Argo AI的股份,爭奪自動駕駛第一梯隊地位。
而本周進行了高層換帥的通用中國,背後也在極力推動公司全面向這一領域轉型。
通用汽車中國方面表示,出任全球首席技術官一職的錢惠康,將憑藉在工程技術和商業運營方面的豐富經驗,助力通用汽車加速定義融合未來技術解決方案。
而接棒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的柏歷(Julian Blissett),也將承擔著通用「未來五年要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投入超200億美元,到2025年在美國和中國市場達成銷售100萬輛電動車」的重任。
轉型的心情焦迫的還有上個月剛擠進銷量前十的奇瑞汽車。
最近,尹同躍旗下的蕪湖雄獅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來自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蕪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注資的 2 億元資金。
作為奇瑞的七大業務版塊,雄獅科技稱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研發方面和市場開拓等領域,其中車聯網和5G無人駕駛是研發重點。
有的企業通過加強研發來構建「免疫力」,有的則是通過整合來完成。
最近,工商信息顯示,比亞迪成了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弗迪視覺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動力有限公司以及弗迪模具有限公司5家公司。
事實上,王傳福早前已經通過把比亞迪切分為乘用車、商用車、雲軌、電子、電池五大事業群,對公司的內部管理架構上率先進行了一場整合。
如今隨著5家弗迪公司的成立,比亞迪在供應鏈垂直整合上得以更進一步。同時這5家獨立的弗迪公司,將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及對外銷售權,對於比亞迪來說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面對今年的困境,多數車企都紛紛下調了業績的預期。
例如長城汽車就把今年的銷量目標從此前的111萬輛下調至102萬輛,凈利潤從此前的47億元下調至40.5億元;而廣汽集團也把2020年銷量目標由原來的增長8%降至3%左右。
但值得慶幸的是,這兩家車企都並沒有降低員工薪酬。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公司將不會通過削減員工薪資度過難關。對於因人員問題導致的產能不足的問題,將在確保員工加班費的前提下,通過加班來完成。
看來,在抵禦像「新冠」疫情這種不可抗力所帶來的風險之時,傳統車企所展現出來的「免疫力」還是要高出造車新勢力一截。
不然正如最近被網友爆料「拖欠員工薪資」的長城華冠,眼看快要「黃」了。
有網友在微博報料稱,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拖欠員工薪資的情況,另外還使用員工信息進行貸款,但是實際貸款並沒有給員工發放工資。
可以預見,造車新勢力未來的生存難度也將越來越大。
畢竟去年累計交付了20565輛豪華電動車的蔚來,其凈虧損額也達到了114.13億元。雖然蔚來最近拿到了合肥市政府的100億元戰略投資,但其表示和合肥市的最終協議仍沒有簽署,而且財報顯示,蔚來持有的現金額已不足以提供未來12個月持續經營所需資金。
不過,蔚來創始人兼CEO李斌對公司的未來仍充滿信心。他表示,目前蔚來已經拿到5000多個訂單,產能恢復後,短期銷量不愁。
同時李斌還重申,蔚來有信心實現2020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轉正,當年底毛利率達到兩位數。
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看來充足的現金流才是其增強「免疫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