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市場依然缺乏改變預期的重大力量,在滯脹和央行有限度放水的正反面預期角力下,能維持震盪不悲觀格局,已經算不錯了。
市場重新回到了震盪格局。總體上,投資者情緒並沒有大的改觀,依舊是在思漲情緒與對市場信心不足之間糾結。
可以看到,此前兩天A股的有所表現,與近期央行放水動作頻頻直接相關。MLF和逆回購的利率在兩周內雙雙調降,而20日迎來LPR自設立以來,5年期以上LPR報價首次下降。
1年期LPR為4.15%,5年期以上LPR為4.80%,均較10月下降5個基點。值得注意的是5年期以上LPR同步1年期調降5個點。5年期LPR是房貸的定價基準,此次下行略超預期。我們理解一則是為保持1年期和5年期利差的穩定性,推動LPR機制快速成熟;二則可能為適度穩定融資收緊後的地產銷售端和土地市場,穩定經濟預期。若5年期LPR報價能帶動房貸利率小幅下行,房地產市場可能會進一步呈現韌性特徵。
接連的變相降息,顯然是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發揮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的體現。這讓市場對貨幣政策邊際寬鬆預期越來越趨一致。
但同時,央行在放水力度上的極度謹慎,並且明確表態拒絕大水漫灌、且放水也重在穩定實體經濟,因此給股市層面能夠帶來的正面預期催化作用,是相當有限的。
而且在貿易談判這個問題上,特朗普近期又有反覆無常搞么蛾子的趨勢,這無論是對大盤預期,還是相關的農業和稀土板塊,都是新的不確定性。
總之,個人以為,對短線市場還是謹慎為上,在交易策略上當然要繼續保持防守為主的思路,不能太急於進攻。板塊方面,受益於近期穩增長政策重心的推動,重心之一是關注與水利等有關的大基建(鋼鐵、水泥)。另外,在集成電路產業國家大基金二期,以及5G手機的推出進度超預期,且市場活躍資金對科技類題材均較為偏好的影響下,晶片及5G板塊或再機會。
尤其是基建提速的確定性非常高。除了政策的強調,資金準備方面,進入四季度以來,專項債發行總額僅370億元,提前下達部分尚未發行。不過,專家認為,明年專項債規模可能大增,在專項債資金投向基建比例提高的情況下,將有力提振基建投資增速,為基建燃起「加速度」。
另外,11月20日國常會確定擴大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以降低「虛高」藥價。要關注藥品集中採購會否催化醫藥板塊的短線新進攻機會。
一是擴大集中採購和使用藥品品種範圍,優先將原研藥與仿製藥價差較大的品種,及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基本藥物等納入集中採購,以帶量採購促進藥價實質性降低。構建藥品國家集中採購平台,依託省(區、市)建設全國統一開放採購市場。
二是確保集中採購藥品穩定供應和質量安全。建立中標生產企業應急儲備、庫存和產能報告制度,加強中標藥品抽檢,實行市場清退制度。建設藥品追溯系統,明年底前率先實現疫苗和國家集中採購使用藥品「一物一碼」,並可由公眾自主查驗。
三是制定實施國家用藥管理辦法。推動醫療機構首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和醫保目錄藥品。加強醫院藥事管理,依法查處不合理用藥行為。建立健全藥品價格常態化監管機制。在總體不增加患者負擔的前提下,穩妥有序試點探索醫療服務價格的優化。
四是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原則上對同一通用名相同劑型和規格的原研藥、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等實行相同的支付標準。探索更加高效的藥品貨款支付辦法。
這意味著下一階段醫改又會成為行業板塊的一個熱點,就看投資者的認可度有多高了。
總之,當前市場不缺結構機會,但指望指數有多大的上漲空間,還是不能期望太多。
當然,倒也不用擔心短中線還有多少跌的空間,市場目前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高的。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收盤,A股共有378家上市公司破凈(PB值小於1且為正值),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總量的10.14%——市場人士指出,破凈往往被市場視為一個具有較高安全邊際的財務指標,即便在市場卻外部利好時,市場本身的看跌性也會越來越強。而一旦外部政策有維穩的跡象(現在確實就有!),則市場就很容易預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