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患者把心裡的包袱放下

2020-04-07     生命時報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 李海潮

今天收到很多祝福,都是歡迎我們回京的,鬧了個烏龍,不過還是很高興。北京隊的戰友一部分已經完成任務,返回了北京,我們負責把剩下的病人接過來,安排後續的康復、轉院或出院工作,所以還要再堅持一些時間。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武漢戰役最後的戰場,既是攻堅戰,也是收尾戰。

再一次領教了武漢的天氣,短短一周時間,歷經了春夏秋冬。前一天還在護士站放著冰降溫,轉過天就風雨交加,溫度從25℃驟降到8℃。我們曾以為,新冠肺炎已經康復而基礎疾病較重的患者不好安排,但指揮部的協調能力很強,區里不少醫院被指定接收這些患者,他們基本都能克服困難把病人接過去。要知道,平時這些病人要住院都不太容易,特殊時期,大家都展現了責任感和擔當。

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無孔不入,很多擔憂被傳播且放大了。有些患者病情早已好轉,但核酸檢測結果就是忽陰忽陽,尤其是在出院後隔離期間核酸「復陽」的患者,更為焦慮。這種情況雖然為數不多,但因涉及疾病復發可能,以及帶來的傳染風險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病友們。查房時,大夫們需要一次又一次回答類似的問題。

面對患者的焦慮,只有充分交流,他們出院時才能在心裡真正放下包袱。整個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傾聽病友們的擔憂,這個過程可能很長,反覆檢查期間,他們的擔憂還會伴隨家人感染甚至離世的訴說。耐心聽完,明確他們的顧慮,然後逐一回答、解釋。「復陽」不意味著再感染,因為大家都已經產生了抗體,至少在這個流行周期內,病毒沒有大的變異,就可以一直起到保護作用。但核酸陽性需要警惕,在漫長的康復期內,體內是否還有活病毒,其數量是否會造成傳播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目前,武漢出院這麼多病人,還沒有明確報告有出院後「復陽」病人傳染給其他人的,況且出院後還有兩周的隔離,會進一步降低傳播的可能。當然,為了保險起見,即便隔離結束,也希望大家居家時注意適度防護和保持安全距離。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下,即便有活病毒,其傳播的可能性也被控制到無限接近於「0」。上述詳細的解釋工作,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稱為「健康教育」,也是醫生必須做到的。

緩解患者內心的焦慮或其他負面情緒,與肺炎本身的治療同樣重要。瘟疫之後,我們需要重建患者的身心健康,這是讓他們回歸正常生活的重要環節。熱愛生活並享受生活帶來的快樂,應該成為大家的共識。若非如此,我們無異於遭受了瘟疫的二次打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未來,無論在醫院、社區,還是別的地方,除了身體康復,我們還應該為心理康復做些力所能及且專業的事。而這些,往往容易被忽視。

我們這個民族的性格,從傳統上講,更傾向於克制、忍耐,很多時候不善於表達情感,也不太願意傾訴,我們缺少一些必要的環境或儀式,讓某些情緒合理地流露或宣洩出來。過於誇張或過於淡定,都沒有真情實感更能直擊人心,引發共鳴。同時,我們也的確缺少願意傾聽或有能力傾聽的人。面對一些情感或情緒的訴求,在沒有準備或者沒有受過必要培訓的情況下,我們常常反應不及,無法給予真正的安慰或紓解。我們的反應通常是,我能做些什麼具體事情幫你解決哪些具體的問題,或者籠統地鼓勵對方要堅強、要看淡、要放下。很多時候,這些無助於情況的改善。

很高興近期看到很多學校要開「勞動課」了,真是一個好主意,這意味著生活中最基本的行動和體驗正在成為教育有機的組成部分。我們的教育被某些高大上的知識和技能捆綁得太久了,大家都在狹窄的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前擠,為了追求速度,有人扔掉了欣賞,有人扔掉了善良,有人扔掉了公德意識,有人成了心理稚嫩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嬰……什麼時候,我們能夠致力於幫助孩子們成為具有真情實感、懂得珍惜和感恩、尊重勞動和勞動者的人,我們的社會就能前進一大步,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近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5B4VXEBrZ4kL1Viyu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