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的小巷,3塊錢的滷麵,卻封存著昆明30年的城市記憶

2019-04-23     昆明美食聯盟

300米長的老街、3元的滷麵、30年的記憶

對於吃貨而言

這樣深藏於小巷的美食

才能找到屬於這個城市的味道

對於懂吃的本地人來說,碗里放著的不僅僅是美食,而是這座城市文化最為濃縮的體現。

吃貨走街竄巷就為了齒間的一抹安逸,在昆明的城市裡,還有大量的小村分布,這裡有老昆明的縮影,更是吃貨的天堂。

300米的街道,潛藏著30年前的城市簡影

鳳凰村能被很多人記住,也是因為吃的緣故,鳳凰村裡的一條主街鳳凰巷,就是昆明市區為數不多的老舊城中村的一條小巷。前有僅剩下地名的「穿心古樓」,後位於「雙龍橋」的中間,緊靠北京路的一個城中村小巷。

鳳凰村曾經熱鬧非凡,曾經市民熙熙攘攘,卻沒能逃脫變成城中村的命運,如今只剩下300米的老街巷子,也許將來它會在城市改造中慢慢消失,僅剩下一點記憶……


從鳳凰巷低矮擁擠的建築抬頭看,縫隙里還可以看到天空的湛藍和飄浮的白雲,也能看見不遠的高樓大廈。

近在咫尺,尤像兩個世界。

鳳凰巷保存的部分老舊房子,樓與樓之間的距離特別擁擠,那麼近的距離,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

去年流行的復古風,這裡原版呈現,蜘蛛網狀的電線桿線密密麻麻,陳舊的紅磚牆盡收眼底。


如此零碎,又如此完整,他們老了,青春也離席了,但是那碗面還在。


除了常駐的昆明本地人外,還有為生活奔波的身影,在這一住就是1年、2年……

希望用自己的辛勤勞作,可以在昆明生根,有個屬於自己的家!

就在這條平凡巷子裡,用歷史的沉澱、味蕾的記憶,上演了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3塊錢的滷麵,保留著30年前的味蕾記憶

這裡除了城市氣息的濃縮,也有味道的記憶,更像是城市冰封的一個角落,保留著這個城市30年來不變的味道。

來堅守了30年平凡卻傳奇的丁記囟麵館覓食,享用昆明家常煮品小吃。

讓味道改變心情,從味道中求得快樂,並非食物入口,僅當裹腹之用。

說她平凡:藏於700米深巷,鋪面50平,12張桌子,30年只賣同款產品,沒有創新,只有傳承。

說她傳奇:30年每天堅持早上6點30分開門,賣到中午14點沽清,30年堅持不變的味道,30年堅持傳統的製作工藝,30年堅持不變的食材品質,30年堅持不變的餐具消毒方式……

這樣的堅持,不小心堅持了30年。

主理人是一對60歲的老夫妻,住在這家店後面的樓里,現有後人一起幫忙打理,堅持的還是那份初心,還是最初的味道。

流水化的工作,每天賣幾百碗米線和麵條,但是工作平台條理清晰,每個人都密切配合,就算排隊很長,但是等待的時間並不長。

30年的店,傳統的大眾飲食,賣的產品以米線、麵條、餌絲為主,簡單的東西越能看見匠心。

腸旺、燜肉、脆哨、雜醬、肉皮、血旺,用傳統的烹調方式製作。

旁邊有調料台,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增加韭菜、蔥花、醬油、醋、辣椒。溫馨提示:辣椒特別特辣,請適量。

美食妞親測,辣椒很辣,如果吃不了辣的,建議慎重,不要手抖。


加了肥腸的招牌滷麵

他們家的肥腸沒有怪味,用蔥油、花椒葉、蔥葉、花椒粉清洗,洗乾淨以後,用清水、花椒和辣子面一起煮,要煮三道。

肥腸全靠這些植物原料進行調味,最後拿醬來炒。滷汁濃郁,肥腸Q彈,肥腸控一定很愛吧,每次必加!

麵條有勁道,包裹著濃郁的滷汁水,和燜肉和肥腸拌勻後,下著麵條一起吃。

分量有大碗、小碗、小小碗三種選擇,在物價飛漲的今天,性價比很高。

麻辣血旺

麻辣血旺(俗稱:豬血)在哪都吃得到,但是丁記滷麵的血旺足以彰顯品質,成為另一道招牌。

不用豬血粉,而用真正豬血烹制,一口咬下,血旺口感略粗糙,有大大小小的氣孔,顏色偏深。

用大量的薑絲除腥味,味道也堅持了一貫的重口味——辣。

現在大部分餐廳用豬血粉進行烹制,居然在這家50㎡的小店裡吃到小時候的味道

30年可以改變樓宇的高低,事物也在不斷變化,但是改變不了記憶的味道。

中國人對食物的情感多半是懷舊,是童年的記憶味道。

無論時間腳步走多久走多遠,總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故鄉味道。

少兒時故鄉的滷麵香辣郁濃,口感細膩,大口咀嚼湯汁點點噬咽,讓盡舌根升騰,囟面下肚後產生委婉餘韻的滿足感。

踮腳回望,吃下一碗故鄉的囟面,便能夠隱約當懷感恩故鄉之情。

這是一家關於麵條的故事,有匠心、有傳承、有時光、有堅持、有傳奇,也有平凡……

卻是關於情感的故事,味覺的情感,沉澱的情感,匠心的情感,你我的情感。這味道是兒時的記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OcaD2wBmyVoG_1ZBXT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