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段永平:5大洞察4大建議6大人生觀

2020-02-26     真灼社


段永平投資領域的一切固有認知都在被刷新。拼多多的通道,不但讓他親密接觸了一級市場股權投資的規則,更讓他在陌生行業外徘徊不定時,正式邁出舒適區,真正牽手正值「青春」的網際網路。


邁出舒適區

我們今天不得不提段永平,雖然他早已主動淡出公眾視野,隱居江湖。


2019年沈南鵬誇他:「他一個人極度專注在幾隻股票或者幾個公司上,通過自己的先見認知在二級市場上賺取了極高的回報。」而高瓴張磊這個校友向人大捐贈3億人民幣(2017年)的6、7年前,他就和夫人一起,捐給人大3000萬美金。但這都不是這位「影子先生」再次受到關注的原因,真正讓大家再次驚嘆的,是這個60後大天使,重倉80年忘年交黃崢、用4年時間長出400億美金公司拼多多的門徒故事。


段永平當年絕對是時代的弄潮兒。他是文革後第一批大學生,27萬分之一錄取率考進了浙大無線電工程學系。他也曾被稱為「打工皇帝」,但「胸無大志」的他,在公司股改無望之時,毅然出走,同年成立步步高,借錢給員工推行員工持股,把自己70%的股權硬生生稀釋成17%;又在僅僅40歲、新婚不滿三年的黃金時刻,出走公司、飛去美國,過起種菜教子、看書下棋高爾夫的田園生活。


最可怕之處,在同齡人李書福、許家印、孫宏斌還奮鬥在一線,同批大學畢業生馮侖、熊曉鴿、徐小平還需考慮各種「融資」的時候,這位神秘的極致實用主義商人,卻成為「段氏帝國」棋盤後最終極的精神領袖。


但「阿段」並未厭倦江湖。和他喜歡高爾夫一樣,他只是選擇用另一種安靜的方式,繼續他的「段式章法」。他用一張62萬元美金的支票,換來美國的「投資門票」,OV手機的免費營銷,收穫巴老的投資真經,附贈加持了潛力股校友(2006年段永平赴約巴菲特午餐時,專門給26歲的黃崢留了個位子)。


這是多麼值的一筆投資!

段永平做企業時的三大法寶:產品性價比,地毯式營銷、員工激勵;

賦閒在家後,悟性頗高的阿段拿著秘籍,開始了他的新拼圖。「不做空、不借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做不懂的東西。」 偶像巴菲特的這句箴言他銘記於心。「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我看公司主要看兩個東西,生意模式和企業文化。」所以在早年投資時,他敢於投資出手的公司,大量挾持著 「段式章法」的秘密精髓:人、人性、消費者,以及巴老保守派的投資要義:「護城河」、價格、利潤、現金流。


2002年,了解丁磊了解遊戲的他在網易低谷期大量購入低於1美元股票,漲到40美元出手;2004年,市值150億的時候入手了後來漲到數千億的萬科;買美國GE是因為充分信任GE敢於「危機時公開認錯的文化」; 買茅台、以及2012年趕在巴菲特前帶領員工重倉 「競爭對手蘋果」,是因為及其看好他們優秀的商業模式。買又賣了特斯拉和阿里,是因為不看好他們的文化, 反思百度的失敗,是因為這筆交易是「投機」。

然而這一切漸漸變了。

當他早年談及亞馬遜,「Amazon?當然是長長的坡,但上面的雪不太厚啊,不然人家怎麼能堅持虧20年?」;而去年他卻改了口:「是的,我對Amazon的認識有些改變,確實覺得這個公司企業文化和生意模式都很厲害」。2018年,他正式入手,抄底之前「不大懂」的騰訊;談及組合里Facebook發行數字貨幣的信息時,他也一反保守,「這個東西目前還處在不明覺厲的階段,幾十年後大機率會是個厲害的東西。傳統銀行會是這個變化的一部分,很可能有的銀行會因此活得更好。」

「Facebook?微博?yy?陌陌?我看這些公司時偶爾會覺得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了。」

但這種哀傷沒有持續很久,一切因拼多多改變了。拼多多之後,段永平無法不審思,不得不重塑校準器。這無疑是活躍在二級市場的他,在一級市場上最意外的收穫。

2002年,在丁磊的介紹下,還在威斯康辛大學上學的黃錚便與段永平結緣,一起吃完巴菲特午餐不久,黃錚回國成立歐酷網,經營主要來源於段永平劃出的步步高的部分電商業務。

段永平曾很直白地表明,後來投資黃崢新創的拼多多,也只是因為投熟人。事實上,在投資之前,段永平從沒用過拼多多購物。甚至在2018年初,拼多多上市前,他對拼多多的評價也不高,「我對拼多多具體做什麼沒了解過,如果用戶滿意度這麼低那未來是沒啥前途的。」他一定也沒料到,拼多多憑藉他經典的農村包圍城市路徑,勢如破竹,一舉打破電商巨頭多年壟斷的格局,竟可以和淘寶、京東形成三足鼎立。400多億美金的市值,也讓黃錚成為2019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七大富豪。

石破天驚。

在他最熟悉的忘年交那裡,段永平投資領域的一切固有認知都在被刷新。拼多多的通道,不但讓他親密接觸了一級市場股權投資的規則,更讓他在陌生行業外徘徊不定時,正式邁出舒適區,真正牽手(應該還談不上「擁抱」)正值「青春」的網際網路。

胸無「大」志

阿段在2016年給浙大畢業生的講話中,解釋了自己的人生哲學—胸無大志。「「大」是好大喜功的大,所謂胸無大志,是說要腳踏實地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他始終保持古早神秘的行為方式,沒有宗教信仰,為人低調謹慎,但更有老成持重的精明。他總結自己的成功哲學,只有兩個字 「本分」。「段氏帝國」也好,「段氏門徒」也罷,OPPO陳明永、VIVO沈煒,步步高教育金志江,以及拼多多黃崢,他們身上,均有這套人生哲學的深刻烙印。


「本分」兩個字如此簡單,但又如此確切。它極大概括了段永平,以及與他一樣的改革開放成功企業家所背負的、巨大、真實、複雜的中國市場。


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拼多多,專注做好一個細分領域的產品,通過狂轟濫炸的廣告打開營銷商路,密集安排網點布局,農村包圍城市,段氏「套路」如出一轍,屢試不爽。

真實的世界裡,我們依舊貧乏,依舊「投機」,依舊是「烏合之眾」。下沉市場的成功路徑,除了讓「段氏帝國」收穫第一個上市公司,也更應讓我們認識到,中國有時是封閉的、沒有安全感的、缺乏自我與獨立意志的龐大航母,在深不可測的海面上,焦慮著彈藥補給,也不時地校準母港的方向。


可能這也是骨子裡信奉「自由」,喜歡美國生活環境和教育系統,不斷講真誠、不斷講原則、不斷講「安全感」、做教育慈善的段永平,早早隱去的原因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說黃錚這個標準的海歸名校、谷歌光環、高材生校友、連續創業者曾被段永平深深影響,今天,他同樣也讓阿段重新認識了當下的中國網際網路,以及近在他身旁的——股權投資。


「同為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用報紙包現金分紅的時代過去了;「綜藝節目千千萬,OV贊助占一半」,未上市的OPPO、VIVO、年收入合計有400億美金(2018年,段永平史丹福大學演講)。拼多多之後,「上市」,還會被提起嗎?阿段有沒有認識新的一級市場投資人?手握巨量現金、永遠愛金州勇士隊、「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同樣價錢下(買的)公司是不是上市並無區別」的他,會如何轉動羅盤,如何調整揮桿的姿勢?

我們沒有答案,只有等待。

人生理念

  • 5大投資洞察

1)打golf很像投資

打golf很像投資,需要排除干擾,集中,每一桿都和以前的任何一桿沒關係。你打到80桿以下就可能會明白很多的。

2)估值用於判斷下行的空間

我好像也沒真正用過計算器做估值。我總是認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於判斷下行的空間,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潤的來源,這也可能是價值投資里最難的東西。

3)關於衍生品

巴菲特反對的和他做的衍生品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很多人用衍生品就好像去賭場當賭客,希望能夠快點賺錢。巴菲特用衍生品就好像在澳門開賭場,長期而言是穩賺的。不是每個人開賭場都能賺錢,但會開的人就行。也許賭場的例子不一定合適,但道理確實一樣。

4)有些機會總要錯過,抓住對的

貸款和用margin,賺的時候快,賠的時候更快。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濕一回鞋就濕一輩子,為什麼要冒這個險呢?有些機會總是要錯過的,只要保證抓住的是對的,就足夠了。

5)合適的人與合格的人

合適是指文化匹配, 合格是指能力。價值觀不match的人,堅決不要。給公司製造麻煩的,往往是合格但不合適的人。一群合適的普通人在一起,同心合力也能幹大事。

中歐有個統計,世界500強的CEO中什麼樣的性格都有,而他們只有一個共性,就是integrity(誠實)。


  • 4大建議

1)給投資的建議

發現方向錯誤,止損

比如你去機場接人,在停車場交了一小時費用,但接的人提前來了,你是否要繼續把剩下的時間耗完才走?結論不言而喻。但涉及到企業決策時,很多人就會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在某件事情上已經投入了幾千萬,發現方向錯誤後為了救這些沉下去的成本還要堅持做下去,然後再投入幾千萬,其結果自然是慘敗。

看生意模式和企業文化

我看公司主要看兩個東西,生意模式和企業文化。這兩樣東西中任意一樣我不喜歡我就不會再繼續看下去,所以沒有懂不懂的問題,我不需要懂我沒興趣的公司。企業文化就是Mission、Vision和Core Values。「Mission」是為什麼成立;「Vision」是我們要去哪裡;「Core Values」是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事情是不對的。

2)給創業者的建議

敢為天下後

我不求快,我要先看清,才會介入。是的,前面有成功者,你研究出別人是怎麼成功的,便能借鑑,同時你還要考慮對方是否有缺點,在些基礎上改良,你的成功就是大機率事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固然可敬,第二個吃的人才算是聰明。

本分+平常心

我們所有的成功,都來自於「本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rational(理性),就是回到事物的本原,就是做對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對。Stop Doing List(不為清單),說的是做對的事情,但做對的事情,要落實在不做不對的事情上。


  • 6大人生觀&教育觀

1)Anti-social

我是anti-social的,社交很累,很費時間。泛泛的社交里朋友太少,看起來認識很多人,其實很難深入了解。有時間我更喜歡去打打球。我投資只是愛好,average(平均)能beat (打敗)S&P。我希望大家能夠高效率工作,同時還能好好生活,能多陪點家人孩子。

2)追求快樂人生

快樂人生才是最大的財富。我見過太多人因為有錢以後變得不快樂了,而我個人認為,如果一個有錢人因為錢而不快樂是很愚蠢的。

財務自由是不為錢做不想做的事情。

「對你來說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不同年齡答案是不同的。現在是家人、親情、友情。」

3)不要take it personal

青春期小孩會有反抗父母權威的傾向,非常正常。當小朋友說氣話的時候,最重要就是不要take it personal,他們只是想表達那個時刻的情緒,家長一如既往地愛他們就好。如果父母能從骨子裡放下權威,真正在各方面尊重孩子,也許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4)讓孩子做決策

我個人認為在選擇上主要還是讓小朋友自己做決策,讓他們學會什麼是對的、重要的事情,什麼是眼前的利益。家長對孩子的干涉經常有點太多了,而且多數都習慣在眼前利益里打轉轉。

我帶孩子,堅持儘量不對孩子說「NO」,除了大是大非,涉及邊界的事,其他的都讓孩子大膽地探索。

5)給他們安全感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是給他們安全感,所以需要很多高質量的陪伴,別的其實都沒那麼重要。有安全感的孩子會自己搞定的。教育方面,身教遠重要過言傳,說什麼不重要,關鍵看你怎麼做。


6)要無條件的愛

中國人容易有條件的愛,「你得了第一,爸爸很愛你啊」,這兩句話絕對不能放一起說。中國人也愛到處夸孩子得了第一,這容易給孩子壓力。孩子會想:我得第二你是不是就不愛我了?


公益事業

2005年,段永平夫婦在美國成立了家庭慈善基金Enlight Foundation,主要負責教育領域的慈善捐贈。2008年9月,他們又在中國註冊了心平公益基金,同樣用於教育。

段永平畢業於浙江大學,碩士就讀於人大,與高瓴資本張磊同為校友。

2006年,段永平向母校浙江大學捐贈數筆資金,捐贈總額為4000萬美元,其中1000萬美元來自丁磊,摺合人民幣超過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善款管理方面,段永平還設立了等額配比基金。該基金的運作模式為:凡有人在大學投入一筆錢,不管用於哪一方面,等額捐贈基金中就會抽出相同數量的錢,同時投入。這是段永平借鑑國外大學基金運行經驗,引入中國的一種新的慈善基金捐贈和管理機制。

同年,段永平向母校人民大學捐贈3000萬美元。

2011年,段永平為浙江大學和人大民大學的捐款總額達4.47億。

目前,段永平是中國累計向大學捐贈最多的企業家。


另外,有關最新的疫情,Oppo、Vivo分別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3000萬共同抗疫,同時組織工人協助口罩生產。

作者:Dear IIR 來源:微信公號機構投資者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9WsYXEBiuFnsJQVm4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