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易中天微信號
又有人編造我的言論了。
請看這個:
造謠截圖
這裡面的前半段是我的意思,後面就不是。什麼反哲學,反人性,反人類,反世界,簡直太過分了。
我什麼時候這樣批判過傳統文化?
但,
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傳統?
有沒有科學精神?
什麼是科學傳統?
什麼是科學精神?
卻是必須弄清楚的。
否則,便無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也打不贏貿易戰。
科學不等於技術
把科學等同於技術,含糊其辭地統稱為科技,是一大誤區。
科學與技術,有什麼根本區別?
技術一定是有用的。
比如冶煉技術,造船技術,航天技術。
科學則一定是超功利的。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
研究宇宙的起源,又有什麼用?
但這是科學。
科學研究成果也有轉化為應用技術的,不過那是另一回事。
所以,區別科學與技術,就看有用沒用。
同樣,看一個民族有沒有科學傳統,就看是否重視那些沒用的研究。
這樣看,可以得出結論:
我們民族在歷史上沒有科學傳統。
請注意:
第一,是歷史上。
第二,是沒有科學傳統,不是沒有科學。
科學和科學成就是有的。比如英國數學家霍納發現的高次方程數值求法,在南宋就被秦九韶發現了,可是有誰知道呢?
我們津津樂道的,是四大發明。
那可都是技術。
為什麼沒有科學傳統
因為太講實用了。
當然,學以致用並沒有錯。
但是,什麼都要學以致用,就錯了。
總要有人做一些沒用的事,才會有科學。
這些事能夠得到尊重,才會有科學傳統。
可惜,沒多少人這麼想。
就連求神拜佛,也是實用的。
比如求升官發財,求早生貴子。
結果,我們也沒有宗教傳統。
甚至就連藝術,也要有用。
比如寓教於樂,敦風化俗。
幸虧魏晉以後不再強調文藝為道德教化服務,這才有了唐詩宋詞和山水畫、花鳥畫等等。
科學精神,卻還是沒有。
什麼是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包括:
懷疑精神
批判精神
分析精神
實證精神
道理就不用多講了。
比如,不懷疑地心說,怎麼會有日心說?
那麼,這些精神我們有嗎?
起先是有的,比如屈原的《天問》。
何況,如果沒有懷疑,也不會有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
但是,獨尊儒術以後,沒有了。
為什麼呢?
因為儒家說:先王之道備矣。
備,就是完美無缺,應有盡有。
那還懷疑什麼?
能做的只有:傳道、授業、解惑。
解惑也不是因為先王之道有問題,而是自己的學習領會水平差。
如果自己的「惑」被解了呢?
朝聞道,夕死可矣。
批判、分析、實證,全都用不著。
結果又怎麼樣呢?
沒有批判,只有弘揚。
沒有分析,只有意會。
沒有實證,只有盲從。
科學精神徹底消失。
怎樣建立科學精神
首先,要提倡懷疑和批判。
哪怕那懷疑是可笑的。
比如杞人憂天。
實際上,杞人憂天一點都不可笑。在通過科學研究證明地球之外是真空之前,請問你又有什麼證據證明那天不會塌下來?
想當然而已。
懷疑,是探索的前提。
敢於探索,才有科學。
然後,要學會分析和實證。
這就一要講邏輯,二要講證據。
比如笛卡爾,是主張懷疑一切的。
但是,他發現有一件事不能懷疑。
那就是:我在懷疑。
懷疑「我在懷疑」,仍然還是「我在懷疑」。
所以,懷疑本身不可懷疑。
懷疑的是我,所以「我」也無可懷疑。
這就叫: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實際上是:我懷疑,所以我存在。
這是邏輯推理。
至於講證據,應該不用論證吧?
最後說一句:
不管貿易磨擦是否終止,中國科技都要自強,這就必須建立科學精神。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口號再響,調門再高,都屁用沒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