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火力有點旺,就連地球上最濕潤的地方也未能倖免——亞馬孫熱帶雨林,燃起了熊熊大火。
如果不是8月19日的一場黑煙,把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艷陽高照的午後熏成了夜晚,估計亞馬孫森林中的大火仍會以無人知曉的方式蔓延下去……
亞馬孫森林中火災的現場的照片 | 圖片來源:Joao Laet/AFP/Getty Images
好在,此後的兩天內,隨著「為亞馬孫祈福」發酵為推特上最熱門的話題標籤,一場地方性的火災,終於引起了巴西全國上下應有的重視。
之後CNN、BBC、《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迅速跟進報道,並通過媒體特有的話語技巧,成功讓這場火災走進全球讀者注意力的核心地帶:
「地球之肺」,從8月初到現在,一燒就是20多天,而且火勢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這可讓全地球的人都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8月22日,正在參加G7峰會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更是直接表示:「地球之肺-亞馬孫熱帶雨林正在著火,這是一個國際問題。」緊接著G7敲定了一項2200萬美元的「緊急救援資金」,表示願意幫助巴西滅火。
而本來就和馬克龍不對付的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卻直接表示拒絕西方國家提供的救援資金,兩國元首關於這場火災更是展開了激烈的隔空罵戰。
一方面是對整個地球環境和人類未來大局都會產生深遠影響的十萬火急的火情,另一方面是巴西和西方國家之間的政治博弈,更不用說其中還摻雜了兩國元首之間的個人情緒。
於是,一場簡單的火災就這樣變得無比錯綜複雜起來,讓我們這些小白看得一頭霧水。那麼今天,阿信就來為各位梳理一下,關於亞馬孫這場火災背後的一些關鍵知識點。
「破紀錄」大火真是燒了三個星期才被人類知曉嗎?
如題,這其實是大眾媒體為了吸引眼球的典型的標題黨表達方式。
如果要說得嚴謹又簡單,就一句話:亞馬孫森林步入21世紀以來幾乎天天都在起火,所以不存在什麼知不知道的問題,而且比較起來,今年這場火的火勢也不算特別大,另外各種表述中關於亞馬孫森林是「地球之肺」的美譽,是經不起科學論證的。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但是,阿信不得不說,這次的大火從新聞照片裡面看,確實就是很嚴重的。
關於亞馬孫雨林里發生的火災,其實每天都有數據更新。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Brazilia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INPE)的報告,年初至今,巴西已發生逾7.6萬起野火,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0%以上,其中大部分發生在亞馬孫雨林。
截止到8月22號,巴西境內的亞馬孫森林的著火點統計 | 圖片來源:BBC
只不過,聽到這個統計數據的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對此並不以為然,說了句:數據不是太可信,公眾對這件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再追究下去了。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
而在緊鄰這次的火災事件正式引爆全球輿論的7月份,關於巴西境內亞馬孫森林的破壞性行為,BBC就連續刊發了3篇報道提醒過,只不過大家認為,似乎是BBC在環境問題上對巴西政府苛責太過了。
而關於這場火災的規模,其實在21世紀的亞馬孫火災史上也並不是破紀錄的,真正的火災巔峰應該發生在2005年左右,今年的火災和當年的這些火災比起來,其實已經算是「小規模」的了。
圖片來源:BBC
(近9天,亞馬孫森林火災發生數的對比情況,黃色點表示前7天的總體情況,紅色點表示27至28日的情況,這樣看來其實今年的情況也許並沒有比之前壞到哪裡去。)
但之所以今年的火災會讓公眾如此關注的原因就在於,在環境保護、遏制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它卻似乎有種重回歷史「巔峰」的倒退趨勢。
而且有證據表明巴西政府似乎私下裡對這種開倒車的行為是默認的,這就讓人覺得十分不可理喻了。
2019年巴西亞馬孫森林火災的發生數比2013年翻了幾乎一倍 | 圖片來源:BBC
而如果我們再次翻看「正方辯友」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推特上所採用的論據,就更是對於當今政要們的「環保科學知識」難以給予100%的相信和支持了:
馬總統說到:亞馬孫森林是「地球之肺」,我們星球上20%的氧氣都是由這片森林生產的。
科學的事實卻是,亞馬孫雨林為我們產出的氧氣可能接近於0%,也就是說如果它燒沒了,我們並不會因為缺氧而憋死。
馬克龍說20%,可以說在一個問題上同時錯了兩次。一,亞馬遜每天產出的氧氣實際上是地球上所有活體生物光合作用產氧總量的6%;二,地球上絕大部分氧氣,並不是現在活著的生命造出來的。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會相互抵消,不會放出額外的氧氣。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這基本上是地球氧氣的唯一來源。假設一株植物不再繼續長大,那麼它給大氣的氧氣總貢獻也會維持定量。換言之,它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會相互抵消,不會固定更多碳,也不會放出額外的氧。
同樣道理,如果這樣一個亞馬孫憑空消失,並不會改變地球的大氣組成。你可以把它當好消息來看:火災燒掉的並不是真的「地球之肺」,一整塊完整健康的雨林並非區區大火可以毀滅。
所以,以馬克龍為首的西方國家雖然是出於好意對巴西的救火不力提出了一些「意見」,但背後所站的科學立場太不過硬,難怪巴西總統會立馬炸毛,火力全開地回懟。
亞馬孫森林著火,究竟意味著什麼?
如果像上面所說的這樣,那麼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這次的亞馬孫大火就不會對我們的地球產生負面影響了呢?當然不是!
亞馬孫雨林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雨林,大約60%位於巴西境內。這裡擁有數以百萬計的植物、動物和昆蟲物種,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固碳容器,一旦雨林燃燒消失殆盡,儲存在這片動植物體內的碳就會被釋放出來。
這裡,阿信又要重複一個曾經講到過的知識點:碳循環。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有水循環,同樣,地球上的碳也是處於生物圈、岩石圈、水圈以及大氣圈的循環之中的。
只要碳循環在一個環節受阻,那麼地球氣候就會發生變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如果因為動植物的減少或者岩石固化作用減少,就會持續在大氣中堆積,地球的溫室效應就會加劇。
一方面,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持續開發埋藏在地殼之中已經固化的碳——化石燃料,逆轉億萬年前的碳儲存,把久遠過去釋放入大氣里的氧收回來,重新變為二氧化碳。
另一方面,人類持續侵占森林,轉變為可供農業和商業開發的用地,生物圈對碳的固化作用也被大大削弱。
在這兩種情況的合力作用下,到現在,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如果人類再將地球上最大的一片熱帶雨林徹底燃燒殆盡,那麼溫室效應的劇烈程度將成倍顯現——但這些惡性後果,我們所有人都將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內慢慢領教。
一條蛇穿過已被烤焦的熱帶雨林 | 圖片來源:路透社
而真正能立馬感受到明顯變化的,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和亞馬孫息息相關的人。
廣闊的亞馬孫河流域有其自身的雨林水循環:流域蒸發的水汽非常多,形成了自己的雲以及「空氣流」,它們將水汽運送到巴西東南部,包括該國最大的兩個城市——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在經歷了2013—2014年以及2014—2015年兩個無雨的雨季之後,巴西主要水庫的水位都降至5%或更低。聖保羅的2200萬居民曾一度只剩能維持不到20天的用水量。樹木砍伐減少了植物蒸騰,從而切斷了雨水供應。
熱帶雨林中的水循環 |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Georgia
巴西國立亞馬孫研究所的諾布雷博士認為20%~25%是一個臨界點,如果砍伐面積高於這個數值,亞馬孫流域系統將會發生變化:「亞馬孫河流域東部、南部以及中部都會變為非森林生態系統。」
而現在,亞馬孫雨林已經消失了17%,也就是說人類現在只剩下3%的額度可供周轉了。
我們真正應該擔心的並不是這場大火是不是會把把整個亞馬孫燒沒。而是應該害怕:如果毀林和氣候變化持續下去,這個穩定循環被打破,那麼整個亞馬孫可能有一天會被推離舊的平衡。
一旦這種事情發生,那將是這個地球生態的頭等大事,比幾萬年前撒哈拉從草原變為沙漠更加嚴重,也將會是人類文明面對的最大一次滅絕。
在火災這件事上巴西做錯了什麼?
關於這次的亞馬孫大火,無論媒體如何報道、全世界如何關注,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我們現在依然不知道巴西火災到底嚴重到了何等程度,科學家們也很難根據這場火災評估出這場火災對我們地球生態和氣候帶來的具體影響。
但是從亞馬孫上空的一氧化碳濃度來看,我們也能一窺這次火災的整體狀況
並且自21世紀以來,亞馬孫雨林幾乎每天都在起火,所以很難知道什麼時候它是「正常」的,什麼時候它變成了真正的麻煩。
亞馬孫每年都有幾萬起火災,你可以說這是「正常」,但這絕不是"自然"。絕大部分的火不是生態系統的正常組成部分,而是毀林開荒刀耕火種的最後一步。
亞馬孫雨林中毀林開荒的現場 |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生活在雨林附近的農場主砍倒大樹,等待它失水幹掉,然後放火燒掉木頭和剩下的植被,這樣既創造出可耕土,又可趕走或殺死原住民。
被破壞的林地,日後也更容易因為其他意外發生火災。現在燒起來的部分,也正是對應著森林覆蓋率較低、毀林開荒較嚴重的部分。
你也可以意識到它背後真正的壞消息:這麼大的火,意味著有這麼大片的雨林已經失去原本的生態功能,無法維持自己的環境穩定。這塊肺在火災之前,已經死掉了。
當地消防部門8月20日提供的航拍照片
但問題是,既然這些問題在巴西如此家常便飯,為什麼偏偏在今年,全世界突然把把注意力和矛頭都指向了巴西,特別是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呢?
這就要從巴西國內的經濟狀況開始說起了,實際上自2014年之後巴西經濟便陷入了衰退之中,新任總統博索納羅是在農業企業和小農群體支持下上台的,在競選和執政之初,他就一直公開主張加大對亞馬孫地區的開發,以擴大發展國家農牧業的面積,從而放鬆了對森林地區的管理和控制。
總統先生曾在2012年因在保護區捕魚而被罰款,但他沒有付這個錢。競選時他已宣告亞馬孫未來的命運——他支持削弱對亞馬孫的保護,把更多的土地開放給農業企業、礦業、伐木業和建築業。
新總統竭力主張開發土地,大火燒去部分森林猶如「天助我也」,故而在巴西國內有人認為「多起火源都為人為製造」,至少是故意放縱的結果。
亞馬孫火災為世界所知之後,博爾索納羅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了提出問題的人——解僱了巴西航天局局長。因為航天局提供了關於亞馬孫森林被砍伐的數據,而他認為這些數據並不真實。他甚至公開說,亞馬孫火災,有可能是環保組織為了讓巴西政府難堪才放的火。
巴西政府派出軍隊滅火 | 圖片來源:巴西國防部
在大火引起國際關注之後,巴西政府才迫於壓力,開始派出軍隊滅火,事實表明,之前連月的大火,不是巴西沒有能力滅火,而是不願意滅火。
面對七國集團的援助,巴西總統甚至搬出了「21世紀的殖民主義思維」,「是對巴西內政的干涉」、「對主權的侵犯」這樣的字眼進行搪塞,政治角力的背後暗含的是巴西對於自己經濟發展方式的選擇。
巴西在2018年出口了創紀錄的8330萬噸農作物,比2017年增長了22.2%。巴西是美國大豆的最大供應商,但對中國的出口總量最大,巴西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去年猛增了近30%。
國際經濟環境又是怎樣的呢?近年來,國際市場上對於牛肉、大豆等資源的消費持續走高,不僅僅人類自己消費,用於寵物食品製造的肉食品也持續走高。
巴西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的大豆出口量已經是2000年的四倍,同時牛肉的需求也在增長。彭博社報道稱,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巴西中部的農場和南部的土地被替換成大豆農田,牧場主們則需要向北砍伐森林,以換取土地養殖牲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我們每個人出於提升生活飲食品質的需求,才導致了遠在萬里之外的這次亞馬孫大火所帶來的輿論危機。
人類是地理上的暴飲暴食者。指導人類在其獨一無二的進化道路上前進(能讓無尾猿建設城市)的這種才能,也讓我們有能力去洗劫我們的生命系統。
我們無法重獲「天然的」地球。數百年來,我們都在擾亂世界的碳、氮和水循環。10000年前,人和家畜可能僅占哺乳動物生物量的0.1%。今天,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了90%左右。我們正處於「人類世」(Anthropocene)。
好消息是,關於氣候變化的成因,人們達成了空前一致的共識。我們已經開始從地理和系統性的全球性視角開始思考地球上每一處變化將會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是地理的聯結,讓我們得以享受到現在的生活。
壞消息是,氣候變化不像汽車那麼容易停下來。即便我們今天停止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這個討厭的東西還會在大氣中繼續存在。
美國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科學系教授大衛·阿徹曾做出估算——如果我們今天停止排放,從現在開始的1000年內大氣仍然會受到17%~33%的化石燃料碳污染,要將這個數值降低到10%~15%,要花費10000年的時間。二氧化碳的影響時間的確很長:100000年後,7%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仍將持續存在。
參考資料:
[1].圖解|大火燒了亞馬孫半個月,但這個地區可能早就傷痕累累了,澎湃新聞.
[2].關於亞馬孫森林大火,你該知道的一些真相,金鐘,人物.
[3].Amid Outrage Over Rainforest Fires, Many in the Amazon Remain Defiant,New York Times.
[4].Amazon rainforest fires: Ten readers' questions answered,BBC.
[5].Ent_evo的微博.
[6].亞馬孫大火:雨林不會被燒光,但會因火而死,Ent,果殼.
[7].http://www.yadvindermalhi.org/blog/does-the-amazon-provide-20-of-our-oxy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