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耳機入門者看了極度舒適;專業耳機發燒友,看了……(應該是看不下去了)
還記得曾經那個在某東,某貓,某寶上瀏覽耳機類目,看得眼花繚亂的自己嗎?是不是覺得除了外觀好看不好看之外,那些個參數、專業術語等都是看得雲里霧裡。
所以,究竟哪個是好,那個不好,咱們不知道,咱們也不敢問呀~
為了打破這種尷尬局面,小編特意使出十八般武藝,搜集整理了一堆耳機、音響科普知識,幫助入門者更好地去挑選。
阻抗
阻抗,是耳機參數中最常見的,廣泛存在於有線耳機與藍牙耳機之間。
它的大小是線圈直流電阻與線圈的阻抗之和:Z=(R2+ω2L2)1/2。(來源百度百科,非理科生表示看不懂,那就先忽略)
初中的物理知識告訴我們:I=U/R,P=U*I。
以前我們所用的隨身聽的供電電壓(電池)一般3~4.5V,根據上述兩條公式,電壓不變的情況下,當然電流越大,得到的功率也越大,因此聲音也越大。怎樣使電流增大?那就是使用低阻耳機。也就是說,電阻越小,聲音越大。
那麼在實際上,耳機電阻是不是越小越好呢?
其實不盡其然。電阻越小,電流越大,長時間強電流反而會造成耳機元器件損失。因此,千萬不要天真地以為阻抗越小,就越好,還要再參考一個參數:靈敏度
靈敏度
它是施加於耳機上1mW的電功率時,耳機所產生的藕合於仿真耳(假人頭)中的聲壓級,1mW的功率是以頻率1000Hz時耳機的標準阻抗為依據計算的。靈敏度的單位是dB/mW,另一個不常用的是dB/Vrms,即1Vrms電壓施於耳機時所產生的聲壓級。
靈敏度高意味著達到一定的聲壓級所需功率要小,現在動圈式耳機的靈敏度一般都在90dB/mW以上,如果是為隨身聽選耳機,靈敏度最好在100dB/mW左右或更高。
這個參數最直觀的表現在於:兩副耳機,阻抗均為32Ω,一副靈敏度為120dB,一副靈敏度為100dB,靈敏度為120的所發出的聲音越大。
頻率響應範圍
靈敏度在不同的頻率有不同的數值,這就是頻率響應,將靈敏度對頻率的依賴關係用曲線表示出來,便稱為頻率響應曲線。
人的聽覺範圍是20Hz-20000Hz,超出這個範圍的聲音絕大多數人是聽不到的,耳機能夠重放的頻帶是相當寬的,優秀的耳機已經可以達到5Hz-40000Hz。一般耳機給出的頻率響應其不平坦度為正負10dB,專業耳機和某些高檔耳機給出的頻率響應的不平坦度為正負3dB,這就造成了許多中低檔耳機頻響驚人,高檔耳機頻響平平的現象。
一隻頻率響應曲線真正平直的耳機它的聲音不會好,因為在聲音進入耳道之前已經與頭部發生了作用產生了峰和谷,所以在耳機設計時常常採用均衡的辦法,使耳朵所接收到的頻率響應曲線是比較平坦的。
小編則認為這是在挑選耳機時最沒用的一個參數,因為首先人耳的聽力範圍有限,超過20Hz-20000Hz的範圍人類是聽不到的,上了年紀的部分燒友甚至聽不到17000Hz以上的部分。再者很多廠家在展示曲線的時候都不寫參照坐標,最後只要耳機的單元確定了以後,不論怎麼調音,曲線基本都是固定的。而不同的人工耳,由於採用的技術不同,最終產生的曲線也會有區別。所以說耳機的好壞根據頻響曲線來決定是非常不嚴謹的。
音色
又稱音品,聲音的基本屬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大部分樂器表現不偏不倚是一個好的高保真耳機所必備的。不同的耳機表現同一樣樂器時會有不同的音色,即使是監聽耳機也不例外,這是由發音單元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有些耳機能讓人把小提琴能聽成二胡,這顯然是不合格的。我們可以接受耳機適當的染色但不能讓耳機系統把歌曲本來的聲音改變,否則與我們追求的HIFI高保真就是背道而馳。
音染
例如對著一個罐子講話得到的那種聲音就是典型的音染。所有的耳機都會帶有音染,只是強弱之分,音染通常比較容易受到振膜和腔體材質的影響,嚴重的音染會改變音色。
動態
允許記錄最大信息與最小信息的比值。這是初燒比較難理解和體會的一個指標。很多初燒會說歌曲聽起來比較平,如果不是說聲場平面,那麼一般就是指動態不夠。動態是賦予歌曲感染力的必備要素之一。動態不足的時候,低頻無力,高頻缺乏形體感。
瞬態響應
器材對音樂中突發信號的跟隨能力。瞬態響應好的器材應當是信號一來就立即響應,信號一停就嘎然而止,決不拖泥帶水。這裡特別注意,瞬態好但不等同於砍泛音。頂級的器材都應具備重放出樂器原本的泛音的能力。琴箱的共振,低頻的殘響,這些都是歌曲本身所帶有的。很多監聽器材通過砍掉這些泛音來達到精準的瞬態響應,但作為錄音監聽工作用途這是可以的,作為欣賞回放音樂的器材來說會破壞音樂本身的美感。
信噪比
又稱為訊噪比,信號的有用成分與雜音的強弱對比,常常用分貝數表示。設備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產生的雜音越少。信噪比越高,音樂給人的感覺越純凈。即所謂的背景夠黑。老燒常說的舞台感,幕布感就是基於這個參數來的。信噪比不足的時候這些東西都很難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