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6日,家住鳳縣雙石鋪鎮十里店村65歲的村民姚來運望著陰沉的天空,著急地來回踱步。「天氣預報說這兩天有雪,可是遲遲不見雪的蹤影。趕緊下一場大雪吧,好讓我那些『麻蛋蛋』明年有個好產量。」姚來運說。
老姚所說的「麻蛋蛋」,是鳳縣「大紅袍」花椒,又稱「鳳椒」。在當地群眾眼中,這些火紅的花椒可是名副其實的「寶貝疙瘩」,不僅映紅了老百姓的好日子,更是助力脫貧攻堅的大產業。
小花椒成為百姓致富新希望
8月初,是鳳縣「大紅袍」花椒上市的季節。椒農將成袋的花椒運往市場銷售,滿載花椒的三輪車剛開進來,就被客商和遊客圍得水泄不通。
「中國花椒看鳳縣,鳳縣花椒看十里店。」雙石鋪鎮十里店村被當地人認為是鳳縣花椒種植核心區。全村240多戶村民栽植花椒樹2450多畝,占全村耕地的85%以上。
「我家種了6畝多花椒,去年產量喜人,收購價高。干椒收購價每公斤140元,零售價每公斤160元,光這一項產業,純收入就有5萬餘元。」想起幾個月前自家花椒被搶購一空的火爆場面,姚來運連眼角的皺紋里都藏著笑意。
和姚來運一樣,56歲的椒農簡九成去年也迎來了大豐收,30畝的花椒園產出近3000公斤的干椒。「千萬不要小看這花椒,它可是我們的『搖錢樹』!」老簡激動地說,「這幾年花椒價格還可以,我每年少說也有近20萬元的純收入,不僅蓋了新房,還在縣城買了商品房,給兒子買了輛車跑運輸。」
不僅椒農受益,收購花椒的客商也賺個盆滿缽滿。鳳縣鼎宇農林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花椒收購和加工的企業。總經理趙俊芳告訴記者,今年公司收購了15萬餘公斤干椒,分銷之後,光是依靠差價,就美美賺了一筆。
「今年花椒產量高、品質好,根本不愁賣。尤其是8月初剛上市的那幾天,全縣干椒日均銷售量達1萬公斤,鮮花椒日均銷售量突破5萬公斤。」說起花椒,鳳縣梅花瓣鳳椒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寶平高興得合不攏嘴。
伴隨著市場的火爆,鳳縣「大紅袍」花椒火到了全國各地。小小的花椒成為百姓致富增收的新希望。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讓這個地處秦嶺腹地的山區小縣連續9年躋身我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
好思路促進一二三產相融合
賞椒園美景、摘火紅鳳椒、嘗香麻椒宴、享採摘趣味……2019年7月13日,以「走進鳳縣品椒香藏身十里享紅袍」為主題的鳳縣鳳椒農業公園開園暨鳳椒採摘體驗季活動,在十里店村花椒主題公園啟動,吸引大量遊客慕名前來。
鳳縣花椒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特別是帶有「雙耳」的大紅袍花椒更是全國聞名,堪稱花椒中的極品。雙石鋪鎮是鳳縣發展花椒產業的重點區域。2018年以來,該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基調,依託十里店村資源優勢,投資1.8億元建設鳳椒農業公園,旨在進一步擴大鳳椒產業的品牌影響力,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發展。
目前,鳳椒農業公園建成鳳椒主題文化展示廳、科學種植示範園、鳳椒連片觀光園、萬畝鳳椒瞭望台等「六大板塊」,以及花椒幼苗培育基地、花椒採摘包裝基地、花椒油生產銷售基地、花椒宴開發品鑑基地等「六大基地」,規模效益、帶動效益初步形成,群眾發展鳳椒產業的熱情持續高漲。
「建設鳳椒農業公園是個好思路,進一步提升了鳳縣花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重要的是,我們農民是直接受益者。」姚來運說。
十里店村以鳳椒農業公園建設為契機,把農業產業、鳳椒產品加工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作為脫貧攻堅成效鞏固和鄉村振興的主抓手,不斷挖掘鄉村旅遊資源,開發特色項目,做優做亮鳳椒產品,做細做實鳳椒文化,在第三產業中持續發力。
十里店村黨支部書記柳生權告訴記者,為了使鳳椒產業發展再上新台階、一二三產融合深入推進,接下來會在鳳椒農業公園的基礎上創建中國農業公園;以中國農業公園創建凝聚發展新動能,真正做到產業旺起來、鄉村美起來、集體經濟強起來。
高科技助力產業發展上台階
作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鳳縣「大紅袍」花椒早已聲名遠揚。然而,每年3月底至4月中旬突如其來的霜凍,常常造成部分區域花椒嫩芽枯死、嫩枝幹枯。「有收無收靠天,收多收少靠人」曾是鳳縣花椒產業的真實現狀。僅2010年到2014年,有兩年全縣花椒幾乎絕收,極大地影響了群眾發展花椒產業的信心。
如何為椒農提供準確可靠的氣候信息,突破產業發展瓶頸?鳳縣氣象局局長楊文平表示,要想做好花椒服務,必須要了解這個「麻蛋蛋」的脾氣和喜好。為此,楊文平在鳳縣花椒試驗站安裝了全縣首個特色農業小氣候觀測系統,並建議政府成立了人工影響天氣機構和隊伍。「有了這些『眼睛、耳朵和手』,才能獲得科學防禦災害的依據和支撐,才能確保花椒不受霜凍影響。」楊文平說。
現在,每年初春,當嫩黃的椒芽剛剛冒出「小腦袋」的時候,鳳縣氣象局的花椒防霜凍氣象保障服務就提前啟動。《花椒防霜凍氣象服務專報》通過鳳縣電子政務網、微博、微信、大喇叭等多種方式傳到鎮村幹部和氣象信息員的手中。
「如果有霜凍,我們會提前得到通知,在噴洒防凍液的同時,啟動花椒防霜機進行增溫除霜,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了。」簡九成是鳳椒科學管護的直接受益者。
2018年12月,鳳縣大紅袍花椒成為我省第一批獲得「國家氣候標誌」認證的優質農產品品牌。2019年3月,鳳縣氣象局在鳳椒農業公園實現氣象要素自動化觀測,與建成的花椒防霜機形成接軌服務,進一步提高監測預報預警質量,為鳳縣花椒特色產業增產增收提供準確翔實的氣象服務。
「從2003年的1300萬株到現在的4500萬株,鳳縣花椒總產值從1200萬元增加到5.6億元,農民人均花椒收入從120元增加到7300元。」鳳縣原花椒果業管理局局長楊維智表示,鳳縣花椒產業逐步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台階。 (本報記者 賴雅芬 文/圖)
手記 鳳椒產業經濟社會效益顯現
鳳縣「大紅袍」花椒色澤鮮紅、粒大、肉厚、麻味悠久、清香濃郁,既是優質的調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藥材。
近年來,鳳縣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花椒作為農業特色主導產業來抓,多措並舉推進花椒產業發展,蓄積產業發展後勁。全縣相繼建成國家級農業(花椒)標準化示範區1個、省級花椒無公害示範區1個、市級花椒現代科技示範園3個。
為了做大做強花椒產業,鳳縣對群眾種植花椒苗木實行財政補貼,並把花椒農機具購置納入補貼範圍。鳳縣每年針對各鎮不同區域和特點,聯繫專家教授開展花椒管理科技培訓,保證了椒農對花椒科學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能的全面掌握。同時積極實施花椒霜凍保險,對全縣花椒進行防霜凍保險補貼,有效降低了椒農在自然災害面前的經濟損失。
為了順應市場發展趨勢,鳳縣先後引進了陝西雨潤椒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陝西鼎昌農業生態開發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建立了花椒芽菜研發中心,構建加工銷售市場平台,使鳳椒逐步走向品牌化、多元化的發展之路。
經過一系列舉措,鳳縣花椒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依靠種植花椒,群眾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賴雅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