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寶雞訊(劉濤 記者 董毅)2月18日18時,鳳縣平木鎮劉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柴文學整理完數據,放下手頭的工作,開著自己私家車改裝成的流動宣傳車,直奔位於村口的疫情防控檢查點。
臨時搭建的檢查關口很簡單,一個帳篷、一根欄杆,帳篷里就是一張桌子、一張簡易行軍床,一個火爐,還有一個電暖器,桌上擺放著登記表、溫度計等物品。
「沒有什麼事吧?」柴文學一番詢問後,在得到值班人員肯定的答覆後,他就催促著值班人員趕緊回去歇著,自己就「上崗」了。劉家莊村的村口緊鄰國道,過往車輛多、疫情防控任務重。進了村,一條長達7公里的溝道里,住了261戶村民。守住村口,也就防住了疫情的外輸內散。
正月初二,接到縣、鎮兩級疫情防控命令後,柴文學第一時間召開村「兩委」成員會議,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研究制定村級預案。在村「兩委」成員、各組組長挨家挨戶開展摸排登記工作的同時,他又率隊封閉了村裡群眾出村的唯一路口,設置了防控檢查點,嚴密監測進出人員。
「我們值守點是24小時輪流值班制,可是村裡的常設幹部只有4名,他們還有宣傳、摸排、消毒等其他工作。」柴文學告訴記者,值守的人手確實緊張,可是為了做到24小時無縫隙監管值守,村裡又吸納了18名黨員和志願者,按照每天兩個班次、每班兩個人輪換。
天色漸暗,柴文學輕車熟路的從值守帳篷里的鋼絲床下拉出了一個紙箱,取出了一桶方便麵,倒上熱水。「現在的條件好多了,鎮上給我們配備了帳篷、火爐、電暖器,能喝上熱水,也不受凍了。」
說話間,帳篷外面傳來了摩托車駛來的聲音,柴文學連忙走出帳篷,一看是本村的群眾,摩托車後面帶的是玉米種子,他例行程序的詢問了一下基本情況,然後一邊登記信息,一邊叮囑著,「特殊時期,儘量少出門、少扎堆。非得要出門辦事,必須戴口罩,腿跑快點,少在外面磨蹭……」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劉家莊村對返鄉人員進行持續拉網式排查,詳細登記造冊,累計排查春節前後返鄉人員130人,其中有20名群眾屬於居家隔離觀察對象。村裡給他們發放了隔離告知書和連心卡,明確鎮村幫扶幹部、醫護人員和居家隔離群眾的聯繫電話,協調村醫對返鄉人員每天進行體溫健康檢測,全力做好居家隔離對象的生活物資保障、心理疏導等工作。
「晚上值班雖然辛苦點,可是與那些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比起來,這點辛苦真不算啥。」入夜的山鄉寒氣依然刺骨,柴文學堅定地說,「我們身後就是1007名父老鄉親,因此絕不能讓疫情過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