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訓特刊 | 看!這些新戰友居然在秀「家庭不動產」

2019-10-26     雲南武警

家,是社會的細胞,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一個家庭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輩對後代子孫的希望與鞭策,更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近日,新兵某中隊精心籌劃組織「找家珍、厚家底、樹家風」教育配套活動。以「講講真故事、寫寫心裡話、評評好家風」的方式號召官兵傳承「家訓家風」、培育優良作風。

在家風家訓交流會上,指導員鼓勵同志們講講自己的家風家訓,官兵們都娓娓而談:

每到休息日就鑽進圖書閱覽室的四川瀘州新兵閻進說:「『要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我的家風是一種『書香』家風:我的外公喜歡讀書,到現在每天都能堅持看報紙、讀好文章,我的母親也喜歡讀書,還經常和我們分享她的讀書心得,我也喜歡讀書,尤其是歷史書,課餘時間不看幾頁都憋得慌,畢竟『讀史使人明智』嘛。」

圖為汗水洗盡芳華

「我們家的家風應該是腳踏實地吧」陝西寶雞的李鑫說到:「父親小時候教我念過一副對聯:『吃苦是良圖,作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偷閒非善策,說閒話,好閒遊,貪閒樂,閒人就是廢人』,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在體會這是什麼意思,來到部隊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就是要踏踏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我一定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用心對待每一個人,用踏實、勤懇換取幸福。」

圖為搞一次訓練

「我也說不上來家風具體是個啥,但是我記得父親曾教導我要懂得感恩,要常懷感恩之心、知恩圖報,對別人的幫助要心存感激,自己也要多給身邊的人幫助和鼓勵。來到部隊後我有更深的體會了,排長、班長對我們無微不至地悉心教導、身邊戰友的真心幫助和真切關懷······這些都是為了我們更好的成長,是不求回報的,我會努力訓練、認真做事,把這種『溫暖的力量』傳遞下去」河南周口的新兵劉浩的發言贏得陣陣掌聲。

圖為登一次舞台

「我我我!我也要講一講!」江蘇江陰的孫鈴鳴激動地站了起來「我的家風就是精忠報國!」話剛出口引得哄堂大笑,「你們別笑!我們家算上我已經是三代從軍了!我的爺爺、爸爸都是優秀的中國軍人,從小他們就教育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雖是和平年代仍需要有人『負重前行』來換取『歲月靜好』,這也是我選擇參軍的原因,我也想像他們一樣為國為民盡一份力,我也要把這種家風傳承下去!」聽完他的發言,全場更是掌聲雷動,久久不能平息。

圖為讀一次軍報

指導員楊林鍵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習主席說:『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對於我們中隊這個家來說,家風就是一個中隊的作風風氣,就是中隊官兵的日常養成。它,像水一樣無形,像樹一樣有根,人人能感受,人人能傳播,人人學影響。好家風就是營房雖舊,但越住越新;營區不大,但越住越整潔;好家風就是一點一滴見精神,一草一木有文章;好家風就是角角落落有人管,分內分外都盡心。好家風就是風清氣正的好環境,就是人人向上的好風氣。家風最能體現一個中隊的精氣神,也最能檢驗一個中隊的真功夫。」

一場交流會,讓官兵細數「家珍」道出了赤子之心、進取之心、感恩之心,更是以好的家風為「鏡」來端正作風、厚實「家底」,好的家風延伸到軍營,就會形成一種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集體中的每一個人都自覺去遵循,戰鬥力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應運而生。

圖為寫一封家書

新兵彭博拿著剛寫好的家信到隊部蓋郵戳「這次活動讓我品讀了許多優秀的家風,我把來到部隊後的點點滴滴都寫在了信里,想讓家人看到我已經長大了,一定能成為優秀的武警戰士,報效國家,獻身使命!」

監 制:馮貴富

總 編:陳仕祖 余仕勇 朱 強

主 編:歐陽林 盧文高

編 輯:張 偉 李定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雲南武警

愛邊疆愛民族

不怕苦不怕死

敢擔當敢作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gHPCm4BMH2_cNUgSd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