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口令:突刺,刺!」
「殺!」
初秋時節,七月流火。在武警文山支隊教導隊校武場上,由一百名官兵組成的刺殺方陣正在進行最後一次「八一」軍營開放日彙報表演彩排。方陣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伴隨著每一次完成動作之時匯聚一齊奔涌而出的殺喊聲,其怒髮衝冠之勢,勢如破竹,如雷貫耳。
帶方陣如同帶兵。常言道,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熊者,謂帶勇不當。這一刺殺方陣的指揮員,是一位身材精瘦皮膚黝黑面色凜冽的四級警士長——張志強。
入伍至今,這位80後老班長,曾先後榮立三等功2次,5次被評為優秀士兵,2次被評為優秀士官,1次被評為訓練能手,2次被評為執勤能手。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被總隊評為優秀教練員。細數張志強的榮譽牆,不由得想起他的軍旅格言——「幹才有底氣,乾了就有辦法。」
厚積薄發,迎難而上。這是對張志強13年來軍旅生活的一個簡要概括。
下面,我們通過四個字,來了解這位老武警。
「常」
從2014年第一次代表支隊參加總隊教練員集訓開始,就註定了這位被戰士們稱為「來者不善」的老班長張志強往後的工作狀態。
他常年在外,連續六年擔任教導隊集訓輪訓分隊主要科目負責人。帶新訓骨幹,帶新兵,帶預提指揮士官集訓,帶勤訓輪換主要科目訓練教學,帶應急班排比武考核組織實施,這些已經是他習以為常的家常便飯。
所謂「來者不善」,是指他潛心鑽研教學任務和負有強烈責任感的工作狀態。
當年,第一次參加總隊軍事教練員集訓的他,沒有從事軍事教練員甚至參加總隊集訓的經歷,毫無諸如電腦操作、多媒體教學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基礎,初來乍到的他只有一臉的迷茫和困惑。然而,最後他硬是在總隊集訓比武賽場上摘得了戰術科目第二名的獎牌。
「任」
肩負重擔,任重道遠。在常人看來,能力越大,扛的事情和責任就越大。相反,張志強一開始就表現平平。他的能力素質恰好就是被「擔子」一次次給壓出來的。
「組織交給我的任務,領導安排下來的工作,我只知道不能說不,要利利索索地抓好落實。」張志強接著補充說道,「我在能力方面,也沒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或者說得很突出那種,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而已。」
平淡無奇之人,波瀾不驚之時,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之處,其結果便是這個人的成長進步。
「理」
帶兵有理,管理有法。作為老武警,長期擔任班長和教練員角色的他很會理那些兵的雜七雜八。兵不得不對他心懷敬畏之心,管理上經常是一套組合拳下來就能達到其欲樹立正規秩序之目的,幾近是招招得法。
「搞得好,那你就有道理;整不好,什麼也別想。」在一次組織障礙訓練,張志強採用了「打七寸」的方法,對矇混過關者和畏難不前者,有針對性地提要求和標準,最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訓者再也沒有了訓練場上的慵懶之氣。
「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張志強會來事的一面。帶兵,特別是每年在帶預提指揮士官集訓,他都會留心關照那些會來事的兵。因為,在他眼裡,會來事不是來貓膩的事,而是會留心積累處理事情完成工作的習慣。
「培養好的習慣,才能不斷增長你們自己的指揮管理能力。」在一次講評新晉士官該怎麼抓好基層管理這項工作時,張志強著重點明了從上等兵到士官要走的這一轉變之路。
對於兵,他能夠合理給任務,敢於壓擔子,善於觀察和指出工作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實幹才是最好的辦法和途徑。沒有實幹精神,沒有扎紮實實的工作作風,沒有一乾乾到底的決心行動,最終結果只會是一事無成。
四級警士長張志強的經歷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人活著,就是干!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出路。(西疇精神)
監 制:馮貴富
總 編:陳仕祖 余仕勇 朱 強
主 編:歐陽林 盧文高
編 輯:張 偉 李定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雲南武警
愛邊疆愛民族
不怕苦不怕死
敢擔當敢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