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鑒歷史,通脹剋星沃爾克這一生

2019-12-23     水皮雜談

財富八卦,八卦財富,財富人物,我們今天關注前美聯儲主席—沃爾克。

看人一生,如觀一史。

保羅•沃爾克,不久前去世了。這位92歲的前美聯儲主席,先後曾被六位總統委以重任,多數草草收場,推動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經歷過美元危機、20世紀70年代滯脹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三次危機。

他曾被認為是「瘋子」「賭徒」,但當其離開人世,卻又被人們深深懷念。

對金本位說不

沃爾克的職位高光時刻是在尼克森時代。

他曾被尼克森政府任命為財政部負責國際貨幣事務的副部長,這是他擔任過的最高行政職務。在此期間,他勸說尼克森總統,讓美元與黃金「脫鉤」,作為美元比價談判的首席代表,與世界各國公共財政的權威人物,唇槍舌劍,最終在上司的幫助下,推動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從此,固定匯率體系翻篇,浮動匯率踏上歷史舞台。

沃爾克因沒能參加二戰、保衛國家而深感遺憾,但曾身為財政部要員,「作戰」各國財長,也是另外一種為國效力的方式。

後來,美國受第一次石油危機衝擊,陷入典型的高通脹、高失業、低增長危機,而隨著「水門事件」爆發,被尼克森委以重任的沃爾克,也就低調卸任,但不得不承認,結束黃金的硬通貨地位,是沃爾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

對通脹說不

對於卡特總統來講,再次啟用沃爾克是個冒險決定。

當時的美國因通脹而焦頭爛額,在經歷了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後,投機氣息充滿美國金融圈,商業銀行遊說擴大從業範圍,槓桿推高,居民消費嚴重透支,物價不斷上漲,而經濟不斷下行。

沃爾克告訴卡特,他會用一切嚴厲的政策,「殺死通脹」。其做法被稱之為「沃爾克利率」,即美聯儲今後的貨幣政策,不再單純瞄準某個「目標利率」,而是「控制貨幣供應量」。

但當人們習慣了高經濟增長帶來的物質享受,誰又能忍受經濟衰退帶來的痛苦呢?

「殺死通脹」導致經濟更加衰退,成千上萬的普通美國人生活和企業發展,被踩了一腳急剎車。不能低息按揭買房了,很多商品滯銷,底層生活壓力加大,失業率扶搖直上,有經濟學家問「失業率底線」在哪裡,沃爾克回答「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其結果是,政府被罵慘了,卡特因失業率過高,失去了底層支持,無緣總統連任,里根就任總統之後,沃爾克留任,帶來了年通脹率降至4%的答卷,卻也提供了失業率10.8%歷史峰值副產品。

這番做法,是否是虎狼之藥,在業界仍有爭議。但泡沫被擠出以後,高通脹從此與美國無緣,美國基本物價,以2%的年通脹率,保持了30多年的穩定。

與監管放鬆說不

2005年的時候,沃爾克預言「華爾街的貪婪將觸發經濟危機」,到了2008年,「次貸」泡沫破裂,大家才將此奉為圭臬。

歐巴馬政府緊急成立「總統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並任命沃爾克擔綱。沃爾克嚴厲抨擊了商業銀行的投機行為,並主張加強金融業監管,拆分美國最大的幾家金融機構,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自營交易、私募股權和對沖基金之類高風險投資,這便是「沃爾克規則」。

其實也是沃爾克當年離開美聯儲時,對放鬆金融監管的一種回應,也是為了最大限度限制金融巨頭從事投機交易。

但「沃爾克規則」,因受制於內外壓力和利益集團遊說,最終草草收尾。如今的華爾街依舊沉迷於「高回報、高風險、高槓桿」的「三高經濟」,「強監管」「去泡沫」和「限制商業銀行跨域經營」如曇花一現,被人們拋之腦後。

沃爾克希望而來,失望而去,後來成立非盈利組織沃爾克聯盟,此後的人生中,致力推動金融監督和經濟政策的獨立性。

唯有當其失去時,人們才能感覺其價值,如今各國政要和財長拚命懷念,致敬智者,何嘗不也是一種心有戚戚,通脹依然存在,但還有誰能像沃爾克那般,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依然目標堅定地壓縮泡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dwlMm8BMH2_cNUgPq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