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建設:華為、華為手機、huawei、華為集團、華為5G手機、5G手機、5G晶片、5G建設
最近在深圳舉行的ELEXCON 2019年電子展期間,海思發布了第一款針對公開市場的4G通信晶片。海思半導體終於要開始向除了華為之外的其他企業供應晶片了。
在2019年4月,華為就成立了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專門用於銷售晶片。上海海思目前對外銷售的海思晶片包括4G通信晶片,型號為Balong711,基帶晶片Hi2152、射頻晶片Hi6361和電源管理晶片Hi6559,這些都是面向物聯網行業的通信晶片。
2019年9月26日,華為上海東方體育中心舉行新品發布會,正式在國內發布了華為智慧屏,首發65英寸
聯繫到近期華為連續發布的一些產品,顯露出一個明顯的趨勢,那就是在戰術方面轉向國內市場,在布局上補充了原有的管道戰略。這是華為面對美國打壓,實行自救的一部分,也是面向智能社會進行的戰略調整的一部分。
智能網聯汽車。
5月27日,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於ICT管理委員會管理。在華為的組織架構中,BU與BG是並列的一級部門,隨著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成立,華為目前有三大BG——運營商BG、企業BG和消費者BG,兩大BU——Cloud BU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可見華為的智能網聯汽車分量之重,絕非一時興起,而是戰略補充的一部分。
實際上早在2018年,華為就與奧迪正式宣布了雙方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合作計劃,並通過最新的奧迪Q7展示了雙方領先的技術。
就在2019年12月26日,新寶駿在深圳發布了旗下首款搭載 HUAWEI HiCar量產汽車,將已有的汽車生態進一步融入到網際網路生態中,HUAWEI HiCar是華為推出的致力於人-車-家全場景的智慧互聯解決方案。具體而言,車與手機、車與穿戴設備、車與智能家居,都可以融合在一起,讓生活場景在不同空間中無縫切換。
華為曾說過:「我們不造車,但我們要讓車廠更好的造車,造更好的車」。
智慧屏。
2019年8月18日,華為發布榮耀智慧屏,雖然沒有起名為智能電視,但具有智能電視的所有功能,不僅如此,智慧屏搭載了鴻鵠818處理器,還是華為首次搭載鴻蒙OS的設備,軟硬體全是自己的。這一動作可以看成華為在豐富物聯網終端的同時,面向國內的一個技術布局。
WeLink。
幾天前,華為在北京舉辦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華為雲WeLink,致力於將WeLink打造成更懂企業的智能工作平台,助推政企客戶實現智能高效、安全可靠、開放共贏的數字化辦公。
在這個領域,WeLink將於企業微信、釘釘等展開競爭。
計算戰略。
在HUAWEI CONNECT 2019第二天,華為基於「鯤鵬+昇騰」雙引擎正式全面啟航計算戰略,宣布開源伺服器作業系統、GaussDB OLTP單機版資料庫,開放鯤鵬主板,擁抱多樣性計算時代。華為將通過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共同開拓萬億級的計算產業大藍海。
11月29日,華為智能計算產品線與鵬城實驗室在深圳聯合發布鵬城雲腦Ⅱ基本型系統,這是全球最強AI訓練集群Atlas 900在超算領域的首個大型應用案例。作為鵬城雲腦Ⅱ的底座,華為鯤鵬920、昇騰910處理器和Atlas 900 AI集群為其注入了澎湃算力,能夠支持AI領域諸如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自動駕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各類基礎性研究與探索。
華為高級副總裁、Cloud & 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強調,數字世界如果只建立在一個沒有選擇的基礎上,那是非常危險的。「我們希望未來的世界是一個生態兩個根,鯤鵬是一個根,X86體系是一個根。我們整個計算戰略的目的就是讓世界有第二種選擇。
近日,全球首款支持鯤鵬硬體架構的企業級OLTP資料庫GaussDB T的雲服務正式上線華為雲,意味著GaussDB T除了為企業提供本地部署外,同時具備了在雲上為更多企業提供高效、穩定、易用和高價值的OLTP資料庫服務能力。
華為GaussDB T基於創新性資料庫內核,提供高性能事務實時處理能力、金融級高可用能力,可以用於金融、政府、運營商、大企業等行業場景的應用,例如金融網際網路交易、政府或企業自動化辦公等管理支撐系統業務。在高性能、高可用、高可靠、高擴展方面構築了領先的競爭力。
截至目前,華為GaussDB系列資料庫產品全球累計發貨超過30000套,廣泛應用於金融、運營商、政府、能源、醫療、製造、交通等多個行業。難怪oracle那麼不喜歡中國人。
開源戰略。
2019年9月20日的HUAWEI CONNECT華為全連結大會上,華為透露其伺服器作業系統EulerOS將會開源,命名為openEuler,以促進鯤鵬生態的發展。2020年1月1日,openEuler開源社區基礎設施開張,有中英文兩種版本。openEuler基礎設施團隊透露,他們管理著上千個代碼倉庫,而且要保證它們都能編譯通過。據悉,openEuler主要包含兩個組織倉庫,一個用於原始碼存放,當前有20多個倉庫。
從前述展示的華為的一系列技術,和華為的一系列動作,特別是開源策略來看,都是華為在厚積薄發,在用技術對抗壓力。華為明確表示,已經做好美國永久不撤銷實體清單的準備,言外之意就是華為在技術封鎖之下,只能依靠自己,之前的全球合作加競爭的模式,將更偏重於競爭。
華為能否通過轉向國內的戰術調整贏得時間,通過自研晶片、作業系統、資料庫而展開的計算戰略補充,通過開源策略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只能依靠華為多年來厚積薄發的技術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