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歐洲最大洗錢案後,丹麥銀行鼓勵員工檢舉,但沒人敢

2020-09-27   戲說金融

原標題:陷入歐洲最大洗錢案後,丹麥銀行鼓勵員工檢舉,但沒人敢

若是要評比全球銀行界的「網紅」,丹麥銀行近幾年來的表現絕對能入選並獲得上好成績。從2012年開始,這家擁有將近150年歷史的丹麥最大銀行機構,多次成為全球財經媒體的頭條主角,並做出了好幾件載入歷史的「大事」。

2012年8月,丹麥銀行在其公布半年報的新聞會議上宣布:在未來十年內關閉100家分行,占其分行總數的三分之一。此外,該銀行還計劃將剩餘的分行儘可能的設置在二層辦公,以減少客戶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而隨便進入的機率。

這樣的決定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因為在這之前沒有任何大型金融機構如此大張旗鼓地公布自己大刀闊斧的關閉計劃,除非已經預測到金融危機的到來,不然會引起投資者極大的恐慌和對其信心的直線下跌。另外,刻意將辦公室搬到客戶難以發現的地方,也不符合任何生意的市場邏輯,畢竟每一家銀行網點都是一個品牌宣稱,客戶多多益善才對。

2019年同樣是8月,丹麥銀行日德蘭分行宣布推出了世界首例負利率按揭貸款——房貸年利率為-0.5%。也就是說,在該銀行辦理房貸,不僅不收取利息費用,他們還提供資金倒貼。以100萬的房貸為例,一年銀行倒貼你5000塊。

儘管歐洲和日本實行基準負利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商業銀行在商業貸款上從沒做過倒貼的事情,丹麥銀行這一決定開創了銀行房貸負利率的實施先例。

當然,相比起以上兩個案例,丹麥銀行真正吸引眼球的要數其爆發的歐洲最大洗錢案。

2017年,丹麥媒體《貝林報》通過知情人士提供的大量證據,正式揭發了丹斯克銀行利用愛沙尼亞分行進行洗錢,預估涉及金額為39億美元。隨後不久該媒體的第二篇報道中,將確認的洗錢金額提高到83億美元。

2018年,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丹麥銀行愛沙尼亞分行僅2013年的洗錢金額就高達300億美元——超過了當年愛沙尼亞250美元的GDP。

這個時候,丹麥金融監管機構正式介入,委託律所 Bruun & Hjejle 進行獨立審計。根據該律師2018年9月19日公布一份內部審計報告顯示,丹斯克銀行愛沙尼亞分行2007年至2015年期間,在被統計的1.5萬名客戶帳戶交易信息中,超過6200個帳戶參與了「可疑」交易,約2000億歐元(約合2300億美元)的資金通過該分行在這些非居民客戶投資組合帳號中流轉,這些帳戶主要來自英國、俄羅斯、烏克蘭、亞塞拜然和英屬維京群島(這個島大夥銀行不陌生,被稱為灰色資本家的天堂),期間丹麥銀行從中獲利15億丹麥克朗(約合2.3億美元)。

這件事情發酵之後,丹麥銀行18名員工被逮捕,CEO Thomas Borgen引咎辭職,董事長Karsten Dybvad承諾放棄2018年獎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警方做出逮捕涉案人員的前一天晚上,愛沙尼亞分行負責人突發意外死於家中,丹麥方面給出的判定是自殺。

Chris Vogelzang成為丹麥銀行新一任執行長之後,提出的第一項改革便是打破員工反饋層級制度,鼓勵員工檢舉,若發現洗錢或者可疑交易,可直接通過郵件向其彙報。

之所以如此重視,如此反應迅速,是因為在洗錢案事件中,丹麥銀行的管理層被批評最多的便是對員工舉報置之不理。因為早在2012年夏天,該銀行愛沙尼亞分行市場部負責人Howard Wilkinson便向上級提交了檢舉信,表示有一家倫敦公司涉及明顯的可疑交易,金額高達4.8億美元。

結果,他的上司在一周之後僅僅回了他一句話:已經轉交給總部高層,會調查的。

Howard Wilkinson

之後一兩年內,Howard Wilkinson又提交了多次檢舉信,後來總部來了審計人員,但結果並不是公布調查結果,而是Howard Wilkinson辭職的消息。

關於此次新CEO提出的鼓勵檢舉舉措,丹麥銀行多位員工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皆認為,這個制度本身是好的,可以形成「說出來」的企業文化氛圍,但是估計沒有人願意真正地「說出來」。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擔心遭到洗錢集團的報復,另一方面是Chris Vogelzang在宣布鼓勵檢舉的同時,宣布了另外一個重要消息:近期將進行大規模裁員!

所以員工們表示不會去當出頭鳥,因為不知道這兩項措施是否「緊密相連」。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