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貧鈾」就是U238金屬,那麼U238是怎麼來的?咋會有這麼多來製造「貧鈾彈?簡單的說:U238是核材料工廠提純U235之後剩下的副產品,我們都知道反應堆和原子彈都需要用U235作為核燃料、核裝藥,目前最先進的提煉U235就是採用氣體離心法,混有U235和U238的氣體通過多台為一組的高速離心機時,由於U235的原子比U238小就通過了金屬合金薄膜的微小孔洞,而U238就沉澱在離心機的底部…這樣通過「離心法」得到了U235,再經過長時間的積攢就能得到需要製造核燃料棒或者核裝藥的U235數量。但是,副產品U238不能當成核材料使用,而且還有放射性只能是裝進多層密封筒內放在核材料庫裡面。
在「貧鈾彈」為出現之前,次口徑穿甲彈都是由鎢合金製造的,但是鎢礦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勻,大部分集中在東亞大陸,北美和南美、歐洲卻非常的稀少,這對於美國來說成了一個非常不好解決的難題!一方面軍方大量需要,一方面資源不掌握在自己手裡,若是在戰時會受到禁運…如果是這樣,戰時美國很可能因為沒有鎢製造不了反裝甲武器而打敗仗 。基於自己被「卡脖子」,急需找到一種替代鎢的金屬材料,後來發現了自己和盟國的核材料庫里存放著幾萬噸的U238材料,而U238的金屬密度和鎢相比基本一致(U18.95、W19.35)!有了大量的庫存並且每年還會略微增加、密度與鎢一致、自己的核處理技術有處在領先地位……研製出來「貧鈾彈」也就是比較輕鬆的事情!
「海灣戰爭」期間被美軍「貧鈾彈」擊毀的伊拉克軍隊坦克。
「貧鈾彈」由於自身的某些特性使它成了一種「毒辣」的彈藥,「貧鈾彈」在發射藥的高溫、空氣摩擦形成的高溫影響下,自身的溫度會達到6000度!撞擊到裝甲後會使鋼板局部產生高溫破壞了防護性能,並且「貧鈾彈」本身在高溫狀態下變得很脆,撞擊進入到坦克裝甲車輛的內部後會形成大量的碎片殺傷敵人!這種現象叫做「自銳效應」。
正是「貧鈾彈」有這些好處,美國才不遺餘力的發展它,反正這些彈藥大部分都用在外國的國土上,有啥放射性也不危害美國人的健康,也不涉及環境問題……但是,弄巧成拙的是美國在伊拉克使用「貧鈾彈」造成了十多萬美軍士兵患上了「海灣戰爭綜合徵」,大部分醫學專家都認為,是由於美軍的貧鈾彈所產生的細微塵埃被吸入,形成了「內輻射」引起!
「貧鈾彈」這個彈種對於有核工業基礎的軍事大國來說,從工藝製造上沒有技術門檻,但是使用它在道義上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也正是因為這個問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仍然採用鎢合金穿甲彈,不過其他有能力的國家也確實製造並且存儲了「 貧鈾彈」就是防備萬一,兵可以百年不戰,器不可一日不備!當今世界遠沒到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時候,敵人裝備的東西我們也要有,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