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為艦載機太爛,讓基輔級航母變成了「鳥中蝙蝠」

2020-04-05     皇家橡樹1972


南通「明斯克號」航母主題公園,從圖片上可以看到巨大的SS–N–12「沙箱」(玄武岩)反艦飛彈發射器和一門雙聯76艦炮。

「基輔級」裝備了大量的巨型反艦飛彈、防空飛彈、艦炮、反潛火箭彈、魚雷…等等武器,堆積感十足,占用了大量的甲板面積,一直都是軍迷詬病的話題,「基輔級」裝備了眾多艦載武器是原因也好理解,就是因為航母太小、艦載機太爛!要是有美軍航母那樣的水平誰願意安裝這些沒必要的零碎?

建造航母不但要有很強的艦船設計和製造能力,還需要有更強大的航空製造能力,對於蘇聯來說雖然總體工業能力非常的強大,但是在工業細節上還是有缺陷的,而航母的建造恰恰需要的是細節。

古巴飛彈危機時,美軍驅逐艦貼近跟蹤往古巴運送中程飛彈的商船。

由於戰後不久當時的蘇聯領導人錯誤的認為航母的「飄在水上的棺材」,在海軍建設方面應以核潛艇為核心,進行了國防資源傾斜,但是在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當中,美軍航母戰鬥群整體的將古巴全面的封鎖,使得蘇聯海軍和商船被隔離,由於沒有大型的遠洋艦隊,最後屈辱的接受撤出飛彈…在痛定思痛後蘇聯開啟了航母建造工程,最開始建造了兩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由於技術積累不足,蘇聯的第二代「基輔級」航母的排水量只有4萬噸,並且受技術限制沒有安裝彈射器,也就不能正常起飛固定翼飛機,在得到英國也苦於沒有大型航母被迫研製垂直起降的「海鷂」戰鬥機後,蘇聯也研製雅克–38「鐵匠」垂直起降戰鬥機 。

但蘇聯的航空工業特別是在航空發動機這個方面與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相比,在設計與製造方面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鐵匠」的整體作戰性能不但沒法和當時已經服役的美軍F–14戰鬥機相比,與參照的對象「海鷂」相比都落後,攜帶1噸的外掛裝備作戰半徑僅100公里,這樣近的距離根本沒法攔截F–14戰鬥機護衛的A–6攻擊機群,而且雅克–38的故障率奇高,「基輔號」從1978年~1980年就摔了4架,而雅克–38各種型號一共生產了231架,墜毀了37架,好在它的座椅彈射系統非常好,在37次事故當中有31次彈射成功飛行員獲救…和平時期不打仗都這樣爛,戰時咋辦?

更嚴重的是「基輔級」搭載雅克–38的數量也少,極限搭載數量(用於測試)為36架,正常艦隊防空為28架,但是「明斯克」號最終只搭載了22架,根本抵擋不了美軍艦載機第一波的打擊,所以蘇聯海軍對雅克–38也不報什麼太高的期望,沒辦法只能是安裝射程超過500公里的「玄武岩」巨型反艦飛彈,用於艦隊反艦的需要,還安裝了SA–N–3大型艦空飛彈和艦炮…等一些武器,不但自保還具備一定的反艦和區域防空能力。

SA–3大型艦空飛彈,它有一個陸軍衍生品,就是著名的「聖甲蟲」近程彈道飛彈。

總之,「基輔級」航母由於艦體太小,艦載機性能太差,不足以構成艦隊防空和遠程打擊敵方戰艦的需要,因此為了提高反艦能力迫不得已才安裝上了包括巨型反艦飛彈在內的諸多武器,蘇聯也確實稱它為「載機巡洋艦」,這種超過了巡洋艦的武器裝備也讓「基輔級」的飛行甲板面積被極大的占用,甲板利用率太低了,所以它才被稱作「鳥中蝙蝠」!

基輔級的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器,用航母去反潛,二戰之後的航母發展它是維二的。

而這種航母重裝的現象到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上也沒改變,只不過垂直發射系統的普及顯得堆積感不是那麼的強烈,但這種過多的武器配置顯然是與航空母艦的發展背道而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sIVSHEBiuFnsJQV_B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