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活了80年,我的成績都源於這些人生哲學

2019-10-02     真灼社

在我年輕的時候,參加工作的惟一目的就是能掙到錢,然後等周末了就和朋友出去玩耍,基於這樣的心態,我常常覺得工作是項苦差——它總是無法像玩樂那般令人放鬆和愉悅。

想必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吧,找工作首先考慮的就是收入高低,要是加班沒有得到對等的金錢回報就會怨聲載道,除了錢,我們太多人完全看不到工作背後的意義。

但是在稻盛和夫看來,這是一項難得的人生修行,而不只是簡單的賺取金錢。

當年剛進社會的稻盛和夫由於找不到工作,進了一家即將倒閉的陶瓷廠,其他人都走了,只有他沒有放棄。

留下來的稻盛和夫想為工廠做點什麼,於是毫無陶瓷知識的他開始夜以繼日的學習和工作,還把鋪蓋搬到了實驗室,與設備和陶瓷朝夕相處。

經過努力,他最終研發出了一項領先世界的陶瓷技術,之後不僅憑藉著這項技術挽救了瀕臨破產的陶瓷廠,還創立了日後的世界500強企業京瓷。

把工作視為修行的稻盛和夫,最終成為日本的「經營之聖」,並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2010年的時候,他以78歲高齡臨危受命,出任日本航空公司CEO,這一年,日航因經營問題負債纍纍,已經向日本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

但是身為航空業門外漢的稻盛和夫,僅用1年時間,就讓日航起死回生,不僅盈利創下了歷史新高,還讓日航重新上市,而且拿到三個世界第一。

盈利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世界第一。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身邊的人各有不同。

有的人像牆頭草,凡事不自己拿主意,比如上次為一個活動做場務決策,在徵詢大家意見的時候,有個女孩全程都是附和,覺得這也行,那也不錯,反正隨大流;

還有的人呢,屬於高冷型的,外界跟自己毫無關係,我行我素,完全無法合作的那種,這種人就像塊石頭,軟硬不吃,油鹽不進;

比較少見的是那種主動積極類的,幹什麼活都沖在前面,任何會議現場都很活躍,還會熱心的幫助別人,執行力也很強。

作為老闆或者同事來說,你最喜歡跟哪一類人共事?自然是最後一種了。

稻盛和夫將人分為了三種類型:

稻盛和夫就是典型的自燃人,不僅自己要做得好,還要把好的理念和方法傳遞出去。

那如何成為一個「自燃人」呢?稻盛和夫給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

蛻變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下足功夫去努力,但只要有了這個改變的想法,那成功也只是時間問題。

無論是讀書、工作、戀愛、升遷還是教育子女,我們的每一步都在不斷踩坑,跌倒又爬起來,這雖然是成長,但時常會落入「後知後覺」的坑裡,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提前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錯誤呢?

稻盛和夫提出了六項精進:

愛迪生曾說:「成功來自於99%的汗水加1%的天賦

如果你足夠努力,在對待每一件事的時候都十分認真,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保持這樣的人生態度的話,即便是平凡之人,也能收穫不平凡的人生。

我們從小就從課本中學到「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很多人都是得意時驕傲,失意時焦躁。

有句古語叫「唯謙是福」,無論是何種境地,我們都應該戒驕戒躁,保持謙遜平和的人生態度。

孔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稻盛和夫也堅持每天做自我反省,將心中雜塵和邪念清除出去,讓積極正面的心態得以生根發芽。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們,常常意識不到生命的可貴和脆弱,一遇到逆境就輕言放棄,這實在是不可取的,生命來之不易,是一切的根基,所以要懂得珍惜。

正如稻盛和夫說的那樣: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幫助他人,這不僅能為他人帶去歡樂,自己也會收穫好心情。

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許多打擊和失意,對過往不再糾結,我們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接下來的生活中去。

你有沒有過或者看到過這樣的事例:

其實,這些都是由於你的重要性不夠,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可替換率太高,自然無法站穩腳跟。

如何培養核心競爭力呢?稻盛和夫只用一個方法,那就是「恆心」。

京瓷創辦之初,為了幫公司謀求更長遠的發展,稻盛和夫決定開發新的市場——美國。

他只身前往美國,每天都去拜訪客戶,可是沒有一家公司願意與他合作,稻盛和夫沒有因此氣餒,而是堅持出去推銷自己的產品。

不久之後,紐約一家大型企業決定與稻盛和夫簽單,訂購高達1億美元的陶瓷串珠。有了第一份訂單,接下來,第三份、第四份……甚至是第N份訂單接踵而來。

稻盛和夫正是通過自己持之以恆的精神,才為京瓷找到了生的希望,如果當時他退縮了,放棄了,那麼他就不可能拿下大單,京瓷也不可能那麼順利地就開闢出美國市場,更不可能成為之後的世界500強。

可以說,正是稻盛和夫的恆心,將京瓷從「地獄」拉入了「天堂」。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有這樣一種「恆心」,那許多困難都能迎刃而解,這跟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一萬小時定律」不謀而合。

在稻盛和夫傳奇的一生中,他一直提倡「和魂洋才」的思想,所謂「和魂洋才」是日本戰後為了強國而向西方國家學習的先進思想,它包括了兩個含義:

這跟我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是一樣的,人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而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向他人學習,儘可能汲取他人的優點為我所用,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看得更遠,走的更快。

很多人以為向外學得越多越好,但不能只顧「開疆擴土,卻忘了穩固大後方」,守住我們已經學習過的東西,才能一直成長,不能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的錯,不然最終的結果將會是一事無成。

稻盛和夫就很好的做到了「和魂洋才」,他吸收了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重情重義的感性和大久保利通理性務實的精神,將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完美結合,

不僅獲得了所有員工的尊敬和愛戴,也帶領公司順利渡過經濟大蕭條、日幣大貶值的艱難時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界奇蹟。

而要想取得持續學習與進步,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現在許多人頭疼的問題,與人相處,太殷勤顯得目的性太強,太疏離又讓人覺得無法接觸。

稻盛和夫在人際關係這件事上就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利他之心」,他曾說:

「在我人生中,我絕不左顧右盼,而是遵循--利他之心,一心一意沿著自己相信的道路,筆直前行,義無反顧。」

當然,這種「利他主義」並不意味著一定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是純粹的無私奉獻,而是找到與對方「互利雙贏」的一面,這樣的關係才能長久存在下去。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成功,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這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但也是一種磨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能經受任何災難困苦的煉獄,卻偏偏經受不住成功的磨難。

對待艱難困苦,人們往往會鉚足了勁,以百倍的警惕對待任何一絲一毫的危險。可是當成功降臨,他們卻看淡了那些更巨大、更可怕的風險,一種傲慢的自負毀了他們!

這都是修為不夠的體現,最終就可能讓來之不易的成功曇花一現。

高境界的人在成功後,會領悟到只憑自己無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就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而真正的勝利者,無論是成功或者失敗,都會利用機會,磨鍊出純凈美麗的心靈。

這也是稻盛和夫已經抵達的彼岸,也是希望所有追夢人能到達的彼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Rztim0BMH2_cNUgMs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