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金池長老也是一個牛逼人物,他是書中比較牛逼的凡人中的一個:他位居觀音禪院的主持,善男信女心中的得道高僧,得觀音菩薩庇護,與唐僧師徒相遇那一年已經是二百七十歲高齡。如果不是貪戀唐僧的錦襴袈裟,如果不是財迷心竅聽了小和尚的計策,想燒死唐僧和悟空奪取錦襴袈裟,金池長老極有可能得道永生。金池長老放火燒唐僧師徒二人安歇的禪房被悟空識破並施以法力保護,結果觀音禪院被大火燒毀,錦斕袈裟也被黑熊怪偷去,金池長老羞憤撞牆而死。當然我在這裡講《西遊記》里的故事可不是為了和大家探討研究《西遊記》,只是我想結合金池長老的收藏經歷來談談我對奇石收藏的一些看法,這樣比較有趣味性。
金池長老
金池長老這個和尚熱衷收藏佛寶(就是僧衣、法器等)還貪戀財寶,他用的茶具都是黃金玉器打造的。金池長老得知唐僧是大唐高僧,就想看看人家有什麼奇珍異寶,以為人家都像他一樣貪戀財寶,巧的是唐僧是佛祖選定的取經人,大唐皇帝欽定的取經人,還真有好寶貝。悟空爭強好勝,就說有一件袈裟是寶貝,這袈裟是可是佛家至寶,披上它不不墮地獄、不入輪迴。這金池長老一見這袈裟就知道不是凡品,就起了貪心,最後落得個晚節不保、命喪九泉。好了,下面我談一下故事中隱含的一些收藏的道理,也許能給我們收藏奇石一些啟示。
八戒頭像
收藏寧缺毋濫,等量級不同的藏品,價值相差非常大。金池長老所在的觀音禪院香火非常的旺盛,他作為禪院中唯一的祖師級的實權人物,一生斂財無數,好寶貝自然不少,就是招待貴客的茶盤也是用羊脂玉做的。金池長老收藏的袈裟也是寶貝,但是跟唐僧的錦斕袈裟一比就判若雲泥,因為根本就不是一個等量級:錦斕袈裟是佛祖的寶貝具有絕妙的法力,金池長老的藏品只是袈裟中的珍品說到底是凡間之物,只是材料貴重些罷了。奇石收藏為什麼強調寧缺毋濫?因為一方精品奇石的價值可以超過一大堆普通奇石的價值。我們在收藏奇石時有精品意識,才會把更多的精力和財力用在精品奇石的收藏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再者精品奇石對奇石收藏者的回報率也要高一些。
奇石《悟空》
收藏也要講緣分,惦記他人的寶貝便會失去收藏的快樂。金池長老看到錦斕袈裟後對這件寶貝一直念念不忘,要是自己也有一件該多好啊!有了這樣的心思,金池長老便鬱鬱不樂。收藏奇石也是一樣的道理,見到了令自己心動的奇石,羨慕可以,誰不想擁有更多的寶貝呢?但是要講究緣分,有些奇石不是你有錢買人家就會賣的,不要老去惦記人家的寶貝,該放下的時候就得放下,這樣玩自己的石頭時才能開心。
奇石《美猴王》
收藏最忌巧取豪奪,沒有福報就會招來禍端。金池長老修行了兩百多年,對於佛法教義應該是爛熟於心,但是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僧人,他貪戀財寶,愛慕虛榮!這樣的人能活到二百七十歲,對於講究因果報應的佛家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得到了庇護。金池長老不僅貪財還為了得到錦斕袈裟而犯了殺戒,最後只得撞牆而死,誰也保不了他。我們搞奇石收藏的就是再有錢、再有權或再有手段都不要巧取豪奪,不要為了身外之物影響自己的福報。
奇石《二師兄》
修為上去了,石頭變寶貝。唐僧是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轉世,在轉世成唐僧之前已經做了九世的取經人,唐僧取經就是為了渡眾生脫離苦海。唐僧是大德、大善之人,因此唐僧的行李雖然簡單但都是至寶,徒弟只有四人(帶小白龍)卻個個是精英。我們常說奇石在不同人的手裡就是不同的價值,其實就是說的個人的修為(影響力)會賦予奇石人文價值。玩石頭或搞奇石收藏的人如果你在賞石界影響力比較大的話,奇石在你的手裡就會更有價值。趙本山的書法值錢,馬雲的畫也很值錢,不是藝術價值有多高,因為人家的影響力太大了。在任何時候,影響力就是價值。
關於奇石收藏的內容,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故事裡有智慧,處處留心皆學問,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加入賞石交流圈一起交流吧!
奇石《西天取經圖》
聲明: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