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賞石界的人士為奇石「抱屈」:這麼美好的東西,渾然天成的藝術品,為什麼其價格卻不如人為的藝術品,這實在是藝術界的悲哀!說奇石應該是高價或者是天價的當然有充足的理由:奇石具有天然性、奇特性、獨一性,這些都是人為的藝術品和工藝不具備的,因此奇石的價格應該超越人為的藝術品。
奇石欣賞
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細細一琢磨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因為藝術品的價格最終是由市場需求關係決定的。藝術品的市場價格並不能充分體現藝術品的價值。梵谷的畫任何一副都在億元以上,但是梵谷在他生前卻幾乎賣不出去一幅畫。我們知道,一幅作品完成後他的藝術價值已經固定了,隨時間改變的只是它的市場價值。市場價值是由市場供應關係決定的。在梵谷生前當時的人們不認可梵谷的繪畫形式,當然梵谷的畫也沒有市場需求。後來隨著繪畫圈對他油畫作品藝術形式的認可,他的作品的市場價格開始飆升。梵谷的繪畫形式代表了一種技法的高度(後印象派),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但是在他活著的時候,這些作品的市場價格卻低得可憐。奇石的天然性、奇特性、獨一性只是區別於其他人為藝術品的類別特點,這些特點的價值是從屬於奇石的觀賞價值,觀賞價值從屬於藝術價值。奇石的價格主要取決於奇石的藝術價值,但是奇石的價格並不能合理充分的體現奇石的藝術價值。
奇石欣賞
一切物品價值的體現在於人們的需求和需要,藝術品也不例外。人們的需求可分為物質生活的需求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藝術品和奇石是屬於人們精神生活的需求。被需求的東西就產生了價值。被需求東西的資源和需求量決定了東西的價格。在清朝以前翡翠沒有價值,在2004年以前黃蠟石也沒有價值,戈壁灘上的石頭在20年以前也沒有價值。價值是由人們的需求產生的,價格是平衡資源和需求關係的調控手段。人們的基本需求是物質需求,精神需求是在基本滿足物質需求之上的。奇石是眾多精神需求品中的一個藝術品門類,人們對奇石的需求量和需求程度是遠遠不如人為的藝術品的。
奇石欣賞
奇石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人為的的藝術品和工藝品卻可以不斷的創作或加工出來,那麼為什麼奇石的價格還抵不過人為的藝術品呢?主要是因為需求的量級不同。書畫、雕塑等藝術品是人們審美與技藝完美結合的作品,人們對這些藝術形式高度認可,這些人為的藝術品反映了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價值觀,人為的創造力能引起人們內心的共鳴。人是萬物之靈,所謂的藝術也是人類的藝術,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是人們精神交流的產品。人為的藝術品是有目的的藝術創作,具有主題性、規律性、完美性等特點,人為的藝術品是人類精神智慧的結晶,因此人為的藝術品會得到廣大人們群眾的認可和欣賞。雖然人為的藝術品可以不斷地被創作出來,但是因為需求的群體過於龐大,人為的藝術品仍然是稀有資源。奇石雖然本身是稀有資源,由於愛好奇石的人群基數仍然很小,相對而言奇石的供應並不緊張。
奇石欣賞
奇石雖然是天然形成的奇葩,但是絕大部分老百姓並不認可奇石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對奇石有真正精神需求的人更是稀少。普通老百姓對某種東西的認可度越高,人們對這種東西的需求才會越旺盛,這種東西的價值就會被凸顯出來,當資源稀缺時,這種東西的價格就會被推高。奇石市場經過近三十年來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奇石的影響力跟人為的藝術品相比仍然不可同時耳語,畢竟書畫等藝術形式更貼近人們的生活。
奇石欣賞
頂級奇石很難超越頂級人為藝術品的價格,因為貼近人們生活的藝術形式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人們對人為藝術品的需求非常的旺盛,就供求關係來看,人為藝術品的資源相對更加緊缺。
奇石欣賞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xdZm28B8wMrh2LiQL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