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豐田汽車,起源於100年前的「豐田自動織機公司」,創始人名叫豐田佐吉。
有一次,豐田織機公司最新型的織布機圖紙被人偷了。小偷拿到這個圖紙,就可以生產跟豐田一樣的產品。
員工們都很擔心。但豐田佐吉對大家說:
「那些小偷肯定能根據設計圖紙生產出織機來。但是我們每天都在對織機進行改進,等到他們把我們的圖紙研究明白,費很大力氣終於仿製成功的時候,我們已經有更新型的織機了。而他們要想也改進織機,得花費比我們多得多的力氣 —— 因為這個改進能力是我們從一次次的失敗中積累出來的。我們不在乎這件事,我們只要繼續改進就行。」
創新出來的結果可能容易被模仿,甚至被超越,但是創新的本領是很難被抄去的——豐田佐吉口中說的「改進創新」,就是一種不會被輕易拿走的「創新本領」,一直延續到後來的造車主業上。
根據《敏捷項目管理》一書的介紹,在高端轎車生產領域,日本(包括豐田)公司造一輛車只需要16.8個小時,平均一百輛車只有34個毛病;而歐洲(包括寶馬)公司,造一輛車平均需要57個小時,而其每一百輛車有78.7個毛病。
這些數據的背後,不同點在於「創新的改進」。美國和歐洲汽車公司,都是禁止工人隨意叫停生產線;而豐田公司要求工人多多地叫停生產線。
在豐田公司,流水線上的任何一個工人只要覺得工作有任何不對勁,可能哪個螺絲不對,哪個零件供應沒跟上等等,就可以拉停整條生產線。然後應急團隊就會立即過來幫著解決問題。如果上級認為這個問題有推廣價值,這就是一次「創新改進」。每一個班組干一天活,平均要叫停生產線1000次。
研究者發現,有一天,豐田公司生產線拉停次數只有700次,班組經理反而變得擔心起來:拉停次數減少有兩種可能,一是有問題不彙報,二是有問題沒發現——反正不可能沒問題。接著,就要設法讓造成低效的問題暴露出來。
創新並不複雜和神秘,其實就像豐田公司這樣不斷地「自找麻煩」。
當發現問題並需要改進的時候,就好像一個生物體被人攻擊、感到疼痛一樣。企業就是一個生物體,它會立即作出反應。從豐田公司的經驗來看,每次只改進一個錯誤,否則就會對系統干擾過大,容易導致控制不了的連鎖反應。
所以創新就是這麼一點一點「長」大的。它身上也許沒有哪個細胞能理解全局,但是整個身體卻能運行良好。
在阿里巴巴等大公司,會專門養一支藍軍程式設計師,就像軍事演習一樣,專門想盡一切辦法,攻擊自己公司的系統,找到bug,然後修復。
其實都是在模仿自然界,模仿進化剪刀。創造各種極端的環境,就看誰能生存得下來。至於身上是不是已經徹底沒有了bug,沒有了缺陷,那既不可能,也不重要。
與我們熟知的「適者生存」法則所不同,哲學家馬克斯·舍勒說:「不適者生存,適者滅亡。」
不適應帶來的是疼痛,而疼痛的結果是改進式創新——創新的本身伴隨著揮之不去的痛感。
創新的過程,就是持續的不適感和隱隱作痛的經歷。拒絕這種疼痛感,也就拒絕了創新。
從《快公司FastCompany》看來,這種「自尋疼痛」式的創新,才是企業存在的真正目的。
反對者會問:難道企業存在的目的不是賺錢嗎?
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說過:眼睛緊緊盯著利潤的企業,總有一天是要沒利潤的。
熊彼特則說:只有創新才能獲得利潤,而且創新所獲得的利潤也是短暫的,因為競爭對手會學習模仿,然後很快你的創新紅利也就沒了。所以,你需要持續不斷創新。
反對者還是會說,有些企業沒創新,但是它也有利潤啊,只是比較微薄而已。
熊彼特說,那不叫利潤,那是社會付給他的管理者工資。比方說某公司生產毫無創新的傳統產品,依然有一定量的需求存在,如果社會不給它留一點薄利,以後就沒人做這個產品了。因此,這種公司做來做去是死不了,但也活不好。
在創新者眼裡,企業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創新以獲得利潤的,一種是領取社會付給你的管理者工資的。
企業就應該只盯著「創新」。只有不斷創新的人,才配叫企業家。
入選快公司「2019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的作家郝景芳說,人最寶貴的精神,是向內挖掘原理,向外想像未知,這兩個方向都是探索精神。只有不斷向內追溯原理,向外想像和發展好奇,才有可能實現創新。
從2014年開始,《快公司FastCompany》中文版致力於尋找中國傑出的創新公司,每年推出「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榜單。
現在,到了報名「2019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的時間,歡迎推薦和自薦。
— 01 —
「 參評條件 」
1、中國境內(含港、澳、台地區)註冊、經營的企業;
2、致力於給人們帶來福祉的、能夠帶來重要創新的公司。
— 02 —
「 參評方式 」
本次評選採用「企業報名,舉薦機構/人舉薦,邀約參評「等方式進行初選招募。
舉薦機構包含往屆入選創新公司,投資機構,商學院,商會,行業協會,媒體觀察員,基礎技術供應商,基礎技術供應商,行業專家等。
— 03 —
「 評委組成員 」
主要成員:快公司中文版團隊、快公司美版團隊;
可能包括:商業領袖、往屆入選創新公司創始人、創投機構負責人、部分創新領域行業專家、各大商學院創新研究教授、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編委會
— 04 —
「 評選流程 」
評選日期 | 評選內容 |
即日起—2019年10月30日 | 報名階段 |
2019年10月15日—10月25日 | 同步初評 |
2019年10月26日-11月 | 入圍結果通知各企業 |
2019年11月 | 複評會 |
2019年12月 | 2019快公司大會暨頒獎盛典 |
註:報名通道持續開啟,並同步進行初評、複評。
評選流程
— 05 —
「 評選標準體系 」
1、 三大角度
差異度:創新的變化劇烈程度
—— 在同領域,或者同模式里,這一創新帶來的變化劇烈程度,也可以說是:它打破常規的程度。
啟示度:對他人創新思維的激活能力
—— 在同領域,甚至不同領域,這一創新所啟發他人的能力,也就是說,這項創新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了他人。
重要度:創新所要解決的問題重要程度
——創新者或企業想去承擔,或者面對那個量級的問題就是一個考驗。大多數創新都是想去嘗試解決問題,如果全世界只要有一個人有這個問題,那這個問題就比不上一億個人的問題重要。比如,解決癌症就比解決普通感冒的問題重要。
2、 四項尺度:
初評指標 | 指標權重 | 複評指標 | |
產品創新 | 35% | 科學與技術 | A新產品開發項目數 |
B科技含量 | |||
C整體發明 | |||
D改造創新 | |||
盈利能力 | 25% | 設計 | A用戶體驗感 |
B可維護性 | |||
C設計感 | |||
創意 | A創造力 | ||
B創新的思想 | |||
品牌知名度 | 15% | C觀賞性 | |
D實用性 | |||
商業正價值 | A品牌知名度 | ||
B可持續發展 | |||
發展潛力 | 25% | C社會責任 | |
D經濟效益 | |||
領導力 | A推動創新的能力 | ||
B對創新的敏感度 |
3、 十個維度:
評價維度 | 指標解釋 |
數據力 | 如何解決數據收集。收集的應用模式及方向。 |
盈利模式 | 解決怎麼賺錢的問題。有很多盈利的策略,但一定要選擇最合適自己的。 |
開放合作 | 與外界的合作情況,如何聯合他人來創造價值。 |
組織結構 | 如何組織並匹配你的人才和資產的創新程度。 |
運營流程 | 如何採用獨特或卓越的方法運營企業。 |
產品生態 | 如何開發具有顯著特徵和功能的產品。如何創造互補產品和服務,以產品創新為中心而發散開去的產品系統。 |
服務細節 | 如何支撐和擴大產品的價值。 |
渠道變革 | 將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客戶、用戶,有哪些創新的方式。 |
品牌建設 | 如何展示產品和業務的創新程度。 |
客戶交互 | 如何培育吸引客戶的互動。 |
— 06 —
「 上榜權益 」
上榜企業將獲得《快公司》編輯團隊的採訪與報道;
上榜企業將受邀參加於2019年12月舉辦的「快公司FastCompany Reloading 創新·聚變大會暨2019年創新公司頒獎典禮」,並有機會參與智慧對話及創新演講;
獲獎企業將有機會獲得《快公司》龐大的媒體資源支持,為其提供政府項目對接、資本對接及創新諮詢等福利;
報名企業均有機會受《快公司》邀請,參與全國巡迴性線下主題沙龍「Innovation Fusion 創新聚變」活動,與創新公司進行頭腦風暴,面對面分享你的創新;
— 07 —
「 報名方式 」
即日起-2019年10月30日為「2019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評選提名階段,組委會將整理所有被提名企業名單、審核參評資格,並通知所有符合條件的集團及企業遞交報名資料,參與「2019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評選。
— 08 —
「 報名費用及報名權益 」
收費標準:1500元/企業
報名權益:
全球著名前沿風向標及創新寶典——
《快公司FastCompany》期刊 全年10期 價值330元
匯聚最多創新公司及創意人物的智慧盛宴——
受邀參加於2019年12月舉辦的「快公司Reloading大會暨頒獎典禮」,每個成功報名企業獲贈2張大會門票
高價值資源連接機會——
提供創新諮詢1.0服務,有機會獲得《快公司FastCompany》深度解讀及項目合作、政府資源及項目對接、資本對接等福利;
"不聚.不變"展示舞台——
成功報名企業均進入快公司FastCompany創新研究資料庫及長期關注名單,並有機會參與全國巡迴式創新品牌沙龍「Innovation Fusion 創新聚變」活動,一經受邀,即獲創新演講及智慧對話資格,配套傳播,與「快公司們」面對面展現你的智慧。
評委組聯繫方式:
020-87396013 快公司
13570233962 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