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兩學生打架,你會直接上前阻止麼?聰明的中學老師:不會

2019-06-19     君山老師

01、看見兩中學生打架,可以直接上前拉架麼?不建議!

在學校里,學生會因為瑣事發生爭執、甚至是打架,這非常正常。

這裡有一個問題,當老師看見兩個正在打架的學生,應該怎麼處理?

別小看這個問題。我曾拿這個問題去詢問很多老師,得到的處理方案大部分其實都不是特別合理。

很多老師會說:直接上去叫停啊,把他們拉開,然後進行批評教育。

這樣行不行?

1、大部分時候可行,小部分時候老師可能要吃癟,引火燒身!

2、對付小學生可以,但如果是中學生,這個方案可能有點懸。

為什麼這麼講?

1、大部分時候,學生可以保持理智,但是小部分時候,怒火會燒光理智,你直接上前阻止,萬一他不買帳,你怎麼辦?我就曾見過上去勸架,最後反而和學生打起來的老師。

2、中小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是區別很大的:小學生情緒發泄比較直白,不大會藏著掖著,而且比較崇拜老師,因此更樂於接受老師的批評;而中學生,叛逆、愛面子,情緒容易走極端,愛唱反調,不樂於接受老師的批評;從生理上去看,小學生相對來講個子較小,老師容易將他們分開,而中學生個子高大,一些嬌小的女老師,根本很難將他們分開。

所以,面對中學生打架,老師直接上前拉架是非常不明智的。

02、那麼,智慧的中學老師的會怎麼做?

以下方式大家可以參考:

  • 1、穩定自己的情緒,拜託身邊身強力壯的學生去把打架的同學拉開
  • 2、叫打架學生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同時申明,不許影響其他同學上課,有問題下課後到辦公室解決;你則開始上課。
  • 3、下課後,通知兩位鬧矛盾的學生到辦公室進行處理。

談談這樣做的原因:

1、為什麼不自己去拉架?

初中生人高馬大的,心氣兒高、脾氣大,遇到事情不計後果,如果老師貿然上去拉架,萬一他不給你面子,請問當時你該怎麼辦?很多老師,尤其是男老師,弄不好自己氣性也會上來,「你居然不給我面子,還頂嘴?我也不是好惹的!」一場師生衝突就可能會爆發;到時候就不是學生打學生了,估計要師生大戰。實際上,很多師生矛盾確實也是這樣起來的。找兩個身強力壯的同學去拉架,一方面不會將戰火引到自己身上;另一方面也能夠讓老師處於一個第三者的角度,能更冷靜地看清事態、做出理智判斷;

2、為什麼事情不當場解決、而要下課後?

人在氣頭上,事情無法解決,你強行去解決,處理的其實不是「打架」這件事兒,而是兩個同學的怨氣。到時候就熱鬧了,兩個同學相互告狀、相互吐苦水,一節課時間就浪費過去了。最關鍵的是,問題還得不到解決。所以,處理打架問題,前面一段時間需要的不是解決,而是冷靜,控制住雙方,讓他們有單獨的時間可以進行自我反思;其中,有單獨的時間,這一點很關鍵。而「先上課」,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理由:一來本身上課就很重要,讓你停下來很合理;二來上課這45分鐘時間,足夠他們冷靜下來,認真想想打架的問題。

然後,強調一下,以下2種情況,中學老師千萬避免去正面處理學生問題!

1、學生情緒激動的時候;2、在旁邊有很多人圍觀的時候。

因為學生情緒激動,容易因失去理智,做出錯誤的決策,這個時候即使老師的批評是對的,他也會進行不計後果地進行反抗。然後中學階段的學生,好面子,圍觀的人多了,他會覺得自己這麼輕易被老師擺平了,同學會看不起自己。

03、之後,我們怎麼去解決學生打架的後續問題呢?

1、對於學生打架問題,我們首先要進行定性。

除非是惡性聚眾鬥毆事件,其他大部分學生打架我們都應該看作是學生內部矛盾,不能進行「道德歸因」,上升為學生品行問題。定位錯誤,是極不利於我們的問題處理的。

2、明確處理學生打架問題,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既然是學生內部矛盾,那麼,處理學生打架問題,我們的目標就應該是:

1、找出學生打架的原因,思考是偶發還是必然。如果是偶發,當下處理完就行;如果是必然,則找到問題後還要去解決問題。2、教育打架同學,避免再次發生同樣的錯誤。3、警示其他同學,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3、定完性、目標明確之後,對於一般的打架處理,我們要學會:矛盾轉移。

學生冷靜下來之後,我們要注意進行矛盾的轉移。要鄭重地告訴學生:

現在這個事情的矛盾,已經不是你們打架,誰吃虧、誰占便宜的問題。而應該是,你們打架,違反了校紀校規,問題很嚴重,學校要不要處分你們、怎麼處分你們的問題!

如果你能第一時間,成功的將矛盾轉化到這個方面,事情就會好處理很多!

4、矛盾轉移之後,再給大家介紹心理學上的一個處理問題的方法——「拒絕-退讓策略」!

什麼是「拒絕-退讓策略」?

這其實是心理學裡「互惠原理」的一種延伸。心理學互惠原理告訴我們,為了達到心理平衡,誰都不願意欠誰太多,當人們被贈予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時,他就會感到有一種回報的意願。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就有了「拒絕退讓策略」:既然人們為達到心理平衡,都不希望互相拖欠,那麼,當在一件事上,我們做出了讓步之後,則對方也一定會有要做出讓步的意願。

說白了就是:我提出要求,你拒絕了我,你心裡會產生虧欠感,當我降低要求時,你則會想到要補償我!

在日常中,我們就經常運用到這個策略。

比如,經典的開門和開窗的理論。

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在這個房子上開個窗,那麼你一定要說想開個門。因為你直接說開窗的話,旁邊的人一定會反對,但如果你說你想開一扇門,對方會先反對,然後你退一步,說那就開一扇窗吧。一般情況下,因為你已經做出了讓步,那對方也會有讓步的想法,會同意你開這扇窗。

再比如:

你和老婆說,我想買輛自行車,你老婆會說,「平白無故要什麼自行車」。但如果你起先說,我想換輛汽車,你老婆當然也會反對,之後你再說,那算了,我還是買輛自行車吧!這時因為你作出了妥協,則你老婆也一定會有妥協的意思,會同意你買輛自行車。

其實這個策略的要點就是,先誇大你要達到的目標,然後向對方降低你的要求,之後你就能達到你的目的!

這個策略怎麼運用到學生打架問題的處理呢?給大家做個示範:

  • 首先,兩個學生被叫到辦公室後,你表情嚴肅,和他們分析事情的嚴重性,指出這個事情已經不是簡單的班級內部問題,需要上報到學校政教處進行嚴肅處理,弄不好還要進行處分,影響將來工作、就業(先誇大目標)
  • 然後,你讓學生挨個兒去談談他們的想法,分析一下自己打架的原因是什麼、對這件事的認識是什麼,被處分之後有什麼樣的想法(說的過程是讓學生體會這個目標的可怕)。接著,你一言不發、面色嚴峻,一副難以抉擇的樣子。最後,你嘆了一口氣,很糾結、壓力很大的樣子和他們講,「處分對你們的影響太大了,污點會留一輩子。這件事情政教處可能已經知道了,我去給你們求求情!但你們自己一定要認識到錯誤!」(降低你的要求)
  • 最後,因為你已經降低了要求:可以幫助學生擋一下,不上報到政教處處理;要求只是讓他們認識錯誤。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會非常樂意主動承認錯誤,並且答應你的處罰要求,比如作檢討啊、班級里公開道歉啊等等。(目標達成)

這個場景裡面,班主任所有講得東西其實都是誇大了的。什麼事情特別嚴重,什麼處分污點要留一輩子,什麼這個事情班級已經無法處理了!但你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給學生製造出了一個緊迫的、恐怖的場景,讓他覺得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要來,但是卻一直還沒有來。這就是「煎熬」。不是有句話麼?「死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的滋味!」

除了學生打架問題,其他的學生問題處理,大家其實都可以嘗試用這個策略進行解決!

04、總結:

見到兩個中學生打架,中學老師正確的方式不是直接上前「拉架」、勸架。聰明的老師會請學生幫忙拉架,拖時間讓學生冷靜下來,最後運用「拒絕-退讓策略」來達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以上內容希望可以給大家一點啟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OeaD2wBmyVoG_1Z2P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