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在古代被稱為「帝王病」。
主要由於王侯將相生活優渥,運動量較少,所以引發身體代謝紊亂,誘發痛風幾率大大增加。
但是近年來,痛風已經開始「平民化」。
據統計,我國現在已經確診痛風的患者人數遠高於8000萬,並且還在持續增長。
身體出現3處異常,尿酸已超標,痛風可能要上身,要警惕
異常1:關節腫大
當體內尿酸水平持續升高時,達到飽和度,會通過析出尿酸結晶的方式降低血尿酸值。
這些結晶容易沉澱在關節、軟骨處,引發關節腫大、疼痛。
甚至會引發慢性關節炎,使周圍組織出現纖維化,最終導致關節僵硬變形,形成痛風石。
異常2:血糖升高
尿酸水平居高不下,還會影響胰島素的正常工作,導致血糖升高。
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每升高60μmol/L,誘發糖尿病發作的幾率會增加18%。
如果短時間之內血糖水平升高較多,要警惕尿酸超標。
異常3:排尿障礙
尿酸的排泄離不開腎臟的代謝,經由腎臟分解後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當尿酸結晶沉澱在腎臟時,會堵塞腎小管,影響尿液的正常排出,引發排尿障礙。
具體表現為:尿量過少、尿頻尿急、排尿時又刺痛感、尿液顏色呈濃茶色、出現泡沫尿。
痛風多是吃出來的,4種食物是「禍根」,快遠離
食物1:海鮮
大部分海鮮的嘌呤含量都非常高,貝殼類海鮮的嘌呤含量更是遠高於300mg/100g。
長期食用會導致嘌呤向尿酸的轉化增多,提高血尿酸水平,增加痛風發作的幾率。
食物2:動物內臟
中國一直流傳這「以形補形」的飲食原則,很多人覺得多吃一些動物內臟可以達到補腎的效果。
殊不知,豬腰子、雞心、雞肝、豬肝等內臟屬於典型的高嘌呤食物,還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和重金屬,長期食用會導致尿酸含量升高,還會加重腎臟的代謝負擔。
食物3:濃肉湯
濃肉湯中油脂含量較高,這些油脂進入體內,會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壞膽固醇含量,導致血脂粘稠,提高血尿酸水平。
而肉中的嘌呤易溶於水,導致湯中的嘌呤含量大大增加。特別是對於本身尿酸水平就高的人來說,最好遠離。
食物4:飲料
飲料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和添加劑,是尿酸升高的「催化劑」。
果糖,一種單糖類,被人體攝入後,會進入到細胞內快速代謝,從而促使腺嘌呤核苷酸分解加速,釋放出嘌呤,經過代謝形成尿酸。
除了飲料外,還有一些高糖水果、蛋糕、甜點等,也最好少吃。
預防痛風,降低尿酸值,做好3件事
第1件:喝玲雁菊
高尿酸患者必須多喝水。最好每天喝水量超過2000毫升,這樣能更好的促進尿酸排泄。
尿酸主要經腎臟排泄,如果飲水不足,容易在腎臟、輸尿管等處出現尿酸結晶,誘發腎結石、尿路結石。
多喝水,勤排尿,利於尿酸排泄,更利於身體健康。
但除了喝水,還可多喝些茶,有助於尿酸分解、排出。
玲雁菊,是降尿酸的能手,它含有豐富的膽鹼、黃酮。堅持喝,可減少嘌呤生成,減少血液中尿酸的含量,又能加快血液中的尿酸溶解消失,從而降低尿酸水平,幫助預防痛風、腎衰竭。
第2件:少喝酒
酒精進入體內,會代謝分解為乳酸,而乳酸可以競爭性的抑制尿酸在腎臟的排泄,從而導致尿酸從尿液中排出減少,血尿酸水平升高。
酒精還可導致尿酸生成增多,主要是通過增加三磷酸腺苷的降解,導致尿酸生成增多。
而啤酒中含有嘌呤含量更高,還含有分解嘌呤核苷酸的「催化劑」—維生素B1,這兩者之間的化學反應會使尿酸水平升高。
第3件:多運動
對痛風者來說,平時要適量的運動,這樣利於體內尿酸的排泄,還能控制好體重。
但,切記,不要進行劇烈運動,否則出大量的汗,容易使體內缺少水分,從而尿酸濃度會升高,容易形成結晶,誘發痛風。
最好是進行一些有氧運動,能持續時間較長,利於消耗多餘的脂肪,不易疲勞。如散步、步行、游泳等。
科普小常識:尿酸多高,算高?
正常情況下,成年男性的血尿酸水平為149-416μmol/L,女性為89-357μmol/L。當男性超過420μmo1/L時,女性超過360μmol/L時,就可確診為高尿酸血症。
一旦尿酸值超過420μmo1/L,不管有沒有出現不適反應,最好都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