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一種對人體健康威脅極大的心腦血管疾病。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心梗人數已經超過200萬,其死亡率為30%。
臨床顯示,冬季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間段,天氣寒冷,血管痙攣收縮,血壓升高,誘發疾病的出現。
下午三點,36歲的黃先生被送往醫院。他的手緊緊在胸口處捂著,好似胸口有一塊大石頭壓著,不停出汗,面色煞白。
醫生初步診斷這可能是心臟病發作,不敢耽誤,並立即檢查。結果顯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這樣年輕的心梗患者,很多人都感到詫異,尤其是黃先生的妻子,並不斷請求醫生即刻開展手術。
險在送醫及時,黃先生經過幾個小時的手術終於脫離危險,家屬也半鬆了口氣。
為何年紀輕輕就突發心梗?從他妻子的口中,醫生了解到真相:
原來,最近黃先生失業,一時間沒事幹的黃先生選擇先放鬆一段時間,每天找朋友打麻將,經常從早上玩到深夜。同時,黃先生還有吸煙的愛好,嚴重時甚至一天兩包煙。
醫生嘆息,這2個習慣是「禍根」,多數人還在犯
習慣1:長期久坐
在節日期間,長時間打麻將久坐,看似享受,實際上是引發心梗發作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長期久坐不利於「好」膽固醇清理動脈中的「斑塊」,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固定一個坐姿3小時以上的人,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是其他人群的2倍。
久坐不動會導致血流緩慢,血管中的脂肪酸沉積,容易阻塞心臟血管,引起心梗。
習慣2:大量吸煙
煙不離手是很多人的常態,但香煙是心臟的天敵,可加速7倍心梗的發生。
這是因為,煙霧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在吸入人體後,導致血管收縮、心跳加速,引起冠狀動脈痙攣,進而導致心梗。
心梗發作時,常會出現3種症狀,莫忽視!
1、壓榨性疼痛
胸痛是心梗最常見的症狀之一。這種疼痛具有一定放射性,類似於心絞痛,但比心絞痛更嚴重。
疼痛部位主要發生在後胸骨或前部區域,在某些情況下,上腹部也可能接近擠壓疼痛。
2、臉色發白
心臟病的人,心臟部位的供血會出現異常,導致心臟缺血、缺氧。
因此,就會出現心發慌,甚至臉上蒼白,發紫的現象,同時還會伴有呼吸急促,明顯胸悶氣短。
出現以上情況,一定要及時注意,早查CT。
3、出汗症狀
俗話說「汗為心之液」。
當心臟出現異常,身體會通過大量的汗液來進行暗示。
研究表明:臨床50-60%的心梗患者,會在疾病發作時,出現大汗淋漓的情況。
此外,部分患者面色發白。這是由於,心梗發作,心臟血液量驟減,人體神經過於興奮,導致無劇烈運動,也會出汗。
預防心梗,謹記:做好4件事
1、戒煙酒
煙酒,不僅傷害肝肺,還特別傷「心」。
吸煙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這會使心臟跳動加快,血壓升高。
飲酒的危險與吸煙相當。目前,飲酒是我國酒精性心肌病的主要病因,可直接毒害心肌。
因此,平時應儘量減少煙酒的刺激,學會戒煙限酒。
2、常飲茶水
對於心梗患者來說必須多喝水。但除了喝水,還可多喝些茶,有助於促進脂質分解、排出。
玲雁菊,是降血脂的能手,它含有豐富的 Anti-Oxidants及植物甾醇。
堅持服用,可使膽固醇降低並轉化為膽汁排出,又可增加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血清中甘油三酯的降解,從而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降低血脂。大家可堅持每天補充,不但可以調節人體的血脂水平,而且對高血壓、糖尿病也有調節作用,幫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3、適度放鬆
心臟是最怕累的器官,常會聽到猝死的新聞,多都由勞累過度導致的「過勞死」。
過度勞累,會傷害心臟,容易誘發心肌梗死,更會導致心臟衰竭。
這是因為,人在過度疲勞的狀態下,身體會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和去甲狀腺素等,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心臟局部血液供應量減少,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由此,過年期間休息也要適度,合理休息。
4、勤於鍛鍊
長期久坐易導致下肢形成血栓,加速血管堵塞心臟的情況,所以,平時一定要適度運動,減少久坐的機會。
與不運動的人相比,保持高強度運動的人,其心血管病風險將降低69%,而保持低強度運動的人風險降低24%,但需要注意的是,運動益處再多也要自身情況,來制定運動方案。
此外,還可以常拍「1處」:
手掌上有心包經和心經通過,所以拍掌能充分激活心臟的保護神—心包經和心經,使經絡暢通,心血充盈。
人體的五臟六腑在手掌都會有反射區,拍一次巴掌能均勻地刺激它們,是對身體有益的小動作,日常可以多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pwnZm4BMH2_cNUgAz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