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為何易發低血糖

2019-10-14     糖友大講堂

糖尿病簡單的說就是一種血糖高的疾病,患者要進行降糖治療。不過一些糖尿病患者卻搞不懂降糖的標準範圍,以為越低越好,其實血糖低比血糖高還要危險。發生低血糖是會有一些症狀的,糖尿病患者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及時發現及時防治。

糖友為何易發低血糖

怎麼判斷低血糖來了

肚子餓了,有飢餓感的時候,就說明有輕度的低血糖發生。輕的低血糖是出汗、手抖、心慌、面色蒼白、飢餓感、煩躁等症狀;重度的就是狂躁不安、抽搐、驚厥甚至昏迷死亡;老年人發生低血糖還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以及腦血管意外等併發症而危及生命。

醫生指出,一般來說,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嚴重程度取決於以下5個方面:(1)血糖降低的幅度,(2)血糖下降的速度;(3)低血糖持續的時間;(4)病人的年齡;(5)機體對低血糖的反應性等。

 糖友為何容易發生低血糖

在臨床上,經常遇到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因為昏迷而需要急救。醫生表示,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種非常常見的急性併發症,通常當靜脈血糖≤2.8mmol/L時被稱為低血糖。

「糖友」因低血糖只要深度昏迷6分鐘,腦細胞損傷就無法修復,即使搶救成功也會成為植物人。所以,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危害更加嚴重。醫生說,通常發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四種:其一,來不及進食或者某一餐吃得太少;其二,臨時性體力活動過大,比如劇烈運動後,機體胰島素吸收加快,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而誘發低血糖。其三,胰島素注射過量,這其中包括了胰島素注射部位不準確,比如打到肌肉或注射部位運動過度導致胰島素吸收太快,迅速降糖,導致吸收過快而發生低血糖。其四,口服降糖藥使用不當:比如用藥劑量過大或合用其他與降糖藥物有協同作用的藥物,尤其是聽信一些不負責任的廣告宣傳,隨意加用所謂「降糖製劑」,導致低血糖。

 糖友如何對付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飢餓的時候,會出現手抖、冒冷汗、心慌、面色蒼白等低血糖症狀,此時應該立即尋找含糖量高的食物補充糖分。所以,一旦出現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應學會自我處理,此時應保持鎮靜,勿驚慌。

首先,如有血糖儀在身邊,先測血糖,確定是否為低血糖;確定或懷疑為低血糖後(沒有血糖儀測定血糖指標時),應立即進食含糖食物;如半杯甜果汁、半杯糖水、3-5塊餅乾、2-3塊糖果等。謹記此時進食牛奶、雞蛋、肉類等蛋白質類食物是錯誤的,因其升高血糖的速度較慢,不能及時糾正低血糖。第二,15分鐘後再測指尖血糖,如血糖仍低,或低血糖症狀未能減輕,應再次進食。第三,如低血糖症狀消除,但距離下一餐還有1小時以上,則應再次進食,如1杯脫脂或低脂牛奶,5-6塊低脂甜餅乾,一片麵包、一個饅頭等。第四,如出現神志不清、突發昏迷等嚴重情況,家屬應及時將患者送往醫院,及時注射葡萄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LJf4G0BMH2_cNUgIM1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