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麵食做出花,把火鍋當做湯:撒拉族

2019-09-20     愛食人

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到處都可以看到名為「撒拉人家」的本地民族餐飲品牌。800多年前,作為游牧民族的撒拉族人為了生存,牽著駱駝,從中亞撒馬爾罕沿著絲綢古道,舉族東遷。雖然也是信奉伊斯蘭教,但是來到青藏高原邊緣地帶後,撒拉族的飲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當地居民的一些影響。

撒拉族家每逢婚喪嫁娶等家宴場合,都會先為客人端上蓋碗茶,並配上各色果脯、堅果、饊子等小食,方便客人喝茶、聊天。

這裡的傳統飲食以麵食和肉類為主。當地人說,因為從前大多數撒拉族人都是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來維持生計,高熱量的食物就成了補充能量的絕佳選擇。久而久之,作為撒拉族家庭主食擔當的麵食,隨著撒拉族人在中原地區融合了漢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的麵食加工技藝後,也逐步被發展出了蒸、炸、煮、烤、炒等多種烹飪手法。

炒麵和拌面是撒拉族人家裡最尋常的吃食,而一碗羊肉麵片則更是當地人的心頭好。面片甚至可以揪的如手指甲一般大小,薄而勻稱,當地人稱作「指甲面片」。炮仗面在這裡也非常流行:先做好拉麵,然後撈出,同粉條、肉末、辣椒和少量時蔬混炒在一起。



油炸的麵食首推油餅,在當地人的早餐、午餐都會出現。這裡的油餅都炸得金黃,一種是外表酥軟扁平,咬下去仿佛略微炸過的麵包一般,還伴著淡淡的麥香;另一種炸得略微中空一些,在胖乎乎的表皮上撒一層薄薄的白糖,吃著更加香甜。



外表酥軟的無糖炸油餅。


撒上白糖的「胖胖的」油餅。

也許是麵食當道的地方,當地人總是變著法地讓普通的食物有更加多樣化地呈現。胡蘿蔔羊肉餡的包子似乎是當地人最常食用的一種,但這顯然並不能展現當地不拘一格 「包起來吃」的麵食技藝。



很多特色的小食就在當地人這種對麵食的融會貫通中誕生。比如,用麵粉將紅棗包裹起來下鍋油炸後盛盤。從外面只看到一隻只金黃色的小圓糰子聚集在一起煞是可愛,咬一口,棗香味溢出來,才知道內藏何種乾坤。



蜂窩糖包,是心靈手巧的撒拉族女性自創的一種甜面點,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內外五瓣構成了類似蜂窩的造型,外圍的每一瓣里都填塞上了紅綠相間的果脯,賣相很是精緻。這種糖包摻著羊油,甜度也比較高,所以外來的遊客並不一定都吃得習慣。



撒拉族家裡如果來了重要的客人,蓋碗茶是必不可少,羊肉麵片是必不可少,手抓更是必不可少。青海一帶最有名的羊肉當屬「草膘羊肉」,所以這裡的葷食中最傳統的一道菜便是:羊肉手抓或者肋條手抓。手抓羊肉都是在加入生薑、大料、花椒、蔥段等的白水裡煮熟,盛盤上桌,配上一碟生蒜和一碟辣椒麵。

這盤辣椒麵通常都是由本地的線辣椒磨碎製成。循化線辣椒果肉厚,果實細長,油多籽少,辣椒的顏色通紅艷麗,香味濃郁。適中的辣味里還裹著一點淡淡的甜味。



除了羊肉之外,牛肉和雞肉也是撒拉族人喜愛的肉類食物。撒拉族人喜歡吃當地土雞做成的白斬雞,肉質緊實,口感清淡。



各種硬菜之後,火鍋,往往作為撒拉族人家裡宴客席間的最後一道上桌。撒拉族的火鍋是銅火鍋,通常是煲著牛肉和粉條、蔬菜一起烹煮的,湯頭清澈,咸香鮮美。當地人一般只喝其中的湯,所以火鍋在這裡更多得是作為一種煲湯的器皿,為了一直保持湯的溫度。撒拉族人認為火鍋可以表達對客人的尊重,因為它象徵著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圖文:沈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uyVVm0BJleJMoPM3l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