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算新鮮的感慨是:
這個時代,愛情電影越來越稀有了。
昨天手閒,點開豆瓣電影的分類,搜了下2019年全球範圍內的愛情電影。
結果是令人尷尬的,前十熱門如下……
這裡面,嚴格意義上的愛情電影,也就是《最好的我們》《友情以上》《一吻定情》三部。
作為最古老的電影類型之一,或許是已然拍盡了所有套路,或許是有太多經典難以超越。
總之呢,和前幾天談過的傳統戰爭片一樣,愛情電影,也是愈發罕見的「珍稀動物」了。
《羅馬假日》
但越是如此,我就越是期待,看到新的愛情電影。
更何況,它的基礎是如此天然而龐大——在電影中感受愛情的苦辣酸甜,這份共鳴,幾乎是屬於所有觀眾的。
相比喜劇、動作等創新壓力巨大的類型,觀眾對愛情電影的要求,真的不高。
不需要刻意出新,也不必宏大深刻。
但成功的愛情電影,需要找到那個切中內心的愛情話題。
回看近兩年的熱門愛情電影,去年《後來的我們》,戳中的是「前任」。
《後來的我們》
今年初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戳中的是「愛而不得」。
這兩部熱門電影,口碑都有爭議,之所以成功,就是在愛情話題上做到了兩個字:
極致。
那些柴米油鹽、風輕雲淡的日常愛情,當然同樣動人。不過站在類型片創作層面:
極致,才是愛情電影成功的第一要義。
昨天,《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定檔明年情人節。
這部姚婷婷導演,李鴻其、李一桐主演的新作,有潛力成為明年份的極致愛情爆款。
看完預告,如果要給這個故事找一個愛情主題,我想應該是:
你願意為了愛情付出多少?
目前尚不知道具體的故事走向,我從預告中看到的,是兩個深愛的人,因為意外而生死相隔,他為挽回她的生命付出了一切。
這其中,最沉重的那個代價,是再次相遇時,她已認不出他的模樣。
這裡,可以看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在愛情之外的另一個亮點,即奇幻元素的加入。
說起來,奇幻愛情電影,尤其是時空穿越主題,稍有閱片量的,就不會陌生。
不過在華語電影範疇,奇幻愛情這個類型並不多見,能立刻想起來的,比如《不能說的秘密》《重返20歲》《超時空同居》。
有唯美浪漫,有返老還童,還有爆笑喜劇。
《超時空同居》
主題不同,風格不同,相同的是:
奇幻的部分,都沒有喧賓奪主,目的都是服務於愛情這個內核。
事實上,在我看來,這也是以上幾部電影成功的重要原因。
回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從預告來看,奇幻愛情中的奇幻部分,大機率也是輔助愛情敘事的工具。
這裡的關鍵,看起來是一塊可以重置時空的手錶。
但由此會牽扯出一段怎樣深情的愛,才是這個故事的真正核心。
說白了,我想看的,是一部真正的愛情電影。
這世界有太多浮躁,我只想看到深情。
而如何呈現這深情?是我最關心的那個部分。
首先,深情寫在片名里。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第一感覺,很有情人節的儀式感。不需要多說什麼,看這部電影,就是在向對方表白示愛。
結合故事來看,深情就在「時間盡頭」四個字中。
重置時空,改變過去的奇幻設定背後,是為了愛情義無反顧的犧牲與付出。
說起來,我之所以會對這部新片產生興趣,和前兩年看過它的原著小說不無關係。
小說是個短篇,篇幅不長,結構精巧,當時看完就覺得,它很適合電影改編。
很大的原因在於,小說敘事上做了大量的留白處理,一方面給閱讀提供了想像空間,另一方面也給電影提供了足夠的改編空間。
但最重要的,是我在這個故事裡,看到了愛情的極致一面:
極致痴,與極致執。
為了不破壞大家未來感受這個故事的完整體驗,我儘量不說太多細節。
李鴻其飾演的林格,疏離高冷型人格,不太合群,於是愛情也就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存在。
小說里有一段對林格的描述,形容他是對愛情極為「貪婪」的人:
「有的人已經擁有過一時一刻,卻還想要一生一世,真是貪婪。
貪婪的人,得到愛情的機會很大,擁有幸福的機會卻很小。
但是你要知道,也正是貪婪的人,才會努力想要去改變生活,甚至扭轉命運。是貪婪的人,給了這個世界更多驚喜。」
他對待愛情的極致痴,表現在這份「貪婪」。所以在戀人發生意外後,林格才會如此痴情地試圖拯救。
更打動我的,是他在改變命運的過程中,無視回報的付出。
換言之,為了讓戀人有一個完滿的人生,林格徹底犧牲了自己,不惜成為一個戀人完全不認識的、「不存在的人」。
這份極致執,或許會是影片引發共鳴——或者說是升華共鳴——最大的那個爆點所在。
「真正見證過愛情的人就會相信,愛無所不能,也無堅不摧。這種力量,是可以超越常人的想像力的。」
小說中這句話,是點題的存在。
最後,愛情電影要傳遞出深情,還有一點至關重要:
選角。
常常說,選對了演員,一部愛情電影就已經成功了大半。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中,又見李鴻其。
該怎麼形容我對他的感覺呢?
早先看他的第前兩部作品《醉·生夢死》和《幸福城市》,一個強烈的觀感就是:
這是個充滿了力量感的演員。
這力量感不是來自大幅度動作和誇張表情,李鴻其的力量感,往往來自靜態。
《醉·生夢死》
爆發力,都收在裡面,觀眾卻都能盡數感受到。
原因其實也簡單,記得趙薇在某表演綜藝上說的,大意是看一個演員有沒有表演天賦,一個訣竅就是:
看眼睛。
李鴻其的眼睛,寫滿了天賦。
《寶貝兒》里,他演一個聾啞人,全程基本就是靠眼睛在表演。
下面這場戲,雖然他是作為配角給楊冪配戲,但我的注意力,全在他生動的眼神里。
大家總喜歡討論什麼是電影臉什麼是電視臉,其實電影臉不是說長得有多高級。
所謂的電影臉,說白了,就是有故事、有層次的臉。
而李鴻其這張寫滿故事的臉,因為那份內在的力量感,又尤其適合沉默、隱忍、固執、痴情的角色。
《地球最後的夜晚》,他流著淚大嚼著蘋果,內在的力量感,噴薄而出。
你能看到生存的渴望,也能感受到毀滅的慾望。
這張層次分明、寫滿故事的臉,讓人著迷。
到這部《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他扮演林格這個「不存在的人」,也算是量身定製了。
對女主角李一桐,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裝扮相極為驚艷。
前年那部新版「射鵰」,她被很多人視為翁美玲之後,對原著還原度最高的一版黃蓉。
而隨著《鶴唳華亭》熱播,相信對她的討論會越來越多。
這是她第一次在電影中擔當女主角,飾演這個被暗中守護一生的女孩,我期待在大銀幕再次被李一桐驚艷。
愛情電影中,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讓觀眾對男女主角的愛情,產生認同感。
回到電影中,觀眾需要認同的,也是這段「誓死守護」愛情的出發點。
所以,李鴻其和李一桐這對CP,一個執,一個美,從我看過原著的角度,符合我對兩個角色的想像。
而預告中的幾個瞬間,則從兩個維度強化了兩人的CP感。
一上來,公主抱、踮腳吻、搞怪自拍,是甜蜜的部分。
最後,面對明顯蒼老了的李鴻其,李一桐問出:
咱們是不是在哪兒見過啊?
下一刻,李鴻其看她的眼神,寫滿了故事,也讓這對CP又多了幾分層次感。
而對導演姚婷婷,她之前的兩部作品讓我對她很有信心。
一個是劇版《匆匆那年》。
簡言之,近十年最好的國產青春劇,我是敢說這個話的。
另一個是她6年前拍的短片《特殊交易》。
那是個看起來很俗套的故事,一個小學生花錢請陪酒女假扮自己媽媽,來學校開家長會。
你能猜到故事的走向,和親情主題的表達,但一個好的導演,就是能用真摯的細節和精巧的結構,讓一個俗套的故事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最後,還有監製江志強。
江志強挑作品的好眼光,有口皆碑:
一方面是大片推手,從《英雄》《臥虎藏龍》到《寒戰》系列,另一方面,又身體力行地支持和挖掘中小體量的口碑佳作。
《送我上青雲》《閃光少女》,尤其是連拍兩部的《北京遇上西雅圖》系列,代表了國產愛情喜劇類型的一大進步。
這次江志強看中《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我相信,他看到了一些閃光點,也看到了國產愛情電影新的突破口。
它會有怎樣的驚艷?下一個愛情爆款的預言能否成真?
三個月後,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dH2g24BMH2_cNUgrLZ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