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用一座博物館完成了自救,為什麼別的城市卻不行?

2019-10-23     睿途旅創

在2017年底於倫敦舉行的「城市建設獎」盛典中,西班牙北部城市畢爾巴鄂(Bilbao)一舉摘得「歐洲最佳城市」桂冠。

此次大賽重在評估城市的綜合實力:環境、交通、工業、現代化、教育等諸多方面都是組委會考量的重要指標。專家們讚揚畢爾巴鄂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後工業經濟低迷中脫胎換骨,通過投資文化、大膽創新和巧妙的經濟政策改變了自己。

以一座博物館復興一座城市?

西班牙畢爾巴鄂市始建於1300年,因優良的港口而逐漸興盛,在西班牙稱雄海上的年代成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紀開始日漸衰落。

19世紀時,因出產鐵礦而重新振興,但20世紀中葉以後再次式微,城市的支柱產業鋼鐵和造船業下滑,失業率高達25%。

1983年的一場洪水將其舊城區嚴重摧毀,整個城市雪上加霜,頹勢難挽,雖百般努力卻苦無良策。

1980年前後的畢爾巴鄂

九十年代初,畢爾巴鄂已淪為歐洲藉藉無名小城,當年若非該市球隊在西甲聯賽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絕大部分人可能終身無緣聞該市之名。

面臨時代的轉型期,畢爾巴鄂人意識到用多元文化取代舊工業體系的社會發展趨勢的重要性,明確提出要打造一個以文化為承載,以服務業和新興技術產業為經濟增長點的後工業城市,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1993年畢爾巴鄂地方政府決定與古根海姆集團合作,由世界著名建築師弗蘭克·蓋里主持設計古根海姆博物館畢爾巴鄂分館,從而帶動了一系列城市更新舉措,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這種由旗艦博物館帶動產業轉型和城市更新的現象被稱作「古根海姆效應」。

古根海姆博物館對於畢爾巴鄂究竟有多重要?先來看一組數字:1997年古根海姆畢爾巴鄂博物館正式投入使用,總耗資為1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億元)。

博物館建成的第一年,畢爾巴鄂吸引了130萬名參觀者,區域經濟活動因此增加2.1億美元,當地政府將其中的3000萬美元收入囊中。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建成後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對城市經濟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同時,博物館還吸引大量的投資與撥款,在運營最初的6年中城市獲得了1.66億歐元的初期投資。

古根海姆博物館使畢爾巴鄂成功轉型,成為文化導向型城市,成為歐洲乃至全球文化旅遊的目的地,並使畢爾巴鄂挽回傳統製造業不斷衰敗的頹勢,以此提升整個地區的活力,進而通過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來帶動城市經濟的復興。

在「古根海姆效應」的影響下,世界各地興起了以博物館作為文化旗艦,帶動地區更新的風潮。

畢爾巴鄂的經驗是否可以複製?

簡單地複製文化IP就能取得成功嗎?答案顯然不是。

1999年,英國謝菲爾德全國流行音樂中心開業,但吸引的遊客還不到預計的1/4,不得不在當年,就關門大吉。

萊比錫藝術教育博物館,也是吸引各地遊客到來參觀的漂亮的博物館,但是它那豪華高大的展廳,與稀少的參觀者形成了鮮明對比。

最典型的是西雅圖的體驗式音樂項目,這個悲劇式的為微軟基金會和億萬富翁Paul Allen設計的博物館,在頭三年內遊客量幾乎減半,並在這個時期裁員從500削減到200。

雖然在2000年開館時業內人士聲稱這個項目能鞏固西雅圖90年代的城市復興,但顯然,這個項目沒有如願以償 。

超預算且無法回本的效仿案例:西班牙桑坦德市Centro Botín

我國大小城市也建起了各式造型前衛的博物館,然而多數收效甚微。

這些不高明效仿的失敗在於沒有充分結合城市具體的發展條件進行文化復興,也沒有認識到「古根海姆效應」的成功是建立在畢爾巴鄂整體城市更新戰略之上的。

其實也就是說,古根海姆博物館更像是畢爾巴鄂後續二十年間城市更新進程的一個觸發點,對其的解讀鬚根植在其所在更大區域的複雜的文化、經濟以及政策網絡。

1.文化導向型城市更新策略

總的來說,畢爾巴鄂的發展戰略對城市更新提出的要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文化設施的建設,依靠城市旗艦項目的影響力塑造文化城市的形象;

第二階段,關注城市的無形資產,利用綜合性的文化發展措施重塑社區形象,吸引有創新人才推動文化產業的本土化發展,帶動老城區的城市更新。

從政府運行上看,畢爾巴鄂大都市區政府以公司合營的方式設立兩個重要的城市更新主體部門大都市區-30協會(Bilbao Metropoli-30)畢爾巴鄂-2000合作開發公司(Bilbao Ria 2000),並通過他們在宏觀發展戰略層面和實際項目規劃運營兩個層面持續推動畢爾巴鄂文化導向型城市更新的進程。

《畢爾巴鄂2010:城市發展戰略》中BLV老城區城市更新行動

在這兩個機構的引導下,畢爾巴鄂形成一套完整的從戰略到實施的城市更新策略。如畢爾巴鄂老城區的兩個城市更新項目,運用多樣化的文化導向型城市更新實施策略,提升片區活力、恢復城市功能、加速社會融合以及從戰略上引導城市文化產業的空間集聚、優化城市的產業與空間結構。

畢爾巴鄂城市戰略規劃還形成了一種「編制-實施-回顧反饋-調整」機制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使畢爾巴鄂既保證了發展策略的關聯度和延續性,也有足夠的靈活性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外部國際環境。

畢爾巴鄂市更新重要時間節點

2.畢爾巴鄂藝術產業的復興

畢市的當代藝術產業的興盛並不直接源於市場的需求,而是政府和民間的支持。民間的支持包括諸多當地的私人藝術贊助人和機構,使得這些畢爾巴鄂市的藝術博物館平均能達到40%的自給自足,這在西班牙其他地區是極其少見的。

在古根海姆博物館之後,畢爾巴鄂市原有的三座老的博物館(畢爾巴鄂市藝術博物館、Bizkaia考古和Basque人類博物館、複製品博物館)都被重新翻新,參觀人數也都顯著上升。

其中變化最為顯著的是畢爾巴鄂市藝術博物館,這所博物館建成於1914年,古根海姆博物館開放後它的參觀遊人從1996年的9.5萬人次上升到了1998年的15.4萬人次,遊客量近乎翻倍,其中約4萬人受「古根海姆效應"影響。

畢爾巴鄂市美術館

畢爾巴鄂成立了Bilborate,目的是幫助當地的藝術家為其提供教育資源並與西班牙及歐洲其他地區主要的藝術市場建立聯繫。

同樣獲益的高校還包括巴斯克郡大學藝術學院,其國際學生的數量顯著上漲,據統計在1997-2006年間,僅交換生項目就上漲了50%。

這樣的教育機構興旺的重點就在於,這兩所藝術院校都以產品和藝術市場為導向教育學生,用以平衡這座以當代藝術興旺的城市卻缺乏當代藝術創作的窘境。

西班牙畢爾巴鄂市主要藝術場館

畢爾巴鄂顯然沒有馬德里和巴塞隆納在文化或者藝術上的先天條件,很大程度拜兩所院校所賜,畢爾巴鄂也逐步在西班牙藝術界發聲,並形成創意密集型產業。從某些方面來看,畢市所能給予藝術家的支持條件確實是優於馬德里和巴塞隆納。

3.城市尺度藝術街區組團的形成

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出現帶動了整個藝術產業的發展,這一方面導致了諸如博物館、藝術展覽館、藝術家創意中心、古董商店的增多,也在另一方面導致了原有藝術相關產業的搬遷和結合新興藝術產業的產業新布局。

出現了以靠近古根海姆博物館以藝術展覽館、古董商店、藝術保護和修復為主的Abando區域和以藝術品生產、手工產品零售為主的Casco Viejo & BLV區域(老城區)。

總的來說,這兩個區域有截然不同的顧客來源,也面臨著不同的發展挑戰,前者關注城市的商業藝術消費,後者更強調生產。

這種多元化的城市更新手段引導城市文化產業空間布局,產生了三種積極的效應:

1. 城市旗艦項目及周邊形成集聚效應,形成了城市文化中心;

2. 重塑了社區形象,增強社區的歸屬感和文化凝聚力;

3. 不僅讓老城區重獲新生,更延伸了畢爾巴鄂的文化產業鏈,完善了畢爾巴鄂的文化城市形象。

圖示可以看出以古根海姆博物館為中心的相關商業的遷移

寫在最後

城市的發展相似而不同,但幾乎所有的城市發展都經歷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再向第三產業轉向。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新技術的升級以及城市的擴張,傳統工業及其附屬產業遺留的工業廢棄地轉型成為全球城市發展關注的問題,而產業轉型意味著城市需摒棄其原有的經濟支柱產業,尋找新的增長點。

畢爾巴鄂地方政府會根據國際外部環境和不同階段城市的發展現狀,明確機遇地區城市更新應當優先考慮的文化策略的類型。

在文化型導向的城市更新與發展過程中,對文化的理解不可過於片面,文化導向型的城市更新既不等同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也不局限於大型文化設施建設,簡單的經驗複製並不可取。

大型旗艦項目雖然可以幫助城市吸引投資、發展旅遊經濟,在最短的時間內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但它不是城市發展的萬靈藥,應該採用綜合性的手段,從文化政策框架、文化藝術活動、文化設施建設、完善教育體系以及培養文化凝聚力等多個角度全面挖掘城市的文化內涵,塑造多維立體的文化城市形象。

文章由睿途旅創原創發布,未經允許嚴禁轉載圖片部分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海睿途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註冊商標:睿途旅創)是專注於旅遊創意研發與實踐的專業機構。公司總部設立於上海,在丹麥哥本哈根、新加坡、北京設有分支機構。公司由旅遊產品創新研發中心、策劃與規劃設計中心、創意孵化中心三大板塊組成,主營小鎮/鄉村/景區等各類策劃、規劃與創意設計、旅遊創新產品研發與IP輸出。

睿途理念: 小創意改變大旅遊

睿途使命: 以優質創意內容革新中國旅遊

睿途精神:I3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創新意識) Innovation thinking(創新思維)Innovation ability(創新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_AgAW4BMH2_cNUgB3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