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君入甕擒韓信:漢高祖如何避開鋒芒,有效應對危機?

2019-12-02   昌達財經課堂


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問題構成危機事件,如果對危機事件處理不當,將對企業或品牌造成傷害,這也是一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麻煩不斷,甚至走向衰敗的原因。

漢高祖劉邦登上帝位後,封韓信為楚王,然而過不久就有人告發韓信圖謀反劉。劉邦為謹慎起見,召集各文臣武將共同商議對此事的處理方法。眾人都主張趁機消滅韓信。但劉邦認為此非良策,於是向陳平請教。

陳平反而先問劉邦想怎麼處置,劉邦主張派兵前去討伐。這時陳平沉著地問劉邦這件事還有沒有別人知道,劉邦說沒有。

陳平沉思片刻,反問劉邦:「您的兵力比韓信的兵力強嗎?您手下的大將,有誰敵得過韓信?」劉邦搖了搖頭。

陳平說:「兵力不如韓信,大將中又沒有韓信的敵手,如果您在這樣的情況下去攻打韓信,是凶多吉少啊!」

劉邦聽到此話十分著急,忙向陳平討教解決方法。陳平說:「從前,帝王常在全國各地巡行,會見各地的諸侯。咱們國家南部有一個叫雲夢澤的地方。

您裝作巡行雲夢澤,要在陳州會見各路諸侯。陳州在楚地西界,韓信聽到您巡行,又到了他的地盤上,必會前來謁見。當他謁見您時,您便可將他抓起來。這樣就輕而易舉地將他擒拿住了。」

劉邦認為這是一個可行之策,便予以採納。待巡行到雲夢澤時,韓信果然前來謁見。劉邦便讓埋伏下來的武士將韓信捆得結結實實,投入囚車中。

其後,把韓信貶為淮陰侯,留居京城,不讓他到外地任職,韓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為了。陳平緩和矛盾,然後實施「請君入甕擒韓信」的這一應對策略,不僅消除了國家再度分裂割據的禍根,還使劉邦不戰而解除失國危機,維護了新王朝的統一與安定,可謂又合理又得當。

以古看今,作為現代企業的管理者,當危機來臨時,同樣需要鎮定自若、應對得當,即使錯過了危機的最佳解決時機,也絕不能手足無措。俗話說:「慌不擇路,飢不擇食,寒不擇衣。」管理者必須冷靜地面對與決策,以作出正面的、積極的應對,將危害降低到最小。

卓有成效的企業家的作用,就是通過得當地應對危機來表現,企業家應該認真面對企業可能遇到的危機與災難,並儘可能在危機發生前就解決,如果不能解決,至少也應該採取適當的方法將危機的損害降到最低。

史玉柱曾提出企業有13種死法,其實,所謂的死法都是企業對危機的處理不當造成的。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危機來臨時沒有得當的方法予以應對。得當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用在危機處理上也是如此。

無論是事中控制還是事後應對,面對來勢洶洶的危機,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緩和企業與消費者的矛盾,在此基礎上採取積極、公開的應對策略,才能轉危為安,化解危機,避免企業的「滅門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