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經營中,為了企業的生存和員工的發展,利潤是僱主不得不追求的。這沒有什麼可恥。自由市場的原則就是競爭,利潤是正當營業所應得的報酬。無論是員工還是管理人員都是通過努力工作才獲得利益。
有這樣一則故事,說明了貪婪最終的結果就是使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禁錮思維,連最簡單的解脫方法也會被忽略,事態會更加嚴重。
一群聰明的猴子喜歡偷吃農民的大米,為此,人們想盡一切辦法制服它們:用裝著鎮靜劑的槍射擊,用陷阱捕捉……都無濟於事,因為它們反應太快,動作太敏捷。後來,一個動物學家找到了捕捉猴子的方法:將一隻窄口的透明玻璃瓶在樹幹上固定好,放入大米。
到了晚上,猴子來到樹下,伸手去抓大米(這瓶子的妙處在於猴子的爪子剛好能伸進去),等它抓起一把大米後,由於拳頭緊抓著大米,爪子怎麼也抽不出來。貪婪的猴子始終不願放下已到手的大米。第二天,人們抓住它時,它依然不願放手……
為了一把米,猴子失去了自由,這是聰明的猴子怎麼也明白不過來的道理。它將手伸進瓶子時,滿腦子只想著怎麼將米吃進嘴,是大米迷惑了它的思維,以致危險來了它依然「咬定青山不放鬆」,非要將這把致命的大米送進嘴才安心。
人固然比猴聰明,但在面對利益誘惑時,也往往缺乏理智。明明知道是圈套,卻又經不住誘惑,總以為既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又能進退自如。豈不知在伸手的瞬間,貪婪的慾望就使他註定落入他人設好的圈套,註定了被設圈套的人牽著走。從此身不由己,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違背自己意願的事,輕則弄得狼狽不堪,重則身敗名裂。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笑看風捲雲舒。摒棄不該有的慾望,心就能亮堂堂,照得見自己也照得見他人。人活著,僅有聰明是不夠的,還需要善於理性思考,用理智駕馭自己的慾望,明辨是非,認清潛在的危險,不貪非分之利,否則最簡單的問題也會變得複雜。
有這樣一則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一揚州人與同伴一塊過河,船行至江中,船破,同伴們都游到了對岸,而最善於游泳的他卻溺水身亡。原因是他的身上背著500大錢。同伴們多次勸他把錢扔掉,他總沒捨得,最終,葬身江河,生命終結。
如果這個人放棄那500塊大錢,他很容易就會生存下來,這對他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真是由於他的貪婪,最終使自己賠上了性命。
「人心不足蛇吞象」,「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正所謂錢不厭其多,位不厭其高,食不厭其精,這是人類的普遍心理。錢為萬欲之首,「有錢能使磨推鬼」,所以,人們如果一旦顯現出了自己靈魂深處的貪婪本性,就再也不會回頭,徑直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有這樣一個案例,說明了貪婪可能會使一個企業由盛轉衰甚至失敗。不能代表強,相反會導致理性的喪失,成了趨弱的先兆,成了危險的預警。
凱馬特是美國顯赫一時的超級零售商,在上個世紀後期位居美國零售業榜首。現在幾乎所有超市都在使用的收款系統,正從凱馬特首次使用的。
隨著規模越來越大,凱馬特的管理者的頭腦開始發熱。他們認為,在全球的零售業當中,沒有誰是凱馬特的對手。因此,從1985年起,凱馬特將大量的資金用於收購書店、體育用品店、家庭用品店及辦公用品店,試圖通過向8個不同領域的擴展使自己更加強大,成為零售領域的「全能冠軍」。
不過,令凱馬特沒有想到的是,市場的反應並沒有他們預料的那麼積極。事實上,耗費大量資金和精力辛辛苦苦收購來的企業不僅沒有給凱馬特帶來一分錢的利潤,反而年年虧損,凱馬特雖然是零售業的超級航母,但也經不起這樣的虧損,於是只得將這些企業轉賣。
而在凱馬特四處擴張的時候,沃爾瑪已經悄悄後來居上,並取代凱馬特成為美國零售業的霸主。儘管凱馬特試圖扳回霸主地位,但這時,凱馬特已經雄風不再,結果,凱馬特的贏利大受影響,到期的欠款無法支付,最終只能申請破產保護。
稻盛先生認為,在企業經營中,為了企業的生存和員工的發展,利潤是僱主不得不追求的。這沒有什麼可恥的。自由市場的原則就是競爭,利潤是正當營業所應得的報酬。無論是員工還是管理人員都是通過努力工作才獲得利益的。
然而,如果讓利益蒙蔽了雙眼,完全屈服於「利」,就被視為一種貪婪。所有利潤都應是血汗換來的,再把利潤投入在品質改良上以滿足客戶的要求,這才是正確的,能夠保持企業長遠發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