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說點嚴肅的話題。
功夫片真的沒有明天了嗎?
從《葉問4》上映至今的票房來看,觀眾對功夫片的需求還是有的。
可是已經56歲的甄子丹顯然對觀眾不斷提升的動作要求越來越吃力了,和他同歲的李連杰多年前就已經宣布不再演功夫片了。
遍尋華語影壇,下一個甄子丹在哪裡,真是拔劍四顧心茫然啊。
2019年12月18日,《葉問4》上映前夕,甄子丹在佛山參加大灣區功夫電影周時,兩度提及不再接拍功夫片,《葉問4》是他的最後一部純武術電影。
被問到有誰能做他的接班人,他直言張晉和謝霆鋒可以接棒。
甄子丹欽點的兩位接班人如何呢?
那晚甄子丹親口對記者說,「你不要以為謝霆鋒只是很帥懂烹飪,其實他練過好多年功夫。」
謝霆鋒很努力,甚至是很拚命,這個地球人都知道。拍電影時所有危險動作都親自上陣,年紀輕輕已經一身傷。
但謝霆鋒上一部功夫電影是什麼,《新少林寺》還是《逆戰》?全都已經是七八年前的舊事了。
這些年他要麼一心做藍台的烹飪節目,要麼一心地和王菲談戀愛。連他出道時的歌手身份,都已經好久不做了。
他本來應該開闢一個時代的,歌手也罷,演員也罷,可惜都沒達到頂級。或許十年前他帶著他老爸,指著香港某條街上那棟大廈說這是我的樓時,賺錢已經志得意滿,哪還有興趣做功夫片。
謝霆鋒做甄子丹的接班人?《龍虎門》《男兒本色》時就是,現在看就不是。
看著就不像,做菜久了,手上靈活,腿腳未必了。總在溫柔鄉里,腰膝酸軟,恐怕也沒力氣打鬥了。
向佐拍個《我的拳王男友》還被公司滿世界發軟文時說他當年多麼刻苦地練習功夫五六年了呢,可是他行嗎?練過多少年功夫有什麼用,這又不是搏擊比賽。拍電影,就是要拿作品說話,這是唯一的答案。
張晉或許是拿得出作品的。為什麼說或許呢?
因為作為年輕一代的功夫明星。張晉近些年似乎是最有接棒甄子丹的星運的。
一部《一代宗師》讓他拿到了從影以來的最有分量的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葉問3》之後馬上開拍他主演的衍生作品《葉問外傳:張天志》都說明了他在當前華語動作明星中的位置。
這兩年香港上映的有限幾部動作片,幾乎都是他主演的電影:《九龍不敗》《狂獸》《葉問外傳:張天志》等等。
不僅在華語動作片中獨領風騷,甚至在史泰龍的《金蟬脫殼3:惡魔車站》和好萊塢大片《環太平洋2》也軋上一腳。
而且不但場上風光,場下也是焦點。參加綜藝,愛妻蔡少芬高齡懷孕為他生三胎等等,高光之下似乎成為甄子丹的接班人理所應當。
可實際上呢。
《張天志》的電影前面頂著個「葉問外傳」就帶著一個求蹭熱點,先天不足的缺陷。
整部片子除了和楊紫瓊一戰有些特點外,一無是處。
今年上映的《九龍不敗》更堪稱是車禍現場般的差片,連導演陳果自己都承認是自己導演生涯中的一個挫敗。
不僅劇情混亂,莫名其妙,拍這部電影時,香港名武指董瑋剛剛憑藉《湄公河行動》獲得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但《九龍不敗》中的動作設計一樣枯燥乏味。
《金蟬脫殼3》?比黃曉明參演的《金蟬脫殼2》分高。上一集是3.2分,這一集是3.8分。
白瞎了《金蟬脫殼3》中那麼好聽的片尾曲《Shoot You Down》,有人說不是啊,你沒仔細聽嗎,這歌第一句就告訴你這部電影的質量了:I can't stare down(我看不下去了)。
豆瓣短評上的第一句就是「張晉為什麼要接這種爛片 」。觀眾不解,也為他生氣。
其實從動作、從外型、從演技上來說,張晉都配得上當今華語影壇第一動作明星。同樣在甄子丹代言的佛山功夫電影周上獲得優秀男演員獎,接班態勢非常明朗,可令人無奈的是獲獎憑藉的是《葉問外傳:張天志》。
雖然張晉在影壇上很活躍,但是他實在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作品。或許時候未到?可敏感的投資老闆們比猴都精,怎麼在影視寒冬里貿然把錢投向當前年輕觀眾並不待見的動作片。
拍攝動作片並不是大陸導演的專長,而且內地電影也基本沒有功夫片的土壤。張晉的主要表現陣地還是在香港,可是地球人一樣都知道,香港電影目前的處境是什麼樣。
投拍《張天志》無非是老闆們看見觀眾對《葉問3》中張晉的表現叫了好,於是趕緊蹭熱點撈上一票,沒想到票房口碑一樣糟。
其他的《環太平洋2》也好,《毒。誡》《狂獸》也罷,連超過6分這麼一個能基本講好故事的分數都達不到。
包括已經拍完兩年都沒上映的,劉鎮偉導演的《十噸刺客》一樣不被人看好。
可以說,三年來張晉沒拍過一部讓觀眾滿意的動作片。觀眾都不滿意,張晉他爹又不是向佐他爹向華強,老闆會繼續砸銀子嗎?
因此甄子丹這個接班人,張晉被看好,但是並沒有卵用。
30年前,李克勤出道就被看作是譚詠麟接班人,譚耀文亦被認定是張國榮第二,可事實如何?
除了謝霆鋒、張晉還有其他人嗎?
如果從知名度和觀眾認可上講,還真拿不出其他像樣的候選人了。
像《葉問4》中動作戲不錯的吳樾,外型身手都不錯,其實年紀還沒有張晉大,但是拍動作戲多年也僅僅是混個臉熟而已。
香港有個本地出土的動作明星杜宇航,是葉問兒子的徒孫,正宗詠春傳人,曾是香港最年輕的武術冠軍。
演過《葉問》1和2中的小癟三,還靠《葉問前傳》獲得最佳新演員的提名
只不過年齡也不小了,連香港本地的金主和資源都不認可他,如今只能混跡於網大。
其實還有一個明星,外型和身手都不遜於張晉,而且比張晉還要硬朗一些,只是一直沒打出來,他就是謝霆鋒曾經的「妹夫」安志傑。
他是徐克挖掘出來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接替李連杰出演的《黑俠2》,可謂「出道即高峰」,而且還憑藉《少年阿虎》中的角色獲得「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
可是聽說人緣很好,但是跟他的前輩趙文卓很像,就是比較缺少上進心。當年和謝婷婷屢屢傳出分手傳聞就被娛記們說是他沉迷電子遊戲。
和張晉相比,他的眼神就能看出缺少堅毅和果敢。如今雖然戲緣也都很好,但是短時間內看不出有紅的跡象,而年齡又已經到了讓人尷尬的時候。
橫豎都不行,難道功夫片真的就不行了嗎?
我想,倒不至於那麼悲觀。
1991年之前,「武俠片已死」的說法在香港也不是流行了一兩天了,但是徐克的一部《東方不敗》硬生生地將傳統的以邵氏為代表的武俠片又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東方不敗》是緣起,《黃飛鴻》系列達到高潮。
潮水在香港落下之後,又在新世紀於大陸興起,《英雄》不僅將中國觀眾代入國產大片時代,而且創造了到現在還沒人能打破的國產片在北美的票房記錄。
其實這也不是影視圈的人第一次興起這個話題。當年李小龍叱吒風雲突然暴斃的時候,香港影視圈哀鴻遍野,無處覓尋李小龍接班人就成為困擾很多影視老闆的心結。
梁小龍、呂小龍、成龍等等,各個都能打,但誰都沒法拍出一部比李小龍電影更牛的來。
怎麼混都不成的成龍都灰心喪氣地退出電影圈回到澳大利亞當起了建築工人,直到吳思遠慧眼識人,才有了成龍鹹魚翻生,《蛇形刁手》《醉拳》帶他進入了「成龍時代」。
硬功夫不行,就來功夫喜劇,這就是成龍的套路。
其實徐克的再成功,也不是重走別人走過的路。
本世紀初,全世界都以為香港功夫片已經拍不出什麼新花樣了,結果泰國出來個托尼·賈,幾集《拳霸》下來火遍全亞洲。
隨後的甄子丹也把中國功夫和其他功夫雜糅,更注重實戰,《龍虎門》《殺破狼》《導火線》,直到爆火的《葉問》系列,硬是將帶到了新天地。
所以說,不用擔心有沒有什麼接班人了。潮水會退,自然也會再漲起來。
當然,前提是這些還活躍在影視圈的功夫明星們要發揮出作用來。目前看,袁八爺的《張天志》和董瑋的《九龍不敗》都沒顯出二人的水平來,現在的觀影者已經不是給什麼就看什麼的那一屆觀眾了。
不是功夫片不行了,是像以往那套路子再來拍功夫片不行了,《葉問》系列的成功或許能說明問題。
甄子丹不說要更多在幕後嘛,希望真正發揮出作用來,真正做到薪火相傳。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有什麼,世界上沒有成熟的模式來預知下一個功夫時代的到來,我們就耐心地等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