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句子61

2020-01-31     令狐我大哥

因為第一句話讓人思考太多,被十幾個人私信罵,我把它移到第九句……

1.一些過了中年,還沒有取得成績的人,基本上沒有犯過什麼錯誤。

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力求穩妥,小心謹慎,看似沒有失去什麼,卻失去了從錯誤中成長的機會,辜負了自己可能的成就,從而讓自己變的平庸。——馬丁

2.你也只活了一次,憑什麼說我走的路是錯的?

——網易雲音樂《嘲笑聲

3.其實任何人,在經歷時,都不會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奧爾罕·帕慕克

4.如果明天就要死了,你會因此改變現在的生活嗎?那你現在的生活,到底是打算活到幾歲的活法呢?

——伊坂幸太郎

5.現在這個瞬間,說不定也隱藏了你人生中很多個「最後一次」,我們總是在路過了之後,才意識到那一天的「無可替代「。

6.你不快樂是因為你可以像只豬一樣懶,卻無法像只豬一樣懶得心安理得。

7.你知道成年人和孩子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就是成年人得自己收拾爛攤子。

——陸遠《好先生》

8.生活總是讓更懂事的人來承擔糟糕的感受和結果。

——獨木舟

9、數百年前最富有的人,未必比現在的普通人過得好。數百年前最聰明的人,放到現在也還是頂尖聰明。

10、 如果我們的潛意識裡,有一些自己還沒有處理好的衝突、矛盾、被壓抑了的渴望,

我們雖然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它們卻會發生在外部世界裡,顯得像是我們的「命運」。

——榮格

11、 人們很少做他們相信是對的事,他們做比較方便的事,然後後悔。

——鮑勃·迪倫

12、 因為人們都會犯錯,鉛筆的後面才會有橡皮。

——《倫敦生活》

13、 孩子是成年人在生活失去可能性後的救生圈。

14、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周國平

15、 終其一生,我們只為尋找最初失去的那個人。

——卡勒德·胡賽尼《群山回唱》

16、 決定我們是否富有的,不是我們擁有的東西,而是我們沒有也行的東西。

——康德

17、 你必須只有內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王朔《致女兒書》

18、 為了最終理解你所不理解的,你必須經歷一條愚昧無知的道路。

為了占有你從未占有的東西,你必須經歷被剝奪的道路。

為了達到你現在所不在的名位,你必須經歷那條你不在其中的道路。

——托馬斯·艾略特

19、 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於宙《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

20、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緒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村上春樹《舞!舞!舞!》

21、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村上春樹

22、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魯迅

23、 年輕不容易,因為每件讓你困惑和焦慮的事情是你破天荒頭一遭。

——大衛·米切爾《雲圖》

24、 你問人問題,她答非所問,便已是答了,毋需再問。

——木心

25、 不要同一頭豬摔跤,因為這樣你會把全身弄髒,而對方卻樂此不疲。

——查理·芒格

26、 你太好相處,可能只是因為隱藏了自己。

—— 武志紅

27、 不要拿著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

若是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年齡段該做的事,那滿大街的老年人是不是都該去死?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性格能避免得罪人,說話直會得罪小人,說話委婉會得罪急脾氣,老好人會得罪有原則的人,圓滑的人會得罪聰明人……

既然都會得罪人,那就做你自己,做好了自己,就不怕得罪人,因為你可以承擔後果。

——劉同

28、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我的時代還未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

尼采

29、一味沖謙自牧,容易變成晦黯枯涸;終身狂放不羈,又往往流於輕薄可笑。不謙而狂的人,狂不到哪裡去;不狂而謙的人,真不知其在謙什麼。

30、 成年人之間誰也不容易摧毀誰。

當別人感知到你是一個不好惹的人時,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穫好的關係。

——武志紅

31、 若想徹底認清自己,不妨多留意一下別人在氣急敗壞時,對你所說過的話,畢竟氣話就是失控的真心話

32、 不要總覺得被輕視,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分量。

33、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別放縱善變的情緒。

34、 不論是人還是事情,最好的東西往往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層,這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所。

任何東西都有它的底子,但你最好不要去碰它。只要你捅破了這層脆弱的窗戶紙,裡面的內容,一多半根本經不起推敲。

——格非《隱身衣》

35、 只要我們感到自己有同情心,我們就會感到自己不是痛苦施加者的共謀。

我們的同情宣布我們的清白,同時也宣布我們的無能。

——蘇珊·桑塔格《關於他人的痛苦》

36、 他要歌唱,為了忘卻真實生活的虛偽,為了記住虛偽生活的真實。

—— 奧克塔維奧·帕斯《詩人的墓志銘》

37、 人的一生是萬里山河,來往無數客,

有人給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無光,

有人改他江流,有人塑他梁骨,

大限到時,不過是立在山巔,江河回望。

——《西出玉門》

38、 一個東西叫什麼和一個東西是什麼是兩回事。

39、我其實並不孤僻,甚至可以說開朗活潑。但大多時候我很懶,懶得經營一個關係。還有一些時候,就是愛自由,覺得任何一種關係都會束縛自己,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知音難尋,我老覺得自己跟大多數人交往總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個維度,很難找到一個像我一樣興趣一望無際的人。」

——《送你一顆子彈》

40、 如果說,真有什麼是值得去贏的,你應該贏得尊重,而非認同

41、 功不唐捐

可以解釋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與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報的。」出自《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眾生、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而裡面的「福不唐捐」,後人逐漸寫成了「功不唐捐」,也把經文里比較單純指代的佛教功德的「福」,擴展成了可指代一切奮進努力的「功」。.

42、 「等你到了一個階段,有自己的事情做,有自己嚮往的地方,不依附任何人成全生命的意義,你誰都可以失去。」

43、 那些讓你感到幸福的,才是讓你後來感到不幸福的根源

44、 「這個世界,生活,人本身,都是荒誕的。不要白費心智去猜,去理論,因為無可猜,無可理論。事情並不一定要因為一個理由而發生,發生之後並不一定要達到什麼目的。」

45、 一切都在變,不是為了不再存在,而是為了變成尚未有過的樣子。

——愛比克泰德

46、 五歲的時候,媽媽告訴我快樂是人生的關鍵。

上學以後他們問我長大後的志願和夢想是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說我沒搞清楚題目,我告訴他們,是他們沒搞清楚人生。

——列儂

47、 貪心就是拿一粒紐扣,要人家在上面縫件衣服。

在籠里出生的鳥會以為飛翔是一種病。

——亞歷桑德羅·佐渡洛夫斯基

48、 要修煉一顆老辣的童心。

——劉東華

49、 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

50、 每一種選擇都有不同的結局,就如走不同的路就會有不同的風景。所以,如果想看燦爛的風景,不妨沉思片刻再做選擇。

51、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52、和有資源的人合作,和沒退路的人合夥。

53、 我們曾經如此渴望命運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楊絳

54、 《龍櫻》

入學考試的問題,答案往往只有一個,如果沒有找到它,那就是不合格。

但是啊,人生不一樣,人生有很多正確答案。

繼續讀大學是正確答案,不去也是,熱衷運動也是,喜歡音樂也好,和朋友一起玩耍也罷,這些都是正確答案。

所以,不要畏懼活著,不管考上還是沒考上,都不要否定自己的可能性,你們要挺起胸膛,理直氣壯的活著!」

是啊,人生不是單選題,可以有很多種可能。這條路不通,自然會有另一條。

55、 你可以逃避現實,但是你無法逃避這樣做的後果。

——安·蘭德

56、 我不在乎別人的過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我自己也有過去。

我全都知道,但悔恨莫及。

——卡勒德·胡塞尼

57、 你以為很多事是可以重複的,還有下一次,但你錯了。包括你兒時的萬花筒或紙飛機,抄作業或買糖果,早就是此生的最後一次。

——韓少功《日夜書》

更新

58.社交中最大的成本,就是花時間去在乎不怎麼在乎你的人。

59.哪怕是在合理悲憤的情況下,恨意仍然不是來自別人的傷害,而是自己的無能和懦弱,換言之是源於自卑。

60.認識一些小孩,家境貧寒,有強烈的發大財的慾望,渴望出人頭地,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說起來永遠躊躇滿志,日常卻是逛淘寶刷B站,基礎工作嫌沒勁,難的工作不會做,深夜會被上進心折磨,下著決心要努力,經常被自己感動得睡不著。

沉淪在「我告訴自己要努力就等於我努力了」的生活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61.人懶惰久了,稍微努力一下,就以為在拚命。

62.通常,越是饑渴於愛情的人,得到愛情的機會越小。女人們常常以為是「好男人太少了」。但其實問題並不完全在於男人,而在於愛情的本質本身。原因有二:

第一,饑渴於愛的人在關係里太單調和無聊。這就像一個痴迷於打牌的人,在牌局上總是全神貫注於打牌。旁人會覺得這個人太無趣了。反而不愛邀請她打牌。想一想,如果你的愛人總是不停地關切同幾件事:你愛我嗎?你會為我付出嗎?你把我放得很重要嗎?你願意順應我嗎?你會和我生死相依白頭偕老嗎?最初你會全力配合,感到愛的融合和甜蜜。但時間長了,是不是越來越無感和無聊?而正常的戀人會嘗試多種關係緯度:深入坦誠地交流和看見、共同的興趣愛好、分享夢想和更廣闊的渴望。最關鍵的是,敞開擁抱各自的個性發展和個性差異帶來的碰撞衝突。欣賞不和諧碰撞之下的新穎火花。

第二,饑渴於愛的人在關係里脆弱而僵化。愛讓人敞開真心,也容易有太多的挫折和失望。饑渴於愛的人很容易感到受傷和失落、焦慮和痛苦。如果這些負面心境來自於童年創傷,就不會在具體挫折事件之後消散。這給關係帶來一種消耗和壓抑的氣氛。這種氣氛就像溫馨卻密閉的家,短期內並不一定讓人很難受。但長年累月,就會讓人莫名想逃離,想換一口氣。冷漠、出軌就會應運而生。

總地來說,愛情讓人回到嬰孩時的甜美,療愈未竟的遺憾。但嬰孩和母親的關係太單調和脆弱。成人的生命早就發育得更豐富和有力、更朝向未知和不確定。沒有一個愛情故事會全部描述老夫老妻的生活。愛情就像雙人舞,美在靠近的過程,死於擁抱的終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mQ0_W8BjYh_GJGVIB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