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考編常考知識點歸納

2020-02-23     淮南師出牛老師

(一)學校體育學

1.重點了解我國近現代與當代學校體育的發展,對一些重要的發展時間節點以及制度規定知道即可。例如1903年頒布實施的癸卯學制(又稱《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內容、1922年頒布的壬戌學制、1923年頒布的《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內容等。

2.知道體育課、早鍛鍊、課間操(或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和課餘體育訓練的內容、組織形式和方法。

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形式有全校性活動和年級活動、班級活動和小組活動、俱樂部活動、小團體活動、個人鍛鍊活動。

課餘體育訓練:訓練內容有身體訓練、技術訓練、心理訓練、戰術訓練和品德作風訓練。組織形式包括學校運動隊、基層訓練點、體育特長班、體育俱樂部、體育強項項目學校、競技體校、業餘體校。

早操:早操的時間一般為15~20分鐘,內容應選擇廣播操、慢跑、拉韌帶、武術基本功、基本套路等一些運動負荷不大的運動項目。

課間操:時間為15~20分鐘,內容有廣播操、素質操、器械操、遊戲、武術、跑步、舞蹈等多種項目,運動負荷不宜過大,以達到積極休息為目的。

大課間:活動內容比課間操豐富,活動時間較長,活動量較大。

3.了解體育教師的首要職責是上好體育與健康課,其次多注意體育教師的其他基本職責。

4.體育相關法律法規及工作文件這一塊知識點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一定要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常考點熟練掌握,以下節選一些常考要點。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節選)

(二)基本原則。保證課程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強化課外練習和科學鍛鍊指導,調動家庭、社區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性,確保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

(四)完善體育課程。各地中小學要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好體育課程,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有條件的地方可為中小學增加體育課時。高等學校要為學生開好體育必修課或選修課。

(五)提高教學水平。研究制定運動項目教學指南,讓學生熟練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學模式,努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六)強化課外鍛鍊。組織開展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範校創建活動,各地定期開展陽光體育系列活動和「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鍊活動,堅持每年開展學生冬季長跑等群體性活動。

(八)完善競賽體系。學校每年至少舉辦一次綜合性運動會或體育節,全國學生運動會每三年舉辦一屆。

(十四)完善考試評價辦法。中小學要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納入初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節選)

5.實施好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各地要規範辦學行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嚴禁擠占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每個學生學會至少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鍊項目。

9.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評價制度。各學校每年對所有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並將測試結果經教育部門審核後上報納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管理系統。

14.實施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各地要結合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找准學校體育的突出問題、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以縣為單位編制加強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

16.健全學校體育工作獎懲機制。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和評優評先中實行「一票否決」。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節選)

第七條 學校應當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實施體育課教學活動。

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各年級和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開設體育選修課。

第九條 體育課是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科目。

學生因病、殘免修體育課或者免除體育課考試的,必須持醫院證明,經學校體育教研室(組)審核同意,並報學校教務部門備案,記入學生健康檔案。

第十條 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生動活潑。

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應當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

中等專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除安排有體育課、勞動課的當天外,每天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課外體育活動。

第十四條 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行一次以田徑項目為主的全校性運動會。

普通小學校際體育競賽在學校所在地的區、縣範圍內舉行,普通中學校際體育競賽在學校所在地的自治州、市範圍內舉行。但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批准,也可以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舉行。

第十五條 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每三年舉行一次,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特殊情況下,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提前或者延期舉行。

第十九條 體育教師組織課間操(早操)、課外體育活動和課餘訓練、體育競賽應當計算工作量。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節選)

第五條 學校應當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每日學習時間(包括自習),小學不超過六小時,中學不超過八小時,大學不超過十小時。

第十三條 學校應當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普通中小學必須開設健康教育課,普通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應當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或者講座。

第十四條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據條件定期對學生進行體格檢查,建立學生體質健康卡片,納入學生檔案。

第二十條 普通高等學校設校醫院或者衛生科。校醫院應當設保健科(室),負責師生的衛生保健工作。

城市普通中小學,農村中心小學和普通中學設衛生室,按學生人數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節選)

4.本標準將適用對象劃分為以下組別:小學、初中、高中按每個年級為一組,其中小學為6組、初中為3組、高中為3組。大學一、二年級為一組,三、四年級為一組。

5.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組別的測試指標均為必測指標。其中,身體形態類中的身高、體重,身體機能類中的肺活量,以及身體素質類中的50米跑、坐位體前屈為各年級學生共性指標。

7.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90.0分及以上為優秀,80.0~89.9分為良好,60.0~79.9分為及格,59.9分及以下為不及格。

8.每個學生每學年評定一次,記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登記卡》。

10.學生因病或殘疾可向學校提交暫緩或免予執行《標準》的申請,經醫療單位證明,體育教學部門核准,可暫緩或免予執行《標準》。

(二)體育心理學

1.重點把握運動興趣的分類,尤其要能區分開根據運動興趣的傾向性劃分的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

影響運動興趣形成的因素:運動需要的滿足、現有的運動技能水平、運動內容的新奇性與適合性、成功體驗的獲得以及融洽的師生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qc4cnABjYh_GJGVmL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