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問答」中學教師和小學教師教育方式的不同?

2019-12-02     淮南師出牛老師

一般而言,我們將中學教師和小學教師教育方式的不同劃分為三個維度,分別是思維方式、心理差異和生理差異。這裡為大家介紹的是教師面對中學生和小學生教育方法的不同。

01

1.思維方式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教學方法上小學教師應注重知識的直觀性,可以藉助各種標本、教具等展開課堂。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思維方式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在教學方法上,中學教師在教學上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可以採取生動的語言代替直觀模型、將生活引入課堂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02

2.心理差異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爛漫、積極進取、求知慾和自尊心較強,但是在行為上由於缺乏行為的約束力,往往帶有強烈的主觀意願對待事物。因此,在教學活動動中,小學教師應加強對其行為規範的約束,引導其規範自身言行。相較於小學生天真聽話,中學生在進入青春期後,常常不聽勸導,出現吸煙、厭學、焦慮、叛逆等不良行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表揚、鼓勵等方式塑造其良好的行為習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講事實、擺道理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錯誤並積極改正錯誤。

03

3.生理差異

小學生正處在由無意想像向有意想像過渡,由再造想像往創造想像發展的重要階段,該階段是培養小學生創造力的最好時機。因此,在這個階段的小學教師應著重培養小學生創造能力與想像能力,多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由於中學生有了較為豐富的認知經驗,但是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常常出現讓父母、老師催著學習的行為。因此,中學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並鼓勵其養成動腦、動手、動口的好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jPcxW4BMH2_cNUguO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