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溥儀同為兄弟,曾與日本女子育有兩女,後來他們過得如何?

2020-03-27     尋菡探史


願來世不復生於帝王之家。——劉子鸞

我們無法選擇自身的命運,亦無法撥動時光的齒輪。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當命運露出猙獰的面孔時,用自己的方式坦然且無畏地活下去。人生就是在絕望與希冀之間、付出與收穫之間、痛苦與歡樂之間、妥協與反抗之間的一場博弈。

命運伊始

1912年2月12日愛新覺羅•溥儀被迫下詔退位。這標誌著清王朝長達260多年的統治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結束以及君主專制政體的結束,具有跨時代的重要意義。溥儀也因此獲得了末代皇帝,清廢帝等稱號。他的一生曲折坎坷但也備受矚目。而其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卻鮮為人知。

愛新覺羅·溥傑,1907年生於北京醇親王府,與哥哥溥儀僅相差一歲。父親載灃是光緒帝載湉的第五個弟弟,母親則是當時慈禧太后手下的重臣之女,這二人在當時可謂家世顯赫。但後來光緒皇帝身患重病,慈禧太后下令要把年僅兩歲的溥儀接入宮裡撫養。王府上下頓時亂作一團,其祖母更是當場昏厥,奈何無力改變只得順從。

等到時局相對穩定一些後,作為父親的載灃不忍心大兒子獨自在宮中生活。怕他孤單也怕他與至親疏遠無依無靠,於是將自己的兒子溥傑送入宮中陪讀,畢竟是血緣至親很快兩人便情誼深厚。

他在逃離命運的途中,卻與命運不期而遇

1925年2月,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溥儀生活在天津租界。在此期間,那些外國人不僅稱他為皇帝對他十分尊重,還破例許他出入一些僅對外國人開放的場所。這讓他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甚至開始思索,我若是重歸帝位,那該是何等的舒爽啊。

畢竟這兄弟倆在亡國時才五六歲,事後更是經常被身邊的長輩灌輸各種復國思想。再加上此時年輕氣盛,於是貪慾便不斷滋生,也就任由人拿捏了。甚至,有次溥傑想要偷偷去奉天,也就是現在的瀋陽求學時,溥儀極力反對。更是向當地的日本人告密,將他扣留在求學途中數十天。也足以見得,溥儀此時已經被洗腦得非常成功了。

後來溥傑順從日本人的安排,被分派到日本的陸軍士官學校進行深造。期間溥儀受日軍擁護,在偽滿洲國稱帝。溥傑畢業後也就回到哥哥身邊擔任了武官。由於溥儀無法擁有子嗣,還不是特別聽話。而日軍是想擁有一個有著日本血脈的"自己人"。於是就將主意打到了溥傑的身上。他們為溥傑物色了一位年紀相仿,才貌相當的日本皇族姑娘,名字是嵯峨浩。起初溥傑當然是十分厭惡,內心異常牴觸,覺得自己如同提線木偶一般活的挺失敗。

但相處久了,卻發覺這個女孩子溫良賢淑秀外慧中,甚至竟有些喜愛。再一想,這場婚姻對於他們二人來說都是受害者,毫無選擇權的那種。想通了這些後,他們很快就相愛了,並且收穫了兩位千金。其實在懷大女兒時溥儀和溥傑這倆難兄難弟一直都在提心弔膽,生怕是個男孩子,自己也小命不保。

愛女現狀

大女兒愛新覺羅·慧生,1938年出生在偽滿洲國。幾年後回到日本上學,此後就一直在日本長大。因為非常思念父親,所以她寄情於中國文學,努力鑽研。甚至曾經寄信給總理,懇切的言辭真情流露,讓總理立刻同意了溥傑與親人通信。

奈何她十九歲那年,在某個小樹林中,人們發現了慧生與她的追求者大久保武道的遺骸。警方通過現場勘察檢測,認定這二人是為情自殺。但慧生的親人卻一直不認同這一說法。不管怎樣,這結局也是令人唏噓。

小女兒愛新覺羅·嫮生,1940年出生在日本東京。但很快就跟父母一同居住在偽滿洲國。七歲時和母親一起回到了日本,一直生活在母親的娘家。這期間,父親入獄通訊不暢,再加上姐姐意外身亡,她的生活也很是苦悶。

在溥傑被特赦之後,她將母親送去北京與父親相聚。也是終於見到了父親,隨後獨自回到日本。28歲時,嫮生與和外祖家交情匪淺的福永家的小兒子福永健治相戀,婚後隨了夫姓,共孕育有五個孩子。生活也算是十分幸福了。

知足常樂,及時行樂

未來的變數太多,而他所能做的,就是走好當下這一步。宿命,因果。選擇不同,命運自然也不盡相同。有些人永遠都屹立在巔峰,鐫刻在明滅不定的青史里。即使被塵世遺忘,也閃耀著永恆。有些人只願平平淡淡的活著,及時行樂且安享一生。然而在這布滿硝煙與瓦礫的亂世之中,沒有人能夠纖塵不染地活著。

偽滿洲國覆滅後,兄弟倆逃到瀋陽打算坐飛機去日本,不料剛到機場就被抓到,也是悲催。之後被移交給我國政府關押。

在戰犯管理所里,兩人經常一同出入,形影不離。但溥傑要比溥儀思想轉變的快一些。可能是沒有太多身份枷鎖的緣故吧,他相對於哥哥來說,可以更坦然的面對現狀並且積極接受改造。他一直努力向前看,喜歡簡簡單單的生活,整體表現也要比哥哥好很多。因此,18年後在撫順戰犯管理所上報的第一批特釋名單里只有溥傑的名字而沒有溥儀的。

但在國慶十周年之際,我國大赦第一批戰犯。卻是溥儀被釋放,溥傑沒有,這就讓人很是疑惑。

一年後,溥傑憑藉自身的努力,則在第二批次中獲得特赦。回到北京,他被安排在景山公園工作,一邊勞動一邊改造。由於態度積極表現良好,之後就被調派到政協,做了文史專員。期間還獲得了由日本立命館大學頒發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也是非常優秀了。

1994年2月28日溥傑因病逝世,享年87歲。逝世之前,溥傑一方面放不下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也對日本妻女分外思念。再三思量後,他立下遺囑。表示事後將自己的骨灰分成兩份,一份留在家鄉,另一份就葬在妻子家族的神社中去,以此來表達自己這輩子未對妻女盡責的愧疚之情。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盤,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不管你的夢想是什麼,或許你並沒有夢想,只想改變現狀。那就帶著淡然的態度,做好當前的事情。一路向前,莫問前程。只有到了未來,才會知道今天做的事情有什麼意義。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只要努力了,最後那定然就是你理想的未來。能抓住機遇的人,大都是不假思索就作出選擇,並及時付諸於行動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nFuKXEBrZ4kL1Vial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