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東風21D和東風26安裝在水面艦體上,作戰效果會怎樣

2019-06-19     皇家橡樹1972

歷史上曾經有過較大型水面戰艦安裝上彈道飛彈的,就是圖片上的義大利海軍巡洋艦「加里波第號」(它退役之後艦名由一艘輕航母接替),它當時就是在艦艉處安裝了四個「北極星」A1潛-地彈道飛彈(紅圈內)。

這是1950年代初「加里波第號」的狀態,它是二戰的倖存艦。

「加里波第號」將後主炮拆除了,騰出來安裝了四個飛彈發射筒,由於飛彈發射筒有些長,布置時往艦舷兩側略傾斜一些。當時的世界正處於「冷戰期間」,蘇聯率先在G級潛艇上安裝在SS-N-4潛地彈道飛彈…這對於「北約」來說是重大威脅!美國也緊跟著研製了「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和「北極星A1」中程潛地飛彈應對…並且隨後還將「北極星A1」出口到了英國,但是在地中海-南歐方向也必須要部署「北極星」,問題是「北極星A1」的射程比較近只有1500公里,為了讓南歐盟國也有打擊蘇聯的腹地能力,美國和義大利商討部署「北極星」的事宜,由於義大利沒錢建造彈道飛彈核潛艇,只能通過變通的方式,使用排水量11000噸的巡洋艦當做發射平台…這樣也就有了世界上第一型可以發射彈道飛彈的水面艦艇。

「加里波第號」在後甲板安裝了四個「北極星A1」飛彈發射筒,由於飛彈略長發射筒也略微向艦舷兩側傾斜。

加里波第號成功發射「北極星A1」實驗彈。義大利雖然有「北極星A1」,但是核彈頭擁有權是美國的,只有在必要的條件下才能從美軍駐義大利基地的核彈頭庫中取出來裝在彈上。

粗略介紹完「加里波第號」之後,回到問題的原點,從理論上來說目前我軍也只有055大型驅逐艦布局更合理、排水量也更大,在它上面部署「東風21」或者「東風26」是完全可以的,可問題即便是有能力安裝,055艦也沒有必要去部署兩型彈道飛彈!

055艦的主要任務是護衛航母和為艦隊提供防空掩護,這是它的主業,而對艦攻擊則由艦載機去完成,雖然我軍目前的「遼寧艦」和17號航母的艦載機數量不多,但也有足夠的對敵艦目標實施有效的打擊能力,將來直通彈射器型航母建成之後對艦打擊能力會進一步增強!而055艦雖說可以使用遠程反艦飛彈,但這只是對艦載機打擊能力的補充。

東風-26和東風-21飛彈都是彈體長度較長的大型武器,目前較可靠的公開數據是:東風-26彈長14米、彈徑1.4米、重20噸;東風-21(巨浪1型潛地飛彈的陸地型)彈長10.7米、彈徑1.4米、重16噸。

重量和長度很大的這兩型飛彈要部署在055艦上是比較困難的,它們不可能使用055艦目前的850×850毫米通用垂直發射器,需要重新設計尺寸更大的發射器才行,而且要單獨布置在戰艦的某一塊兒空間,不能與其它飛彈放在一塊兒,因為其它飛彈都是使用通用發射器,發射器的結構加固、穿透甲板的層數…都經過嚴格的計算,如果加入更大的發射器會破壞掉整體結構的穩固性,甚至由於彈道飛彈發射時所產生的排焰量大大多於一般飛彈,有可能嚴重燒損發射器,這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殃及其它飛彈的安全,所以只能單獨布置在其它戰艦部位。

還有,中程彈道飛彈的發射複雜程度遠不是一般飛彈可以比擬的,它的飛控、跟蹤、修正…直至打擊到目標的過程,需要一套完整的航天測量與複雜的地面控制,據說:東風21和東風26作戰時需要有十幾台套特種車輛配套才行,並且發射彈道飛彈是更加專業的技術,不只是「按一個發射按鈕」那麼簡單!

雖然055艦上的設備已經非常先進了,但這些設備中除了相控陣雷達可以提供一定距離的跟蹤測量之外,其它的裝備與發射彈道飛彈關係不是很大,還需另備一套有關的裝備…軍艦上添置發射彈道飛彈一整套裝備會嚴重的擠占空間和消耗極大的電量,更會嚴重的影響到其它裝備的性能發揮!

還有就是055艦「雖大」,但是可以部署中程彈道飛彈的位置實在是太少了!參照「加里波第號」最多也就部署6枚,在使用非核彈頭的條件下,這麼一點數量的飛彈要想「團滅」敵航母編隊是很困難的!

通過上面粗略的分析表明,055艦安裝「反艦彈道飛彈」是不適宜的,不但沒有提高055艦的戰鬥力,反而影響到了其它系統的正常工作和戰鬥力發揮…是得不償失的事情,與其這樣還不如單獨的建造一艘「武庫船」跟隨航母編隊一同作戰。

水面艦艇發射彈道飛彈的做法目前也只有印度在做,圖片里印度「蘇坎亞」號護衛艦就在直升機平台上安裝了「長弓」近程彈道飛彈。

「長弓」飛彈就是印度「大地飛彈」的海軍版本,射程只有150~300公里,這個射程不及世界上很多遠程巡航式反艦飛彈!也不清楚印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當然除了印度之外其他海軍大國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大國海軍是專業化和體系化的,一些「異端行為」根本不會去花費精力和金錢去實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Bf462wBJleJMoPMsQS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