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花有機種植的蟲害防治技術,讓西蘭花沒有蟲害,還是有機的

2020-03-07     悅農門

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廣大群眾物質生活質量在不斷提升,對食品安全關注度更高。在蔬菜類種植過程中滿足有機標準具有較大難度,其中難點問題即是殺蟲劑應用。該文對有機蔬菜西藍花種植中各類常見蟲害進行分析,制定生物防治措施,規範化應用滿足有機標準的生物源農藥對蟲害進行防控,在滿足蔬菜質量前提下降低整體成本。

西蘭花又稱為木立花椰菜、綠菜花等,其產品大多是以綠色花球而得名。青花菜中蛋白質、維生素A 以及維生素C 含量較高,其營養價值較高,是色、香、味俱佳的優質蔬菜,深受消費者青睞。近些年農業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調整,消費需求在逐步增加,各類蔬菜實際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隨著有機蔬菜西蘭花種植面積與種植年限不斷增加,受到多項要素影響導致西蘭花蟲害種類在不斷增加,是當前西蘭花生產中重要的課題。

在葉菜中十字花科蔬菜蟲害發生危害較為突出,總體防治難度較大,要從生產中合理實踐,整合防治經驗向其他蔬菜品種全面推廣。以十字花科作物西蘭花為主要試驗對象,試驗面積60畝。西蘭花在種植生長中容易受到菜青蟲、小菜蛾、橄欖夜盜幼蟲等害蟲侵襲。西蘭花種植中主要是選取育苗移栽措施,在大棚中育苗,長至兩葉一心之後再移栽,移栽為7 月上旬,收穫時間在9 月上旬到下旬。

一、西蘭花蟲害防治方法

在西蘭花種植過程中要注重生長現狀與田間觀測,探求最合理的防治時間。生物藥劑應用中具有較大局限性,要選取規範化施藥措施,提升生物藥劑應用效果。在防治時間擬定過程中,要確定最佳時間。對種植區域田間蟲卵量以及蟲卵發育時間進行觀測,判定蟲卵孵化高峰期。其中蟲卵孵化高峰時期到幼蟲生長1-2 齡是最科學的防治時間段。蟲齡較大要適度提升藥劑應用量,成年害蟲抗藥性不斷提升,後續防治難度較大。

大多數生物農藥在應用中具有限制作用,比如除蟲菊素應用就是將藥劑直接噴施在害蟲體表上,藥劑短時間內難以快速乾燥,具有良好的速殺功效。蘇雲金桿菌也要附著在害蟲體表上,之後在其體內開始逐步擴散,導致害蟲漸漸死亡,藥效持續時間較長,效果擴散相對較慢。各類要素促使生物農藥防治過程中要選取最佳的防治時間,其中化學藥劑防治時間長,在防治過程中難度較低。技術人員要定期對田間各類害蟲基本生長現狀進行分析,做好種植管理記錄,判定蟲害基本發生現狀與變化情況,制定針對性防治準備措施。

藥劑防治中,大多都是選取5%除蟲菊素乳油或是蘇雲金桿菌。在應用過程中,前期植株較小,在生長至6-7 片葉前,可以選取5%除蟲菊素乳油800-1000 倍液。植株生長到6-7 片葉之後可以應用50-100 g/畝BT 以及5%除蟲菊素乳油進行混用。當害蟲蟲齡較大,要提高應用量,合理選取人工噴霧防治措施。

在噴霧操作中,要保證葉片正反面都能均勻噴施到藥物,在清晨與傍晚時間噴施最為合理,自然溫度較高時禁止應用藥物防治。在藥劑防治措施應用中,要合理選取殺蟲燈對成年害蟲進行防治,其中對葉甲成蟲、金龜子、小菜蛾成蟲實效性較高,要對害蟲蟲卵量進行控制,提升藥劑防治成效。

二、調查結果分析

試驗調查時間從8 月上旬直至9 月中旬,在試驗前期技術人員要定期進行觀察,之後間隔一天進行觀察。在觀察中主要是判定害蟲種類、蟲齡以及用藥防治之後害蟲死亡現狀。從實踐調查活動中可知,菜青蟲、小菜蛾、橄欖夜盜蟲主要發生兩代,其中主要危害是一代,有高發時期。

8 月份,在害蟲總量中菜青蟲所占比重較高;在8 月份下旬開始橄欖夜盜蟲數量開始逐步增多。在害蟲生長發育高峰時期,每株害蟲在15 只以上,其中一齡、二齡幼蟲占據觀察總量80%,三齡幼蟲受到藥劑影響數量在總量的20%範圍內。9 月份,害蟲生長發育時間逐步減緩,西蘭花植株生長繁茂,開始轉入生殖生長期,葉片開始逐步老化,害蟲危害逐漸降低。

目前應用生物源農藥能全面提升防治成效,收穫品質較高的蔬菜,應用效果要遠遠高於化學農藥。但是,有機生物源農藥應用技術含量較高,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中提升理想化害蟲防治成效,對防治成本進行控制。在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生物源農藥應用價值較高,要發揮出各類綜合防治措施的應用價值,提升害蟲防治效果。

三、主要蟲害防治

在有機蔬菜西蘭花生產中,針對各類蟲害防治,可以選取相應的天然殺蟲劑,發揮害蟲天敵作用。在蔬菜生長環境中建立蔬菜—害蟲—天敵食物鏈,這樣能有效降低各類害蟲實際危害程度,再搭配安全係數較高的微生物源以及植物源殺蟲劑能對病蟲害進行合理防控。

大多數生物在生長進化過程中是各類微生物群體、微生物與植物、植物和植物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植物形態機構中要設定對應的物理防禦機制,還要發揮出各類次生代謝產物對植物產生的保護作用,此類代謝產物即是植物源殺蟲劑。多數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活性度較高的次生代謝物能作為生物源殺蟲劑。此類殺蟲劑安全性更高,可以降解。

1、地下害蟲

有機蔬菜西蘭花各類蟲害較多,常見的地下害蟲有小地老虎、蠐螬等。防治每畝地可使用3%辛硫磷顆粒劑6000-8000 g,或是應用二嗪磷每畝地4%顆粒劑1200-1500 g,在苗床期撒施,全面覆土之後進行播種。在移栽過程中可以進行穴施,在大田種植期間要側開溝施藥,之後再覆土。

2、蝸牛

在蝸牛蟲害產生階段,每畝地應用四聚乙醛6%顆粒劑400-544 g。成功播種之後,等到種子完全發芽之後再施藥;移植田成功移植之後施藥。施藥方式較多,可選取點施或是條施,藥物施加距離保持在40-50 cm 最佳,在雨後或是傍晚施用效果較好。

3、小菜蛾以及菜青蟲

在小菜蛾以及菜青蟲防治中,在蟲卵孵化關鍵階段或是低齡幼蟲時期要採取噴霧防治措施。應用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30 mL/畝,或是應用阿維菌素33-55 mL/畝。依照防治成效可以輔助應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1%乳油,每畝地施加15-25 g;蘇雲金桿菌16000 IU/mg 懸浮劑55-52 g/畝;茚蟲威150 g/L 懸浮劑10-18 mL/畝,添加適量水之後噴霧防治。在晴天午後或是傍晚對作物頂部以及葉片正反面進行噴霧。

4、甜菜夜蛾與斜紋夜蛾

甜菜夜蛾與斜紋夜蛾防治中,在蟲卵孵化高峰時期用藥進行防治,可以選取氯蟲苯甲醯胺5%懸浮劑每畝地施加30 mL;氟啶脲每畝地50 g/L 乳油40-80 mL;蘇雲金桿菌15000 IU/mg 水分散粒劑25-50 g/畝。蟲卵孵化初期階段直至三齡之前是幼蟲發生高峰階段,在噴霧防治中要更為均勻。蟲害發生後每周施藥一次,結合蟲害現狀連續性施藥2-3 次,傍晚和陰天施加最合理,效果較好。

5、蚜蟲

要在蚜蟲發生初期階段防治,針對低齡若蟲進行針對性藥物控制,間隔5-7 天採取一次施藥措施。在藥物噴霧防治中要更為均勻,在葉面、葉背、心葉中都要均勻噴施。每畝地施加吡蟲啉70%水分散粒劑2-3 g,啶蟲脒5%乳油24-30 mL,啶蟲脒70%水分散粒劑2.0-2.5 g,此藥物隨著溫度升高其藥效會不斷升高,可以選取上午或是中午進行施藥控制。

6、注意事項

在蟲害防治中,蟲害旺盛階段用藥4-5 天之後要對用藥成效進行全面檢測,對蟲害殘留量進行分析,及時採取對應的輔助性防治措施。西蘭花種植過程中會發生多種蟲害問題,在防治過程中要確定相應的主治與兼治蟲害。在藥劑選取中優先應用一藥多治型藥物;或是將各類藥物搭配應用,對農藥應用量與應用次數進行控制。發生蟲害不能連續應用單一化學藥物,要選取各個類型藥物輪換應用。要選取生物性農藥以及符合國家安全規定的藥物。藥物施加中要劃分對應的安全使用間隔期,根據農藥標籤說明科學使用藥物。用藥過程中要規避高溫階段,早晚時間應用藥物可提升藥物應用安全。

四、結語

綜合上述,在有機蔬菜西蘭花種植栽培中受到諸多要素影響會誘發較多蟲害。要從蟲害試驗中掌握區域蟲害發生現狀,優先應用植物性與生物性藥劑。結合蟲害活動現狀,搭配應用化學藥劑防治措施,提升蟲害防治成效,擴大西蘭花栽培種植質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wXivHAB3uTiws8KIB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