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藥企,銷售崗位變動

2019-11-03     賽柏藍

來源:賽柏藍/醫藥代表 作者:阿妮婭

對眾多外資藥企來說,過了專利期的老藥銷售額在不斷下滑,新藥則表現優秀,那麼必然會造成內部資源的傾斜和調整,而這,只是開始。

多家藥企,醫藥代表崗位變動

近日,據醫藥代表消息,賽諾菲宣布:將糖尿病事業部拆分成口服藥和針劑兩個團隊。

口服藥團隊將負責兩個口服降糖藥亞莫利(格列美脲片)和尼欣那(苯甲酸阿格列汀片),針劑團隊負責三個注射劑來得時(甘精胰島素)、艾倍得(谷賴胰島素)和利時敏(利司那肽)。

醫藥代表對此分析,未來,來得時升級版 Toujeo 和復方降糖藥 Soliqua 即將上市,賽諾菲拆分團隊或是基於此目的;此外,因為口服藥和針劑產品在推廣和使用上存在較大差異,所面臨的醫生群體也有所不同,賽諾菲為了更加專注產品和達成增長,決定按劑型調整崗位。

近期來,各家外資藥企變動頻頻。

10月底,輝瑞普強中國管理層宣布業務團隊架構調整,任命多位區域業務負責人,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吳鋒也於一個月前離任,尋求其他職業發展機會。

10月23日,禮來全球糖尿病事業部此後將不再負責禮來在美國、中國和日本的業務支持部門,也就是說,以前禮來中國的總經理直接向全球糖尿病事業總裁彙報,而之後其要劃歸禮來國際事務部。

據了解,禮來國際事業部是為了適應全球藥物市場以及醫療政策的變化,聚焦區域市場,以便當地能夠制定有競爭力的運營策略,使禮來從核心的糖尿病藥物產品轉向更多的在各區域待上市的創新藥。

7月份,諾華腫瘤宣布新的組織架構,HEMA和RARE徹底分線,諾華腫瘤在華業務分為血液腫瘤、罕見病、實體瘤三個團隊。

外資企業,調整

某種程度上,4+7帶量採購以後,外企進行結構調整已經是必然——其意在通過組織結構調整來適應市場的變化,提高效率。

以前,外資藥企的原研藥即使過了專利期,在中國仍然可以保持較高溢價,這就是所謂的「超國民待遇」,中國市場沒有自發形成歐美成熟市場的「專利懸崖」,醫保資金面臨著巨大壓力。

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測算,我國專利過期原研藥市場規模達到1419億元,約占化學藥和生物藥整體規模的14.23%,到2025年我國還將有48個進口化學藥物品種和新專利到期。

在全球各地均成立的專利懸崖,在國內屢屢滯後,曾有數據對比美國和英國NHS/MIMS藥品採購價格得出,專利期後不論是原研藥還是仿製藥,國內價格都普遍高於英美兩國。而4+7的出現,給予了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和原研藥公平競爭的機會,有利於強化競爭,促進仿製替代原研。未來隨著一致性評價推進,越來越多的品種參與帶量採購,「專利懸崖」已經加速顯現。

比如禮來的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在第二輪集采擴面後,以4+7中選價進入帶量採購;賽諾菲的氯吡格雷則在本輪擴面中真正實施了低價競爭,從而擠掉了國產藥企。

第二輪帶量採購中,多家原研藥企的參與程度超過市場預期,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資藥企的態度。

IQVIA曾經表示,面對帶量採購的衝擊,外資藥企應儘早綜合評估在中國的機會風險,制定靈活的應對方案:先評估自己是否有技術高地,已有技術高地的話,再實行同水平價格策略,市場的天平一定向其傾斜。技術優勢不明顯,則可以通過控股兼并合作,或者考慮將產品打包售賣等,規避帶量採購風險。

對眾多外資藥企來說,過了專利期的老藥銷售額在下滑,新藥則表現優秀,那麼必然帶來內部資源的傾斜和調整,這只是開始。

本文系賽柏藍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朋友圈。其他任何媒體、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koPM24BMH2_cNUg3p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