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牌,是在撲克遊戲中,直到決勝負的關鍵時刻亮出來的牌。若底牌不好,牌局就輸了。同樣的,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手中都握著底牌。
人生的底牌就是一個人的底線。底線不丟,人生不敗。底線若失,一切皆輸。安哥認為,一個人手中有三張最好的底牌,千萬不能丟,若丟了,人生就輸了。
第一張底牌:誠實守信
人生在世,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做人的最基本底線是誠實守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都不知道他如何做人了。
魯迅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不管你智商多高,不管你嘴巴多能講,不管你本事多大,一旦把「誠實守信」這張底牌給丟了,人生就輸了。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帥氣逼人,口齒伶俐,辦事能力很強。剛入大學就憑著一張能侃的嘴成功競聘了班長,一入社會便第一個找到讓人羨慕的工作。按照常理,此人應該大有前途。
可是,畢業十多年後,他還是住在出租屋,沒結婚,沒存款,欠一屁股債。同學們也想不通他為何如此「失常」。或許下面這件事可以稍稍看出問題所在。
有一天,他找到了一位關係很好的同學,說要借錢,急用,下周就還。
出於過往的良好印象和信任,那位同學克服困難借給了他。這位同學當時手頭沒有這筆錢,也是從他人手中周轉過來的。想著下周錢就回來了,也就沒多想。
可結果是什麼呢?錢一直就回不來。
這位年輕沒有守住「誠實守信」這張底牌,輸掉了朋友之情,輸掉了自己的人格,輸掉了前進路上的基石。老祖宗早就說過,要「言必信,行必果」,我們還是好好堅守吧。
第二張底牌:與人為善
善良,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張底牌。巴爾扎克說:「真正有才能的人總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絕不矜持。」說得很好,與人為善,善莫大焉。
關於善惡的論述,最深刻的要數陳壽說的那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與人為善,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中體現的,積小流以至千里。
與人為善的人,不會得理不饒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總會有磕磕碰碰,也難免犯錯。善良的人不會抓住別人把柄不放,而會投以寬容的目光彼此理解。
與人為善的人,不會口蜜腹劍。口蜜腹劍,指嘴巴上說得好聽,暗地裡卻使陰招。比如:唐玄宗時期的宰相李林甫就是口蜜腹劍的人。而真正善良的人卻不會人前一套,人後一套。
一個人縱有千般能耐又如何?如果他做的事情都是與人交惡的,必將被他人唾棄。所以,人生在世,一定要拿穩「與人為善」這張底牌。
第三張底牌: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人品,是一個人立世之本,也是一個人最好的底牌。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孝敬,你如何相信他會效忠於你的公司?又如何相信他會忠於你這個朋友?
《孝經》的表述最為直接。它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用討論,不用爭辯。確實,每個人身體髮膚均受之於父母,沒有父母,何來我們的血肉之軀。這一點就是孝敬父母的充分理由。
不孝之人,必為人所不齒,正如下文這個故事的「老大」。
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住著一個貧苦人家。家中有五兄弟。
為了改善家中生活,父母建議老大到外面打拚打拚。於是,老大肩負著家中使命出發了。
可誰知,這一去好幾年都不回。打電話過去,他也就草草講幾句話。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原來老大出去之後,認識了一位家庭富裕的姑娘。他為了對方的家財,入贅女方,並答應女方不再和老家的人來往。
這個大兒子因為金錢而完全不顧家中父母,忘記了當初出發的重任,丟掉了「孝敬父母」的底牌,可謂是「見利忘義、不忠不孝」。父老鄉親們知道此事之後,都為此抱不平,紛紛表示再也不理這位沒良心的傢伙。
孝敬父母,是人生最好的底牌,若丟了,你將寸步難行。
結束語:
人生到了最後,拼的是底牌。好底牌,絕對不能丟!不管再難,都要誠實守信;不管再累,都要與人為善;不管壓力再大,也要孝敬父母。